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净土信仰是中国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伊始,有关佛教净土的观念也随之传入中国。中晚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已经深入到世俗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融汇,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交融,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通过对中晚唐时期民众弥陀信仰功德活动的分析.指出当时世俗社会中弥陀净土信仰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弥勒信仰是中国佛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弥勒信仰中包含着深厚的"人间净土"情怀。中国弥勒信仰中体现的大度、忍耐、逍遥,将入世与出世完美统一的精神,对于在中国传统人本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古代知识分子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弥勒信仰较之其他的佛菩萨信仰———如弥陀净土信仰、观音信仰、文殊信仰等,显得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历史阶段,出现讳言弥勒信仰的状况。从古代文人与弥勒信仰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对弥勒信仰在中国古代的演变轨迹作视角比较独特的考察,可以揭示中国佛教弥勒信仰的某些独特内涵,为当代佛教建设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3.
试论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的交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都有弥勒上生或下生的痕迹;元代正统白莲净土信仰中的弥勒信仰,主要是往生弥勒净土,而宋末以来的民间白莲净土信仰,则逐渐将弥勒下生信仰取代了弥勒上生甚至于弥陀净土信仰,以之作为民族斗争的工具;元代传统的白莲净土信仰,与当时中国化、民间化的布袋信仰,彼此也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4.
自公元372年中国佛教传入韩半岛,韩国佛教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始终与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生活紧密相联,成为韩国文化、甚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又以人类福祉化、佛教生活化、佛国净土化的方针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古老的佛教不仅没有被现代社会所抛弃,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汉唐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到隋唐时期佛教本身已成为隋唐文明的内在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的融透过程中,从信仰样态上来看,经历了观音信仰、弥陀信仰的民俗化诸过程乃至向民众生活领域民俗化过程;从特征上来看,佛教民俗化表现了泛神性、兼融性、简约性等特点;从宗教的社会作用上来看,其功效是显著的,表现为由外向内、由低向高的社会功效方面。  相似文献   

6.
唐代弥陀净土信仰兴盛,净土寺院较多。唐人多崇尚游宿寺院,寺院中由壁画、石像、净土师、净土院等共同构成的净土环境往往会影响其创作。在弥陀净土信仰的氛围下,唐人游寺诗创作显示出比较独特的净土审美。  相似文献   

7.
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并非始自近代,而是伴随着佛教入华的整个发展过程,它是佛教信仰实践层面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的民俗化发展涉及到作为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民众日常生活时所产生的自身本土化转变,以及中国民众如何基于自身的习俗文化、伦常日用传统来抉择、取舍、接纳、改造一个外来的制度性宗教。中国佛教的民俗化信仰路径不同于以"契经""契理"为基础、以"信解行证"为传统的"义理性佛教",而呈现出淡化佛教义理、注重仪式化信仰生活空间营造的特质。佛教民俗化的信仰建构表现为以佛教"疑伪经"以及"民间宝卷"为其教义来源与根据,以"民间佛教神谱系统"为崇拜对象,以"灵验"与"叙事"为核心手段来建构其信仰,以及维护其信仰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菩萨信仰的典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不但是所有菩萨信仰中国化中最彻底的一种,也是整个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代表。观音的身世、显化、灵感、道场等大乘佛教中最流行的几种观音信仰要素中,皆反映出印度佛教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在正统佛教范畴内所发生的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所有外来文化在中国命运走向的一个缩影,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不断交往的历史凝结,是适应中国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而必然发生的一种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9.
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国对于中国内地佛教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两汉时期上郡设有龟兹属国,陕北地区佛教传入是否与之相关?龟兹国内佛教传播早于中国内地传播。龟兹属国内的龟兹国人也对陕北地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陕北地区早期的佛教传播必然与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安朝时代佛教盛行,信徒众多。往往笃信因果报应,厌恶现世,憧憬极乐净土。这种思想深深地浸透于文艺作品之中。本文从《源氏物语》出发,探讨作者的宗教思想特别是因果报应学说,弥陀净土信仰对其作品主题形成、形象塑造、情节安排及风习描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时钟抖动(clock jitter)对采样有效位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域的分析方法,对时钟抖动带来的影响做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导,并通过仿真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时钟抖动引起的误差小于一个量化台阶(LSB)时,可以改善采样信噪比,若引起的误差大于一个量化台阶(LSB)时,就会使有效位数降低,有效位数下降的值与输入信号频率、量化位数、量化区间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A d hoc网络的拓扑对于网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高的拓扑会因干扰的加大而降低容量,稀疏的拓扑又会因为链路失效和网络分割而易受到攻击。现有的拓扑控制算法一般使用的都是纯粹的集中式或分布式方法。这种新的混合式的拓扑控制结构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算法两者的优点,通过调整节点的发送功率,能够保证网络拓扑实现两连通,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从对媒介事件的重新界说以及媒介事件对受众心理状态的影响入手,通过对近期国内一些电视广告片的创意特点的分析,指出在媒介事件的影响下,电视广告的创意正呈现出一些趋向,如诉求路线的情感化、表现内容的公益化、运作方式的潜隐化等等。对于这些趋向的认识,有助于企业改变以往程式化的广告操作手段,获得更加积极有效的广告产出;有利于拓展电视广告创意者的思维空间,使电视广告创作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4.
研究尝试探索广告公司内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全国范围内85家广告公司的268名员工参加了工作满意度问卷和OCQ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公司内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都不高,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倦怠和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AD)和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为产品概念创新设计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以 概念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TRIZ指导完成AD中的功能一结构映射,得出设计矩阵;若不满足独立公理,又用TRIZ中的 技术法则将AD中的耦合问题转换成TRIZ的标准参数,用TRIZ工具消除耦合,使其满足独立公理,建立基于AD与 TRIZ组合的产品概念创新设计方法。最后,将其运用于自动切片机的设计和改进。该设计方法可优化产品概念设计流 程,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中西古代广告传播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的华夏文明区在广告传播方式上偏重于人际传播,以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为代表的东地中海文明区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明区则更擅长于借助媒介进行广告传播活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中西方民族所处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又有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的明显不同,还有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方式的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FPGA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AD574A作为控制器,构建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的核心电路,包含控制器、内嵌双口RAM、地址计数器3个模块,结合模数转换器件AD574A构成高精度、快速采集、存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单片机或DSP进行数据的后续处理。并在Quartus II平台下实现FPGA内部3个功能模块,给出了时序仿真波形图。  相似文献   

18.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作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言语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直是大家致力解决的问题。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阐明了该组合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原因,另外还指出,社会、语言使用者等因素也会对该组合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于品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营销学视角以经验方法进行,这在无形之中忽视了品牌形象研究的独特性。作为品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实现营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品牌形象塑造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结构过程。因此从广告传播的视角去认识品牌形象与营销关系,结合中国品牌现实探讨这一问题应该成为其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