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乡是浪卡子县林区所属的一个乡,位于浪卡子县的东南面,离县50公里。林乡与日吾扎乡、香达乡、边境的退乡为邻,北面与羊卓雍湖相连。林乡就在林区所在地,海拔四千八百米,平均海拔七千米,总面积为21.064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665亩。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传统的半农半牧地区。  相似文献   

2.
拉萨市旅游业在起步后的20多年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旅游业已经成为拉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推动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拉萨市将向生态化、国际化的旅游名城迈进。  相似文献   

3.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个半农半牧地区。全县面积有八千四百五十多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一百八十八万多亩,草原七百三十六万亩。这里居住着汉、蒙、满、朝鲜、锡伯等民族,共有人口十八万二千七百多人,在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人口较多,他们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并有丰富的经验。现在,全县共有十八个半农半牧的人民公社。建国以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实现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在党的总路线、大跃进、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从事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共9万多人,80%以上分布在农村。其中,蒙古族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富裕县、泰来县,有5个民族乡,64个民族村;达斡尔族2.4万多人,主要聚居在齐齐哈尔市郊区和富裕县,有8个民族乡,1个民族联合乡、30个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游牧民族大多分布在北方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内蒙古等自治区,主要有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些民族逐水而居、逐草而牧,但是在一些与农业民族相邻或交往较多的地方,也有部分开始定居游牧,有的还从事一些农事活动。在游牧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小城镇,成为游牧民族互市、交换、交流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的50多年里,游牧民族的城市化进程大约经历了三次跳跃,我们把它称作“三级跳”。第一级跳是从游牧到定居游牧;第二级跳是从定居游牧到半农半牧;第三级跳是从农牧结合…  相似文献   

6.
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藏城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来拉萨市经商、求职、旅游、朝佛等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对拉萨市乃至整个西藏的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影响显得日趋重要。本文以务工经商的经济型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调查点主要选择了经济型人口流人集中的商业街、商业网点、商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农场等场所。通过对拉萨市经济型流动人口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当前市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与存在的问题。一、拉萨市流动人…  相似文献   

7.
郑洲  马杰华 《民族学刊》2013,4(3):70-76,116-118
拉萨市作为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城市,紧密结合西藏特殊区情与拉萨特殊市情,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为重要突破口,开启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工作。本文以拉萨市辖区内各类寺庙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拉萨市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具体实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结合拉萨市当前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最后,就拉萨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初步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场大辩论     
在整社当中,討論到有关公社的生产方針时,我們掀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問題是这样引起的: 我們这里是半农半牧、蒙汉各族杂居的地区,有肥沃的田园和丰美的草原。人民公社成立后,虽然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自然条件,使农、林、牧、副、漁得到全面發展,但是我区的許多干部和群众都沒有充分注意到公社成立后的新的条件,眼光仍停留在小社小戶上面。因此,对多种經营、全面發展的方針在实际行动中仍貫徹得不够,突出的表現就是“重农輕牧”的思想。这种思  相似文献   

9.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天山北麓,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一个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这里居住着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等十三个民族,将近五万人口。一九五四年九月成立了自治县,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自治县的畜牧业生产,由于贯彻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积极进行水利、草原建  相似文献   

10.
吐蕃古寺夏拉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拉康全称为“他茹夏白玛旺庆寺”。意即“帽子寺”。‘则五知”汉译为“中翼”,乃卫藏四茹之一,“白玛”粉莲花生,“旺庆”意为佛教密宗大灌顶。夏拉康寺位于拉萨市墨竹工个县以东约25公里处尼玛江热主秀城河与艺热河汇合处的南岸,夏村北侧,是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寺庙之一。夏拉康的两件盟文诏敕碑,在王尧《吐蕃全可录》,陈践《吐容碑刻钟铭选降书中均有著录,但对夏拉康的碑刻进型、规格及寺庙建筑历史沿革等方面,未能作完整的介绍。1989年7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警队对墨竹工卡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对夏拉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徐平 《中国藏学》2012,(3):138-147
2011年8月调研组分别在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道办事处绕赛社区、拉萨市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俄杰塘社区、拉萨市城关区加措社区居委会、拉萨市公德林办事处幸福新村居委会选取了城市居民127人展开调查。研究发现近九成的拉萨居民表示了解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策而且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从问卷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相关政策和效果有着积极的评价。提出应当冷静客观地判断西藏的社会稳定,坚持民生为本,增加居民收入;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重点关注城市弱势高危群体和失业群体,深化对口援藏政策,加大西藏人才队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众多民族旅游村寨的典型代表(雨崩村)生计方式变迁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民族志描述,发现:传统社会,雨崩村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生计方式与自然资源基本处于平衡的良性状态;现代社会,旅游接待成为当地的主导生计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更为复杂、微妙的影响。这既与当地旅游开发经营过度商业化有关,又与雨崩村至今处于未通公路的封闭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其他学科对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拉萨市有30多个民族,是藏、汉、伊斯兰、古印度等文化的交汇聚集地.复杂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构成对本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认为拉萨市多元文化共生具有以和谐为主,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各民族以融入藏族为主;公共场合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以藏语文和汉语文为主;各民族极大地保留了自己的个性等四大特点,并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不免隔阂的状态长期存在,但隔阂将逐渐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援藏干部档案何迎春,1979年调西藏,曾任拉萨市文教局副局长、拉萨市副市长,1987年9月内调湖南长沙后,曾任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长沙市委巡视员。  相似文献   

15.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13,(11):36-38
金秋时节,当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一股清爽的空气迎面扑来。作为革命老区。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成立之地。长期以来半农半牧的自然经济以及刚刚起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使得这里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  相似文献   

16.
西藏乃琼村变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西藏乡村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些靠近城市的郊区农村,乃琼村便是其中之一。 乃琼村,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下辖6个自然行政村之一。乃琼镇位于拉萨市西郊、堆龙河南岸,距离市区仅12公里,与堆龙德庆县城也相距不远,拉贡(拉萨—贡嘎)公路穿过该镇大部分村庄。全镇共有耕地21070亩,村民1669户,7209人,其中劳动力3989人。  相似文献   

17.
羌族舞蹈:古老而优雅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壮 《中国民族》2008,(1):60-61
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自称“日玛”、“日麦”、“尔玛”或“尔麦”,其意为“本地人”。羌族在古代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现在大都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羌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先自东向西、后自西向东的迁移过程,最后落脚在岷江上游一带,形成相对闭塞的聚居区。  相似文献   

18.
湟源"家西番"是藏族中半农半牧,用汉语交际的一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家西番"在继承藏族文化的同时,吸收汉、蒙、回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家西番"文化.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出祖先崇拜、道教信仰、藏传佛教信仰等多种信仰.  相似文献   

19.
4月12日,西藏社会科学院全体科研人员和职工齐集图书大楼,隆重举行藏文创始人士弥桑布扎塑像揭幕仪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丹增、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霍康·索朗边巴、拉萨市市长洛嘎以及自治区和拉萨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省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等42个少数民族,人口1,614,026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94%。满族有908,910人,分布在全省城乡各地。双城、五常、阿城等县较聚居,从事农业生产。朝鲜族有431,140人,绝大部分分布在江河流域的农村,自成村落,小片聚居,从事水稻生产。回族有126,927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城镇。蒙古族有96,532人,分布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肇原、泰来、富裕等县,从事半农半牧。达斡尔族有30,192人,主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