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涛  石珍 《学习与探索》2007,3(4):165-167
经济学是客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因此,现实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和制约的作用。由于东方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无论是成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很自然的产生于西方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经济腾飞,都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的壮大需要能反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来指导。但在创建中国经济学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经济学者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理清,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学科,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它注重对"变化"的研究,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制度变迁.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马克思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前驱,此后广义的演化经济学源于凡勃伦;狭义的现代演化经济学源于熊彼特和西蒙.熊彼特对创新过程的研究使演化经济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西蒙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演化经济学借此概念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并将其视为自身理论框架的重要基点之一.演化经济学旨在了解经济组织的内部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技术进步以及行业和产品的变迁,理解创新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蒋海曦 《创新》2018,(4):43-49
当代社会的主观与客观条件都表明,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刻不容缓.如何克服现有经济理论体系在方法、内容、逻辑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仍然是很艰巨的任务.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主观条件,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是其客观条件.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现代经济学和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等三大维度上创新,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要坚持和加速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承性创新及加速对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创新,并对中国改革实践的经验进行创新性运用,才能构建完善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态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其中可持续性范畴、经济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理论、自然资本理论、生态服务理论是其最重要的范畴与理论。西方生态经济学在本质内涵、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核心问题、研究范围及学科性质方面的发展对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理论经济学之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既迫切要求重建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为中国经济学理论的重建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在学习和批判地继承现有的市场经济理论时把握好经济学的本质及经济学研究上的三个层次上的关系,将为我们提供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而理论创新才是重建中国经济学的灵魂所在。为了使中国经济学能够在科学的轨道上得以重建和发展,以经济学问题的论争中对理论创新应持严肃科学的态度,并在经济学界尽早形成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假说、批评、争论、接受、修正、摒弃的创新和发展的机制。作者指出,在目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培植新的理论生长点,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进而形成新的理论思路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来 ,中国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然而 ,中国经济学的成就主要仍然表现在引进、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究路径依赖 ,创新不足。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上 ,中国经济学显然是缺乏原创力 ,形成不了具有足够自身价值观念与理论基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文章认为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有其相应的制度背景与历史文化环境作为其创作的基础的 ,都包含有与其相适应的激励系统与制衡系统。脱离文化、脱离历史、脱离国民心理背景的理论移接 ,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效率损失。因此 ,作者提出了建立以人本主义为思想核心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并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论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分野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管理学的历史沿革入手,剖析了管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发展趋势问题。指出,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对经济学的“背叛”又是经济学研究的拓展,并且在新的经济环境和学术条件下,二者之间既分野又融合,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理论及企业决策理论方面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始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民的福利状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使经济学研究焕发出勃勃生机。30年来,中国经济科学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注意吸收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理论成果和分析工具,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巫文强 《创新》2014,(3):26-30
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与正确方向及初衷背离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逐渐式微的内因,这是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地位以及使之再成为主流的关键。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中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对自身的理论自觉进行反思,不断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践行意识、文本意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关键在于能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丁涛 《学习与探索》2015,(1):98-103
李斯特的当代追随者正在汇聚成一股新李斯特主义潮流,对正统经济学发起新一轮的挑战。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归咎于正统经济学的误导,因而应该欢迎新李斯特主义的到来。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对正统经济学的交换价值和比较优势理论开展了颠覆性的批判。它彻底揭开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的虚假面纱,以生产力的质量标准取代了交换价值的数量标准。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实质上就是"国家生产力"理论,新李斯特主义的国家致富新原则就是对李斯特理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以交换价值的数量为目标的盲目增长破坏了国家生产力的整体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呼唤着新李斯特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理论的过程中, 近代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 促进经 济学的中国化、本土化, 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寻求答案; 另一方面敏锐把握经济学发 展的时代脉搏, 勇于创新, 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

关键词: 近代留学生 现代经济学 博士论文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ransplanting Western economic theory,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in the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economics. On the one hand, by applying modern economic theory to Chinese economic problems, they sought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facilitated the Sinic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economics; on the other, they kept pace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economics and were bold innovators, with some entering the ranks of world famous economists.  相似文献   

12.
刘爱新 《创新》2010,4(2):57-59
近年来,制度变迁理论对诸多学科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史研究中也体现了其适用性。当研究视域放置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时,制度变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经济学上的危机、革命和综合,是西方现代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诸多学派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要义与政策主张,并从研究机构、高校、出版物等多方渠道探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的传播及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理论基础、教育体系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传统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等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和构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墨子和密尔的经济伦理观是近代经济科学有关原则和定理的先行思想,他们所倡导的"重利贵义论"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展示不同民族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反思中西方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林鹄 《社会》2015,35(1):49-73
宗族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之一,这已是学界共识,但以往研究多把宗族视为基于现实利益而产生的工具,忽视古人关于宗族内在逻辑的言说。本文分析了早期儒家和宋儒的宗族观,认为古人关于宗族的种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复杂而深刻的伦理思想。宗族之所以在中国具有如此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原因或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否定与批判“言志”诗学,曾是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标志。但从五四新文学开始,“言志”诗学不仅没有被剔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范畴,相反,却借助于西方话语得到合理的传承。“言”救亡图存的启蒙之“志”,与“抒”忧国忧民的个人之“情”,中国现代文学都未摆脱“志”者“大情”、“情”者“小志”的传统思维,具体表现在:主“思”派提倡文学创作的功利意识,进而以“志”代“情”回归“道”统;主“情”派则提倡文学创作的真情实感,进而以“情”传“志”,回归“道”统。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与实践,虽然涂抹着光怪陆离的“西化”色彩,但其重新“释道”与巧妙“言志”的本质特征,恰恰表明了它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而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后走向了“西方”。  相似文献   

18.
Though it is not new, the topic of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still hold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current efforts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essence of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and constructing a new literary theory that conforms to the spirit of our times. Today, Chinese scholars have to handle two traditions: one is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cholarship up to the 19th century, distant in time and space from today; the other is the modern tradition that start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se two traditions involve not only rupture and heterogeneous change but also continuity and partial homogeneous preservation. Taking our stand o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radition, we should consciously pursue research on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using modern consciousness to scrutinize, reorder, discover, select, interpret, activate and absorb its finer elements, those that are still vital, so as to creatively promote its modern transformation and further integrate it a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Over the p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been advancing this great project in a systematic and solid way, achieving gratifying progress. We must strengthen our efforts and make further progress with this great undertaking.  相似文献   

19.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of supply theory and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lie in British and French classical economics, with their longstanding interest in supply, rather than in the later emergence of Jean-Baptiste Say and Say's Law, which attempts to deny the possibility of economic crises. Marx deepened supply theory, holding that production (supply) structure and product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depended on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his theory has been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guid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The main reference value of American supply-side economics lies in some of its policy proposals for reforming and managing supply.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ocialist supply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While modern nonprofit economics is dominated by the neoclassical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paradigms,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riginal institutionalism of John R. Common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neoclassical conception of market optimality, John R. Commons’ theory of reasonable value draws attention to the nonprofit sector's role in attaining a reasonable quality of community life. In contrast to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concep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full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John R. Commons’ theory of scarcity, efficiency, and transactions shows the specific property rights structure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al form to be well-suited for precisely that purpose. This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on the exampl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ich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attaining a more reasonable quality of community life in rural area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