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因声求义,是指通过语音去研究词义,作为一种具体的手段,大约可一直追溯至上古。然而,因声求义,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则形成于清代。乾嘉学派尤精音韵,从而使因声求义发展为一种成熟的训诂原则,形成一套科学的训诂方法。因声求义,是《经义述闻》的重要的语言学思想。借助因声求义,王引之在通假字、联绵字、同源字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因声求义”是传统训诂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末年,郑玄就已经提出了“因声求义”的训诂原则,并在其注释实践中广泛地运用了这一原则。深入分析郑玄《礼记注》“因声求义”的训诂范围及其内容,证明“因声求义”作为较为科学的训诂方法,肇始于郑玄。而且,郑玄“因声求义”的思想,直接开启了传统训诂学研究音义关系的道路,促进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俞敏先生将传统训诂方法和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他独特的研究方法,从而为汉语古文献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他的训诂研究方法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将因声求义与因形求义相结合进行训诂研究;首次利用语流音变对古文献进行研究;率先运用汉藏比较进行训诂研究。  相似文献   

4.
词汇义包括理性义和色彩义,借代词语理性义并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具有间接性。借代词语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场合、语境等的需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色彩义。综合运用修辞学和现代汉语词汇学相关理论,从词汇学角度全面分析借代词语理性义和色彩义,有助于深入全面理解借代词语词义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声”论诗是明清的诗学热点。在声义与辞义离合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声辨体、以声论诗、无声不成诗等言论,以及反对以义学蔽声教、以义夺声等主张。近现代以来对“格调说”的研究多从其与“神韵”“性灵”“肌理”的关系出发,或从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层面展开。这些研究比较多地强调格调的辞义而忽视声义,特别是对声音的在场性关注不够。明代赵宧光提出“诗以声为命”“以声为体”的“声教”理念,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郑樵“诗以声为用”的观点,清代沈德潜接续明代七子派“格调”观,在阐发“以声求义”时突出“格调”的“温柔敦厚”诗教思想,强调控制声音以达到国家治理的诗学意图,此二种观念极大地促进了诗学中的“声学转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训诂学的角度,阐释了“因音求义”在研究和考证中医典籍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戴震在训诂方法研究上的成就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以及六书在训诂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字证经,以经证字”的训诂原则和方法,为清代训诂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戴震又是一位哲学家。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他强调对规律的探索,重视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法的运用,并强调实证的重要性。他的哲学思维方法是他在训诂学研究领域所赖以取得成就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于汉字形音义三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声音,或望文生训,或不知贯通,易简之理既失,大道遂多歧亡羊。为矫正此弊,清代乾嘉学者才不得不反复申言“训诂之旨本手声音”,“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然而,倘若由此而走向一种极端,唯文字声音是求,全然不顾汉字形义关系的一般约定俗成性,不顾汉字使用的基本规范性,那就必然要走火入魔,闹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训诂新解"的笑话来。  相似文献   

9.
临湘詹桥方言中的“落”是一个高频使用的词语,可以作动词、助词和介词。文章主要探讨“落”作被动义介词时的用法,包括其语义、结构形式和否定式。  相似文献   

10.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1.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作品中有着浓郁的禅宗意味,尤其是有关"寻找"的理念,15年来,渗透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寻找,找的是永恒的精神皈依;找的是灵魂的虚静之境;找的是心灵的彻底解脱.寻找,象征着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无止找寻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12.
由柏拉图奠基的传统形而上学是一套视觉性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使存在的意义这个属于存在论层次上的问题陷入存在者层次上的窠臼,一直隐而不显,处在被遗忘的状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借助以“Sicht”(视、看、见)为核心的一组视觉性的词,来表达作为Dasein(此在)的人在世界中与其他存在者打交道的情形。海德格尔试图赋予这些视觉性的词以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意义,来突破传统形而上学语言的桎梏。最终,海德格尔意识到了这种努力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论精神产品的评价与期刊编辑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产品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正确认识和把握精神生产的规律,全面、科学地评价精神产品,对于更好地发挥期刊编辑应有的作用至关重要。期刊编辑的工作过程,也是对精神产品的评价过程。期刊编辑的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着对精神产品的评价方向和质量,引导着精神产品生产者和接受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诗学关于言、意、象三者之论述中,意作为价值理性而成为根本,言、象则作为工具和诗的载体。在处理言、意、象关系中,将立意延伸为"兴趣"和"味",对后代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方诗学理论中,借隐喻以达原初、借隐喻追求真理、借隐喻重构现实的主张,也是从具体到抽象到阐述真理和精神的过程,从这一层面看,中西方诗学主张既有相互契合的一面,又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词典,在释义上除了采用形训和义训的训诂方法外,也用了大量的声训。从行文的形式和被释字与用来声训的字的形体联系对《说文》声训进行分类考察,进而探讨《说文解字》声训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6.
围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这一中心论点 ,系统论述了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同精髓 ,重点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 ,并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的新贡献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决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活动。它以科学认识为基础 ,以价值评价为导向 ,以理想追求为目标。它不仅要求真 ,而且要求善 ,同时还要求美 ,要求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科学决策以求真为基础 ,实现决策科学化是求真的途径 ;以求善为目的 ,实现决策民主化是求善的保证 ;以求美为理想 ,实现决策艺术化是决策活动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代学术代表的乾嘉汉学,每以“实事求是”的治学口号相标榜。以东吴惠氏为代表的吴派汉学和以戴震、凌廷堪为代表的皖派汉学及其后学扬州学派的阮元等学者,各学派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即对汉代学者班固提出的“实事求是”说的阐释和运用是各有侧重的。通过对“实事求是”的不同理解与阐释,乾嘉各学派不仅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治学面貌,而且也在治学理念上摆脱了宋明理学的框架,建构起新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展现出乾嘉时代新儒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主导的价值观是求实进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求实进取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求真务实,拿事实来说话;坚持义利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求实进取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它具有很强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使改革开放收到实效,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