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8):16-21
在《普罗塔哥拉》中,柏拉图展现了苏格拉底与普罗塔哥拉的对决。尽管这两位政治术大师都声称自己懂得政治术,但他们两位对政治和德性的理解却针锋相对。在《泰阿泰德》中,苏格拉底分析了普罗塔哥拉政治主张的哲学基础,并以自己的思想助产术技艺,彻底瓦解了普罗塔哥拉的学说基础。从《泰阿泰德》记载的这场重要论辩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普罗塔哥拉的失败,而且可以深入理解苏格拉底-柏拉图政治哲学的重要意涵。  相似文献   

2.
《政治家》是柏拉图后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探讨政治家的技艺问题。文中指出政治家拥有知识和权力,所以他统治下的城邦不需要法律,理想的城邦政体是政治家统治的君主政体。而由于现实中的政治家只是对真正的政治家的模仿,所以现实城邦的治理也就自然地需要法律的配合。政治家行使其技艺的最终目的是要寻求公民的最大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何历宇 《云梦学刊》2003,24(3):25-28
柏拉图有关政治技艺的思想包括:政治技艺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中庸之道是政治技艺的基本原则;政治技艺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和完善;政治技艺是一种理念等。这些思想说明,柏拉图政治思想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滥觞与西方主流政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与中国古代的经典政治理论是不同质的。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通过哲学王这一思想对政治进行了哲学化的建构,实现了理念世界中哲学与政治的统一;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逐渐认识到民主和法律的现实价值,开始了政治视角的现实转向。这一转变既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是柏拉图哲学的本性使然,转变的结果不是哲学的世俗化,而只是从柏拉图的绝对理想走向了相对理想。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柏拉图在东西方文化中各自都是泰斗式的人物,对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理想、贤人政治、施政原则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在此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齐俗训》从语言风格和思想归趣上都与《庄子·齐物论》有密切关系,是对《齐物论》的延伸与发展。《齐俗训》的作者有感于现实政治中地方与中央关系的矛盾,而将关于风俗时宜的讨论引入到政治问题的探讨中,提出地方风俗与文化在价值上并无高低优劣之分,理应对地方的风俗、礼法和文化进行尊重和保留。《齐俗训》中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汉初部分学者对"汉法"的反思,以及他们对中央与地方关系之协调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孔子乐之思想的研究多结合《乐记》来展开,但是,实际上《乐记》虽然继承了孔子的乐之思想,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扭曲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孔子讲"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实是讲礼的规范作用,教民如何去做,而经荀子到《乐记》,则无限地夸大了乐的政治功能,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其次,对"郑声"的解释,后人多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乐论》中的记载来加以理解,实际上这些书中的资料来源并不一定可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乐之思想有过度发挥之处;再次,孔子既肯定乐的形式美,又重视乐的内容,提出的目标是"尽美""尽善",而《乐记》对此有篡改。总之,《乐记》强化了乐的教化功能,完全否定了乐的审美功能,僵化了乐的创作原则,从而使乐完全沦为政治的附庸、教化的工具,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过度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个别的、经验的、具体的正义入手,引申出国家正义概念,认为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柏拉图在探寻正义过程中体现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与国家主义价值观,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信”字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论语》教学有密切关系。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明确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孔子的思想及伟大的人格;二是掌握《论语》语录体的特点。在《论语》教学中,应以孔子“诚信”教育思想为教学核心,通过对《论语》“信”的剖析解读,从“信”中领会孔子的思想,从“信”中看孔子的伟大人格,从而完成教学大纲对《论语》教学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祁茗田同志所著的《政治家的素质》一书。与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一样,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家。而由于政治最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重大发展,甚至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所以,政治家的作用就更为人们所注目。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处于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也错综复杂,极需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以政治家为骨干的。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王安石为首的政治家纷纷阐释《庄子》,把其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之一。王安石论证庄子精通、遵守、敬畏儒家,其论证方法在庄学研究领域是个突破,其子王雱、其弟子吕惠卿等均解读过庄子。  相似文献   

13.
胡孝根 《兰州学刊》2008,2(3):176-178
对话文本自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思考方式。文章通过对《论语》和《柏拉图对话录》的文体形态比较,分析各自文体特点,探寻它们在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性与思辨——《论语》与《柏拉图对话录》对话体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与《柏拉图对话录》都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来记载大师们的言论思想。本文在比较二者差异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传统、世界观、哲学观等方面探析产生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这对于了解中西差异,把握对话体特性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欲追问中西政治思想的异同,必须回溯中西政治思想的源头,源头创造出的政治思想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异同的存在。孔子与柏拉图则是中西政治思想史的源头大师,而"圣人"与"哲学王"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但是何为"圣人"与"哲学王"?"圣人"与"哲学王"何以能进行统治,即通过他们的统治,为什么能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或者城邦?他们的凭借或者正当性何在?"圣人"与"哲学王"又是如何进行统治的?二者政治思想有其可比性,从源头上造成了中西政治思想的差异。本论文旨在对"圣人之治"与"哲学王统治"思想进行比较,以便在学术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易理解西方的政治思想,以求对中西方政治思想的差异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们采用西方现代学术规范和方法来研究《吕氏春秋》,他们突破了传统学者只重视文本解释研究方式的局限,把《吕氏春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地把握和系统地研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文章仅对学界关于《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研究做客观述评,所述及的内容有:《吕氏春秋》的主旨、政治思想的内容以及学界对《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于文博 《浙江社会科学》2015,(3):115-121,136,160
作为"浙学"近现代代表人物之一的马一浮,其学术生命展现出独特性。《政治罪恶论》一书贯穿了他早期思想转变的整个过程。该书译稿的重新发现,补充了马一浮早期思想研究的材料。通过对《政治罪恶论》的讨论,可以回溯其在1903年至1912年间的主要思想历程。1903年马一浮将翻译这部书视为研究西方政治学的一个途径,但其间复杂的心态促使他由西学转向中学。1907年他借为该书写序的机会,表达了以西学辅中学的主张,展现出对中西学术关系的全新认识。而在1912年对《政治罪恶论》的重提,使马一浮最终完成了对西学的彻底疏离和对中学的全面回归。在此基础上,马一浮开启了此后延续数十年作为一代儒宗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所经历的时代,正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逐步成熟的时期,《史记》记录了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其政治史性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通古今政治之变、载古今之政治人物、述古今之政治现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周桂钿 《学术界》2002,(4):117-122
本文主要讲政治家的政治活动对哲学家以及哲学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是以求善的政治哲学为主流 ,与政治家和政治活动的关系甚为密切 ,不研究政治家的政治活动及其后果 ,就很难评论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姚娟  张志敏 《船山学刊》2008,(4):117-119
孔子与《诗》之间关系复杂。传世文献中的诗论,构建了孔子的政治品格,出土文献《孔子诗论》蕴含的道德美、理想美、情感美,却展现出孔子的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