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轩辕黄帝是黄山所以得名的缘由,没有轩辕黄帝就没有黄山这个名字。张脉贤先生提出的“黄帝葬黄山”的猜想不仅是个文化猜想,也是个极富历史学依据的学术性假说。一般人认为“黄帝葬黄山”是道家或道教传说,其实这既不是道家传言,也不是道教编造,而是远古先民的遗迹和历史印记。由于我们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科学的考古学层面和全面的历史论证阶段,  相似文献   

2.
黄山位于皖南,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誉。郭沫若同志在《黄山之歌》中赞道:“森罗万象难比拟”,“敢云黄山天下奇”!也如实地捉住了一个“奇”字。 山名来历就有些不凡。此山石黑而泽、远望如黛,古名黟山。到了唐代,流行一种传说,声称黟山乃是上古轩辕黄帝得道升仙之处。据《周书异记·神仙传》记载,轩辕黄帝晚年从容成子浮丘公学道炼丹,求升仙之术。他们遍历五岳,选择“胜地”,最后认为黟山  相似文献   

3.
醉温泉     
温泉,黄山“五绝”之一,与奇松怪石云海冬雪齐名,古人曾云:“五岳若与黄山僻,犹欠灵砂一道泉。”水出紫石峰下的黄山温泉古时就因轩辕黄帝沐浴化仙传说成为灵泉而出名,唐宋以来尤其借助于文人骚客们的享用、吟咏、宣传而播名遐迩,干百年中衍生出来的温泉文化成为黄山旅游文化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华彩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安多佳山,而齐云岩与黄山为最”(明《齐云山志》),“黄大而怪,白横而庄;黄敛而奥,白敞而灵,各擅其胜”(清魏源语)。乾隆帝喜游江南,览齐云秀色后,御题“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有人说乾隆是未到黄山,否则他就不会认为齐云山是“江南第一名山”了。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个推论没有道理,但也难免有主观臆断之嫌,所谓“第一”是看从哪些方面来认定,比如道教文化、摩崖石刻碑记、齐云山特有地貌与物产等,无疑是黄山所不具备的。以乾隆一生好吟诗题词的习性,他即使游了黄山,  相似文献   

5.
“滚车”民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车是流行于黄山区甘棠、仙源两镇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道具是古代战车的车轮。这种民俗活动的形式与张巡祭祀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悬挂着“忠烈祠”或“东平王庙”的供奉车轮的庙堂,民间却称之为“车公殿”。这说明了车公是这项祭祀活动的主体,而唐朝民族英雄张巡则是明清时期反清组织的一种假托。车公是古代黄山山越人对发明车子的始祖——轩辕黄帝的尊称,而滚车实际上是黄帝祭祀活动。唐天宝年间,黄山更名后官方开始祭祀,元代和清代由于民族矛盾因素,官方公祭转为民间活动一民俗。  相似文献   

6.
齐云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安徽五大名山之一。它虽然比不上黄山的奇险,缺少九华山的佛教氛围,但它确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即道教文化,这是齐云山最具个性特征的旅游审美价值所在。本文试从道教文化的特征、道教景观文化、道教建筑文化、道教石刻文化、道教习俗文化、道教传说文化等六个方面,就齐云山道教文化的审美价值.作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寂寞天眼泉     
天眼泉:位于黄山狮林大酒店凤凰柏下方,古称此井水涌,清凉碧透,其味甘美,夜来泉眼中能观天空星月,故名 天眼泉,是一孔泉井。黄山的泉天下闻名.有记载的十六个,其实十六也只是约数,最著名是古称“汤泉”、“朱砂泉”的黄山温泉,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  相似文献   

8.
普门传奇     
黄山慈光寺,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人了山门,过披云桥向右一转,便可沿磴道攀上“黄山最险处”的天都绝顶;过披云桥向左一转,便可乘坐缆车直达“黄山绝胜处”玉屏楼。  相似文献   

