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因素     
任何事物,都具有若干个(两个以上)因素。影响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领域三个方面事物的因素存在着质(属性)的区别。这三大类因素及其关系是整个世界事物发展变化普遍规律的基石。人类社会事物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当把因素视为事物的成份(或称因子),则(A+1)层次上的因素是A层次事物的成份(或因子);当把因素视为独立的事物,它就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就是个单独的天地。事物与因素仅仅是不同层次的不同概念而已。基于人类社会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的属性、位置、作用方向与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特征上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为六大类型15种类。具体为:一、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二、内部  相似文献   

2.
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人们思想中的矛盾,都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反映。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人们的思维运动中,就成为概念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凡是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我们都称它们为矛盾关系概念。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社会现象,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主义”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内容,从而构成了矛盾关系。这样的两个慨念在内涵上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说明它们的内涵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本文以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只要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能够主动投案。井在终审判决前如实交代罪行。就是自首。不要在乎其是否有过逃跑。有过翻供,只要存在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事实。就应该认定自首。  相似文献   

4.
加晓昕 《天府新论》2006,4(1):154-157
类推就是类比推理,也叫类比法。从逻辑学上讲,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及以上)事物在某些形式或属性上相同或类似,进而推出它们在其它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式。比如说,甲类事物具有A、B、C、D属性,乙类事物具有A、B、C属性,就推断乙类事物也有D属性。很明显,这种推理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国内出版的一些逻辑书里,都把内涵说成是概念的内容或含义。由于逻辑学的普及,在一些报刊里,很多人写文章使用内涵这个概念,又都是把内涵和内容、含义等同起来,这是不妥当的。内涵是逻辑学里的一个特定的概念、内涵和内容含义不是一回事。严格地说,内涵是指概念说的,内容、含义是指语词说的。内涵并不等于内容或含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一、概念内涵究竟是什么内涵是逻辑学里的一个特定的概念。概念是逻辑学的内容之一。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  相似文献   

6.
在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情况下,自动投案成为认定一般自首的关键。司法解释列举式的局限性使“自动投案”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理清自动投案的立法价值,选择恰当的认知路径和判断标准是找到解决争议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与科学发展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者的概念和内容来分析,它们在出发点上和最终目标上都具有一致性,在内涵上具有几乎对应的紧密联系,是微观与宏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质料是一个随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历经层层演化的自然哲学概念。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明确提出“质料”概念 ,并以质料与形式的结合来探讨事物的生成变化。在他之后 ,自然哲学阵营分离出两派力量 ,双方都各持一端 ,导致质料概念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两大极端趋势 :质料主义与形式主义。然而 ,这两者都没有把握住事物本身 ,因为质料与形式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它们在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中不可能从逻辑上被分开。本文试图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出发 ,对质料概念的发展演化作一慎密考察 ,以期对进一步研究与之相关的哲学和自然科学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它揭明事物发展的实在内容和动力;质变与量变互相转化规律揭明事物发展的形式;事物发展的内容决定事物发展的形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对立的形式,它们互相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和量变又有区别,又互相渗透,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变与量变对立统一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对什么是部分质变及其产生根源和形式的研究,对什么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及其规律性的研究,都必须从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及其所引起的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也就是说,必须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这一思想为指导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本质属性     
一在形式逻辑(或称普通逻辑)中,关于概念的本质问题,有一种较为流行、较为公认的,也是我个人所赞同的观点,即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形式逻辑概念论体系上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归结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本质属性理解为仅仅是事物的特殊属性(或称特有属性),即一类事物(或一个事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事物(或他个事物)的属  相似文献   

