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开始,其中,日本军部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日本外务部门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外交活动,竭力为日本侵占东北进行辩护与开路,促进了侵略战争的不断发展.关于日本外务部门所起的作用,事变期间其在国联的外交活动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苏杭 《日本学刊》2008,(3):52-64
自2002年起日本经济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萧条,进入新的复苏阶段.日本经济形势的新发展和对外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促使日本政府提出了"贸易投资立国"战略.该战略以加强区域内贸易投资合作和建设开放而富有魅力的日本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虽然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是由于其符合日本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贸易投资立国"战略将成为今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试论制约日本回归"普通国家" 的"精神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5,(2):94-110
日本受岛国地理环境与自身历史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精神文化素质先天发育不足.在与外界的悬殊落差中,充满了"历史悲情"的"和魂"千百年来虽几度奋起积极"补差",欲与世界缩短差距,却"初衷难改".日本在外表上与外界的一致,无法弥合其心灵深处与世界的巨大裂痕与反差.日本依然习惯于在心灵深处掩藏自己,每每固执地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维护与表诉着自己.精神文化因素在理性和非理性间的徘徊与跌宕,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日本向"普通国家"回归的未来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型"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因素.阐明"型"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弘扬日本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2009年日本众议院大选以来,"普天间问题"成为搅动当前日本政局动荡的焦点.民主党提出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主张,尝试着摆脱不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其结果,一方面"普天间问题"使执政的民主党不得不回归理性和现实,另一方面导致民主党与社民党分裂、冲绳县与中央政府对立,使民主党陷入被动应对的尴尬境地.另外,日本本土与当地行业间的竞争、知事和地方议会的选举、私有土地的归还等日本国内因素,使"普天间问题"的解决处于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日本<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等"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在国会的通过,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的重大转变.其目的旨在逐步确立战时体制,借机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和扩充军事实力,从而为最终修改"和平宪法"和成为军事大国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7.
现代所谓日本在唐朝以前还是一个被称为"倭"的国家,从"倭"更名为"日本"表面上只是国号的变动,实则背后蕴含着重大的理由--日本开始寻求与中国对等的国际地位.结合公元7至8世纪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不难看出,看似单纯的"正名"却标志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这点上讲,"日本"国号的出现与明治维新以来近代国家意识在日本的萌芽有着等量齐观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是近年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等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传统的"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构成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大部分要素,形成于战时,延续于战后.这一理论的提出,给日本经济史研究以很大的刺激,使日本的银行制度、劳资关系、生产技术史、殖民地经济同战时体制的关系等,均得到了研究和探讨,为日本史学各领域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缺陷,它过分重视战前和战时的断绝性、战时和战后的连续性,抹杀了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因此遭到了日本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中日安全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制这种安全关系的枢纽是"历史镜像"与"现实映像"交织形成的所谓"安全困境".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敏感神经.由于中日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特别是日本国内的社会变迁导致其国民的恐惧危机意识加剧,使日本的自我中心定位意识加强,这为"虚幻的安全困境"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可持续地改善中日安全关系就要揭开安全困境的面纱,关键是要弱化日本国内的恐惧危机意识,实现其政治保守化和右倾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战后日本史学界对于"九·一八"事变研究的主要学者、代表性著作及主要观点.分析其背景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