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性别更多的是指社会性别,它赋予了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性质。女性被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就业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提高其社会地位。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就业状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女性就业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女性个体来说,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妇女就业作为开发、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职业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和就业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和就业特点作了历史和现状的分析;在回顾历史、总结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和就业特点进行了展望。最后,针对目前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日本女性就业问题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就业问题,一直是日本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特别是在日本步入高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表现出增长态势。而与此同时,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家庭收入的减少,女性自身希望就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我们针对当前日本女性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剖析,力求通过总结日本吸收女性就业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女性再就业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21世纪,日本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龄化社会。从具体数字来看,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995年为14.6%,而且今后还将不断增大。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  相似文献   

4.
灵活就业形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揭示中国灵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对女性就业的积极影响即:使女性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女性竞争力的增强;促进了社区就业;缓解了女性家务与工作的矛盾等。而灵活就业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女性职业不稳定、女性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女性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灵活就业,制定有关法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女性就业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浅析近几年流入北京就业的朝鲜族妇女状况,谈谈女性人才的自我开发问题。一、在改革大潮中,把握好机遇,敢于参与人才流通市场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冲击,促使人们改变旧观念,适应新形势。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女性也开始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她们从1990年开始大量流入各大城市和开发区,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就业单位,有的自办第三产业,各自大显身手。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流入北京的朝鲜已超过二万多人,其中族女性约有一半以…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14、2016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基于幼儿园入学年龄限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估计了公共托幼服务对女性的就业释放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托幼服务显著提升了女性就业概率,延长了每日工作时间,但未对女性的工作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女性家务劳动时间缩短,睡眠与锻炼时间延长,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劳动;同时,孩子进入幼儿园所增加的托幼费用,也对女性就业产生了刺激效应。文章的结论深化了对公共托幼社会效应的理解,为进一步完善双薪型家庭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一个需要正视和化解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2007届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在即。年复一年,我们在不断感受女生在寻找就业机会中遭受的歧视。可以说,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歧视和就业困难是中国女性整体发展状况的一种折射,它进而反映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问题。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女性的社会权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女性走出家门,“男女同工同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之一,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女性就业问题,为推动和保证女性就业权利的实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法律上确定了女性就业的平等地位及相应的权利,如《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适合广西特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的重要性。然后剖析了现有研究主要从城市视角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忽视从农村视角进行解读的不足。借鉴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的观点,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农村嵌入影响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维度,以收集的1177份有效问卷分别进行了劳动力整体分析和分代对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薛畅 《南方人口》2023,(3):68-80
基于劳动经济学相关理论,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和2016年混合横截面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农地确权对农村女性的就业促进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显著的促进了农村女性劳动参与。进一步讨论发现,确权因婚育状况、人力资本和工作经历的不同而对农村女性的农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劳动参与产生异质性影响。因此,未来确权工作中应注重土地经营权确权中的性别差异,考虑农村女性就业需求的多维度因素,提高农村女性的就业机会和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0.
女性就业状况是衡量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渠道多元化、行业的逐步拓宽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领域,但是女性就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众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抱怨女性就业人数和比例下降,女性职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女性的教育、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改善妇女地位状况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处理好女性人口的教育与就业问题,才能使妇女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一、女性人口的教育和就业现状1.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建国4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上看,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短。但仍存在着女性低于男性的现象。1982年的全国普查数据表明:全国女性12岁以上人口识字率平均为54.73%,男性为80.83%,而1987年的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适龄职业女性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对女性求职艰难、 薪酬福利减少、 退出劳动力市场、 非正规就业增加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企业人工成本在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中起着显著中介作用.全面二孩政策对不同年龄、 不同学历、 不同企业性质、 不同收入、 不同城市的女性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年龄较轻、 学历较低的女性表现为求职艰难,年龄较长、 学历较高的女性表现为薪酬福利减少,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女性员工比国有企业女性员工、 高收入女性员工比低收入女性员工、 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比三线城市的女性员工受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李强 《中国人口科学》2012,(5):104-110,112
农民工的家庭化迁移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家庭化迁移和城乡迁移同时发生的"双重迁移"对农民工家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女性"双重迁移"引发不同以往的就业决策,并改变了农民工家庭的生活状态。文章在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实证分析"双重迁移"中各类因素对女性就业选择和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化迁移会减少女性居家就业和外出就业概率,降低女性就业水平。分析表明学前教育、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够提高流动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而在职培训和教育水平在提高女性农民工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流动对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均有影响,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影响更大,男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和工作时间受到影响,而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和收入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女性就业竞争力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验分析表明,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拥有更高的出生性别比,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此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提高,城镇中男女性别在就业与教育中的差异都存在收敛的现象。但在农村中,男性和女性无论是在就业竞争力还是在劳动收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与农村男性还是与城镇女性相比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机会都要少得多,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村女性与城镇女性的就业竞争力差异,并影响了城乡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就业是女性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并赢得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渠道。城镇居民就业普遍存在职业性别隔离且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有所表现,女性职业(行业)普遍收入偏低,大量女性沉淀在职级较低岗位。文章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成都市30个服务行业与30个制造行业女性劳动力占所在行业的比例和女性就业结构构成,结合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供给与求职需求分析,提出女性就业创业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口学刊》2019,(1):69-7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虽然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但是女性流动人口的比例却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人口加入流动人口的行列,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为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解决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对我国女性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流动人口的主要就业特征,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女性流动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序引导我国女性流动人口就业不仅要加快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需提升女性流动人口的自身综合素质,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和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上海女性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劳动就业日益个体化,劳动就业的稳定和保障逐渐消失的状况下,上海女性弱势群体的就业面临着内部资源缺乏与外部环境危机的多重困境。选择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就业政策,不仅要促进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的内部资源积累,还要创造上海市女性弱势群体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对江苏省农村的问卷调查,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影响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的增长降低了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尤其是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大,且文化程度越高者更倾向于留在本地就业;拥有技能的女性通常选择外出就业;配偶从事非农就业的女性比配偶纯粹务农的女性更有可能从事非农就业;另外,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苏中与苏北农村非农产业部门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当地女性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外出.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女性人口就业条件、机率,就业观念,就业中的男女平等意识等等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和香港大学合作,于1988年9月至1990年10月,经时25个月,对北京、广州、香港三地的女性人口就业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