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一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Z1)
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不仅如此,其他方面优秀品质也是丰富的。就智慧而言,我国曾出现过象诸葛亮这样的机智人物,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小说出神入化的渲染,更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诸葛亮几乎成为智慧的代名词。其实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机智人物,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塑造了不少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机智人物形象,象印尼的卡巴延、 相似文献
2.
叶志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民族普教的对象是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他们不仅有作为中小学生共同具有的年龄特征,而且还有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才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具有稳定性与典型性。为了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工作就不仅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还必须熟悉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特点,只有从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这两个特点的统一出发,符合这些特点即符合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 相似文献
3.
刘焕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0-13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情趣、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我国少数民间文学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传播主体断层、传播渠道单一,认知方式固化等问题,新时代亟待加强文本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播等方面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大出版力度,对现有口传资料进行“口传”到“文传”的转换,推动屏幕传播文本内容再创作,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本资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陶立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一 如何认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和意义,是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中,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般的文艺学或文学理论,应兼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着。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民间小戏、谚语、迷语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为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5.
钱传仓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
随着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各个方面越来越频繁的交往,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少数民族同志的姓名。因此,进行有关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对加强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强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是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姓名情况 谈到姓氏,首先要了解姓名情况。现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姓名结构,就整个民族而言,可以分为:有姓氏、基本无姓和无姓三大类。 相似文献
6.
王红曼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6(3):26-30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现实,阐述了党和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依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曹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9,(4)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政策的贯彻实行,我国少数民族一改过去人口萎缩、经济停滞的落后状况,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地区面貌日新,“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年均增长9.7%的高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做一横向比较就会发现,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差距,而且随着东部改革深化,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1980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345.1元,较汉族地区的766元低54.9%;而到1987年,民族地区虽为680元,而汉族地区已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吉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流动人口规模增大、流动原因的经济性强、流动的季节性和无序性明显、流动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居多但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从事职业具有民族经济文化特点且以体力劳动为主、居住大分散小聚居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及其变化,对城市民族关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了解、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0,(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如何发挥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民族旅游业,已成为民族经济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巨大作用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普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旅游业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行业。虽仅短短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已成为收入仅次于石油贸易的世界第二大产业部门。据统计,1988年世界出国旅游人数达3.9亿人,旅游总收 相似文献
11.
叶盛荣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8-40
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国著作权法尚未规定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方法。鉴于民间文学艺术的内涵及特征,比照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在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上的立法情况,提出通过制定特别法来加以保护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朱贺琴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118-122
在道德完善、人心净化、和平、和谐的互动群落中,本源文化与精神生态文化在丰厚面深远的民间文学的沃土上具有同质的属性,它们互融互渗构成了民间文学独有的本源精神生态。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本源精神生态要素的解读,我们可知,本源精神生态的四种要素之间以尊重自然和敬畏生命的和谐价值观为中介达成一种运动的对话关系,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9):171-173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异常丰富,不少学者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日本民阎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视野开阔起来,他们把民间文学放在多学科联系的背景上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也越来越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的翻译、研究、介绍等就是如此.日本学者的研究,比较关注的内容之一是关于民间文学、创世神话、民族信仰与民族起源的问题.他们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文化等的研究考察,具有较广的研究范围、兴趣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淑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97-99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北方文化的土壤,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中代表着一种自然的和超功利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在弥漫着以剽悍的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得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女性形象逐渐丰满完善。她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左右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道德标准、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16.
汪立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4)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多学科研究价值.对其百年进程进行历史性的梳理和总结,对我们认识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着20世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巨大的文化变革,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们有必要做理论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淳朴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周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
民族地区民风淳朴的问题早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淳朴的原因却很少有人探究,偶有探究者亦失于简单片面。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的民风淳朴,与少数民族重视道德教育及舆论导向,对违反习惯法者实行重罚有关,甚至与鬼神迷信的观念相关。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142-147
过去,日本学者因不能深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其研究主要以文本为主。改革开放后,他们既结合文献资料,又侧重田野调查,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上,特别是在利用少数民族的基层文化复原日本已失传的村落层次上的神话和对歌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杨友祥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3,(1)
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赣东的先人们还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发达的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文学,在赣东大地也得到了极好的滋养,根深叶茂,繁花似锦。赣东地区的民间文学数量多,内容广,花色品种齐全,而且散发着家乡的泥土芳香,与当地的民情风俗结有不解之缘。 那么,赣东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哪些民俗呢?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革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2):46-5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是许多国家都认为必要却又倍感棘手的问题。由于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等诸多问题上的复杂性,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在法律上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予以保护。我国是民间文学艺术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应当对这类特殊的智力成果进行法律保护。在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法列入立法日程之际,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相关问题,对于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弘扬和繁荣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