9.
薄荷片推荐:三清山有着逾已千年的道教文化。当你走进兰清山会被她特有的美丽风光和文化底蕴所吸引而留连忘返。要了解三清山道教文化,绝不能忽视三清山的文化底蕴-三清宫景区的明代古建筑群。这从道教的宇宙构成模式和丹鼎派系演生而来;它与三清山的山形地势,自然风光结合的非常巧妙。既不夺刹风景,却能做到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集中体现。在我国的名山古建筑中实属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0.
道教有别于儒教的“文一道”观,属于道教有进取性的文艺美学思想。学术界对此还重视不够,但它又恰恰反映了道教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生命力,故有必要深入研究一、“非古”文艺观葛洪在将道家思想及前代道教思想提升为道教的“理论建设”过程中,没有忘记以“外儒内道”的语言,曲折地反对儒教的“崇古”文艺观,努力建设道教的“是今”文艺观。葛洪针对当时文艺美学思想上的崇古非今,从几个方面加以批驳;(1)“然古书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然而譬如东匝之木,长洲之林,梓豫虽多,而…  相似文献   

11.
黄山之美,世人共享。对于每一个黄山人来说,打造平安景区,构建和谐黄山。让来黄山的中外游人在安全、满意、和谐的前提下感受黄山的美丽和神奇。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为了这一心愿,很多人在默默地奉献着,细心地工作着。如春风化雨,如涓涓细流,提升着游人对黄山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在“人间仙境”黄山登山道上,游客们在领略绝妙风光的同时,眼前会不经意间出现着藏青色制服的身影,这些身影构成了黄山的另一道风景线。他们就是为黄山的森林防火默默无闻地奉献的专业防火队员,他们正在留心每一处可能产生的火灾隐患,以便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黄山之声     
夏之黄山,清凉天堂;雨后黄山,分外妖娆。如此美妙时节,程映真女士来黄山,体会的不仅有那风声雨意,还有那鸟儿的婉啭,游客的歌呤…… ——编者  相似文献   

14.
《徽州社会科学》2005,(5):22-22,24
吴永泉:黄山为什么发展速度不能跟上国内其他同地域的旅游城市?我认为和当地文化、百姓的观念素质有着最深切的关系。如果不改变当地百姓的观念和习惯,提高他们的素质,发展很难。我结合自己近5年来在黄山的新闻从业经历和所见所闻,深感革新必须从内在的困扰因素开始,发展必须寻求内在的动力支持。否则发展是短期而没有后劲的,也是提升不了黄山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志怪中的道教养生王连儒来源于先秦的古代宗教与巫术,以有秦汉以来所兴起的神仙方术之学,无疑成为诱发道教产生的最有力的因素。无论是古代宗教中的诸神创造,还是巫觋系统中的星占与祈祷;无论是神仙家所畅想的列国仙境,还是方术之士对明灭海天的苦苦探寻,这...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来到黄山工作。当我踏上黄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时,即被这里盈漫着微风徽韵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所感奋、所陶醉。徽州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我深深震撼,使我倍增光大徽州文化、发展黄山经济、造福黄山人民的崇高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安南来黄山,一时成为媒体的热点新闻。安南对黄山的印象如何?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诸多生动细节,作者娓娓道来。 他是行者,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是隐者,一生淡泊功名,而游山成癣;他是智者,且行且思且记,集一生之游历写下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而《行者无疆驻狮林》,其文也真,其情也挚,其思也无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国际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财富分配,分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的有效途径;黄山是安徽旅游龙头.实施黄山旅游国际化,必将带动皖南国际旅游区的建设进程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黄山旅游的核心和龙头作用,加强一系列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与道教李刚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与道教,学术界研究不多。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深入研究唐史及李世民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唐太宗与道教的关系,集中体现在以《老子》“静”和“无为”的思想治天下;提高道教地位,尊老崇道,以此提高唐皇室的社会地位;处理好道佛...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周年。是年,黄山市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决定:在全市隆重表彰一批为黄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行各业典型,并将他们的感人事迹收录成书,题名《黄山行业楷模》,于近期印发全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