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刿论战》一文,历来被高校文科教材所选用,也一直做为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选篇。所以,其史料的注释,乃至语词的解诂都经过“千锤百炼”,具有较高的水平。但也毋庸讳言,有些地方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或有待补充的,其中,“登轼而望”句,就是典型的一例。 中学语文课本(初级)第六册,在该句下只注“轼”字: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至于“登轼”该如何讲,并未交待。而这恰恰正是能否准确把握本句,进而正确疏通全文意义的关键。上海教育学院编《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2.
<正> 《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从《十三经》以来,先论什么选本都是在辙字下面加点,其他联成二句。笔者以为这与文意相左、应断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特申说如下。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意境”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是指一个艺术品内的“意象境界”。一是指艺术家怀着造形的目的和意向创造艺术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 《周礼·考工记》记古代工匠制造县挂钟,鼓、磬一类乐器的木架子,叫做“笋虚”。木架上面横木两端饰之以木刻的龙或凤;木架下面又有兽类或鸟类作为装饰品。钟鼓类乐器饰之以虎豹,象征着兽类“任重”,“有足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磬类乐器饰之以鸟羽,象征着鸟类“任轻”“其声清阳而远闻”。当人们听到钟声或鼓声时,同时看到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登”,实为“癹(ba)”字之误。 据《说文解字》段注称:“‘皋,气白之进也……’气白之进者,谓进之见于白气滃然者也。……皋有训泽者,《小雅》‘鹤鸣于九皋’,传曰:‘皋,泽也’。泽与皋,析言则二,统言则一。”可知“皋”的本义即沼泽。再看“登”字。据《说文》,“登”字的本文为上车,引申为凡攀上高处的动作皆曰“登”,如《左传》成公十五年“登丘而望之”,《礼记·曲礼》“登城不指”。“东皋”可泛指东边的沼泽,既为沼泽,盖为低湿处,就不当说“登”,故作“登东皋以舒啸”于文理不合.  相似文献   

5.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相似文献   

6.
蒙古与突厥     
蒙古语的tengri一词有“天空”、“天神”、“神”三重意思 ,是仅有的几个可以从现代形式追溯到古代形式的蒙古语词之一。《史记·匈奴列传》云 :“匈奴谓天曰撑犁” ,突厥文碑铭中“天”写作 :tenri ,唐代译作“登里”或“腾里”。“Tengri”、“撑犁”、“登里”或“腾里”同源同义 ,可见蒙古和突厥确有一段共同的历史。在广袤的草原上 ,一个个民族迅速兴起 ,又急速隐没 ,使治史者常常作出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论断。其实 ,联盟或国家瓦解 ,民族未必消亡。匈奴联盟中有丁零、乌桓等非匈奴族部族 ,檀石槐的鲜卑联盟中收纳了匈奴部族…  相似文献   

7.
苏洵、苏轼、苏辙是中国文化史上成就全面的“文化巨擘”,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成就 最高的“父子明星”。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政治家,研究“三苏”是 研究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纵观古今,三苏研究多集中在苏 轼身上,而对“老苏”、“小苏”注意不够;对苏轼的研究,又多集中于文学,对其学术思 想 则多付阙如。而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曾枣庄、舒大刚两位教授主编、十 余位 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专业学者参加编纂而成的《三苏全书》,在全面、总结性的学术研究已 成学术时尚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好莱坞电影《天煞——帝国反击战》中,其中一幕讲述白宫即将被外星人摧毁之际,身兼三军总司令的总统,立即乘直升机逃离,并登上可作临时指挥中心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继续指挥三军作战。而台湾虽然没有一架如“空军一号”设备齐全的飞机,但据台湾媒体披露,万一发生战争时,“总统”也可坐直升机飞抵“战时最高指挥中心”发号施令,这就是位于台北、高度神秘的“衡山指挥所”。  相似文献   

9.
“三苏”思想,如果说“老苏”是杂糅先秦各家而以儒学为主的思想的话,那么,“大苏”和“小苏”则是以儒学统释、道而成的“三教合一”思想。在辙与轼二人中,辙又以其沉静寡欲、汪洋淡泊之资,乐于析文玩句,潜心学术;再加上比轼多有许昌闲居的十余年生活,又使他有时间去作学术的研究工作。因而在究道理,通佛法上要比乃  相似文献   