11.
不少普通逻辑教材和通俗逻辑读物里,在论述概念定义与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上,存在着定义与内涵不分、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情况。一些同志为了在逻辑的领域里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但却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这是造成逻辑理论长期混乱、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现在是应该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的时候了。一、不应把概念的定义与概念内涵的定义混同起来对这两者的定义,流行的逻辑读物有这样一些提法: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底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有关的本质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叫做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概念就是事物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概念的内涵,就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预设和前提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和前提是两个逻辑概念 ,因为它们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导致在预设问题的研究中 ,很多人将预设同前提混淆 ,甚至有人认为预设即前提。实际上二者有很大区别 ,至少从逻辑的角度看如此 ,如它们的真值、形式特征等。必须澄清并区别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文学和宗教是人类头脑掌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是植根于社会存在的两种社会意识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价值,归属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宗教是信仰文化,文学是审美文化。但无论是文学还是宗教,它们都是利用或借助想象和幻想来反映现实的,而且在内容上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两者这种在表现手段和内容特质方面所具有的极大相似性,使它们自古以来就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系统概念还是事物概念,都既可以描述物质现象,也可以描述信息现象。“客体”和“主体”是信息认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信息本体论关于信息自在活动的理论中不会涉及“客体”和“主体”这对范畴。不能因为信息以物质(质量或能量)为载体,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质量和能量”与“质和量”这两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通过中介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并不排除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并且,在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中同样有中介场的传递。如果没有中介场的活动,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组分之间则必然会是相互隔绝的,它们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也不可能有什么演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今学术研宄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了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命题,人们虽然比较看重它们在哲学或逻辑上是否成立,却忽视了从文化发生学上给出相应的论证与批判,在运用上往往出现越过它们文化界限的倾向,导致学科研究中方法与对象的严重错位。我国现代美学的著名命题“美是自由的形式”就是一例。“美是自由的形式”,显然是一个从康德美学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命题。它以两个预先给定的概念为基础,那就是“自由”和“形式”。只要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阐释,就能得到一个关于“美”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了他的老师柏拉图所主张的“理念”以后,提出了“形式”概念。在对“形式”概念的诸种规定中,集中体现了他对个别——一般关系的把握。柏拉图提出“理念”,与他企图把握世界各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统一亦即共通本质有关。他在“对事物试作说明时,从事物越入理念”(《形而上学》990b;以下凡引本书只注页码),即在具体事物之外设定作为其本质而存在的理念,由此来“以一统多”。柏拉图理念论的困难在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两相分离,因而在两者的连结上难以给予园满的说明。亚里士多德正是抓住这一要害,批判和否认了普遍的理念对于具体事物的独立存在和作为它们的本原。他提出了“实体是个体”的思想,认为只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逻辑形态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从两个逻辑形态的理论基础、灵魂还是立足点和文化基因等具有本质规定性的核心要素来看,它们是具有同质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源流发展审视,无论基于实践视角还是理论视角,两个逻辑形态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关系;从微观视角考察,两个逻辑形态在内容方面的逻辑关联,以及形成背景、条件、基础等方面的历史差异,体现了它们既联系又区别的规定性,证明了它们是并列的而不是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区哲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包头举行年会。年会学术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矛盾的心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 讨论中,对这一问题基本有三种观点: 多数同志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自身两种基本属性,不能把这两种属性混同于对立面的双方,它们之间没有主次、高低之分。它们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共同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对立双方在斗争中彼此相互渗透、贯通;斗争性又使对立双方力量彼此消长,使同一不致成为僵死的同一。一般说,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同一性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代小说有文言与白话两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两种小说不止是语言的不同,它们各自自成系统,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相互有着深刻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从总体来说却是各自独立的,在我国小说史上形成了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它们既不同源,基本上也不同流,不仅形式不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也相对地有所区别,而且风格各异。作为叙事文学,它们在叙事方式上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我国所特有的两种形态的小说。然而以往的小说史研究,却过多地从“小说”这一总体概念出发,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很少研究上述的区别。这就使得我们在我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上缺少明晰的认识。本文就企图对这一问题作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我国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这一运行机制中,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就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宏观控制与宏观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宏观控制与宏观管理混为一谈.事实上,宏观控制与宏观管理是存有区别的,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宏观控制与宏观管理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控制与管理在词义上存在差异.控制与管理在英语中分别是"contral"和"manage",一般来讲,对具体事物的处理、对某项活动的具体安排通常用"manage"而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