10.
《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历史上迄今最早的一部纪传体正史,作者充分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方法,有纪、表、志、传,其中“史论”31则,名为“论曰”,穿插于正文之中。本文着重探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的7则史论,通过对其详细解析,旨在揭示金富轼的儒家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其中一人只要抢先跨出几步,就可成为世界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而这几步,对于希拉里和丹增都易如反掌。这时新西兰人希拉里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希拉里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希拉里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山东半岛,北面有渤海及莱州湾;南面有黄海及胶州湾等。这种天然条件,使半岛上空容易出现:城市、楼阁、人物景象。上古时代的人认为,这是长生不死的仙人所居的仙山楼阁,且有人试图出海访仙,要登上神山。例如:《史记·封禅书》说:齐威王、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说)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将要到时),则船(被)风引而去”。又说:“未至,望之  相似文献   

13.
双腿截肢的新西兰人马克·英格里斯于2006年5月15日晚,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无腿人”。英格里斯曾是一名高山救难员,1982年,他与一名同伴在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峰时,遭遇暴风雪,被困在冰洞里长达14天。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由于严重冻伤,  相似文献   

14.
《春秋》是古代编年 纪事史书的通称 《庄子天下篇》“《春秋》经世,先王之志”,章太炎说,“经世”就是世纪编年的意思。(《检论·春秋故言》)古代诸侯国的祝宗卜史,向由王家委派。楚有周太史(左哀六年),晋董氏亦以辛有之二子出于成周(左昭十五年)。《周礼春官》有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置专史百二十人,乘轺而出,分趋于邦国,以书善败归而藏之册府。凡御史不到之国,其书不登,所以《宝书》之  相似文献   

15.
雍仲苯教“九次第乘”中的前四乘为“四因乘” ,后五乘为“五果乘”。“四因乘”主要包括禳解驱魔、占卜算命、驱邪治病、天文历算及医药等内容 ,由于它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 ,以驱邪治病为主旨 ,因而对古代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代治《诗》者对于《卫风·氓》篇“复关”一词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复关”是氓的居住地或居地附近,在诗中借作该男子的代称。 汉人毛亨《传》认为:“复关,君子所近也。”郑玄《笺》云:“前既与民以秋为期,期至,故登毁垣向其所近而望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复关以托号民”。 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也认为:“复关者,非人之名号,而妇人望之,故知君子所近之地。笺又申之犹有廉耻之心,故因其近复关以托号此民。故下云‘不见复关’、‘既见复关’,皆号此民为复关”。 宋人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复关,男子所居地,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  相似文献   

17.
拙作《也论“伤心碧”》曾载于本刊1985年第2期上。现补一例证: 《楚辞·招魂》的末尾两句是“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泽博平,春时草短,望见千里,令人愁思而伤心也。”又举另一说:“或日荡春心。荡,涤也。言春时泽平,望远可以涤荡愁思之心也。”从“或日”来看,伤春心,就是荡春心,伤与荡同义。但它作涤荡解释,不免偏离原意。远望千里而令春心摇荡,这才是确解。目极千里,怎么可以“涤荡愁思之心”呢?基调是悲愁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愁情婉转,哪有  相似文献   

1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望岳》诗中望东岳泰山的诗句。从这两句富有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出杜甫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传诵、引用。 无论是从平原登上高山之巅,还是从峡谷攀至峰顶,或是从海边登上山峰、从小山包攀上更高的山顶,一旦立于绝顶之上,举目四望,天宽地远,众山变小,都会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绝顶一览,会看到什么?会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登清台以荡志,伏高轩以游情”──曹操、曹植的登高创作裴登峰一我国文学中以登高为题材的创作从《诗经》就已开始了。“乘彼垣,以望复关”①是登渴望远念所思,体现出缠绵悱侧的情感。“陟彼高冈,我马玄黄”②为怀人之作。诗中主人公想象“我”在山地跋涉、人困马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陪都建置纪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都立国,确立最高统治地位,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头等大事,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最高统治者在首都(古代多称京师)之外另设一处或多处都城,这些非京师的都城,就是陪都,即陪衬首都、陪附首都的意思。陪都或称为陪京、别都和行都。从地理分布看,凡设为陪都的地方,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城市。像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仅靠首都一个地方,在交通、通讯很不发达的古代,要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