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密字号考     
周密是宋元之交著名的文学家及文献学家.他博学多识,著作等身,在史学理论、史学撰述、文学批评、诗词创作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周密一生,所用字号甚多,但因种种原因,导致现今学术界对其字号的使用并不能取得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亟需作一细致梳理.本文就周密的全部字号依次展开梳理考订,补阙拾遗,以期正本清源,还原其历史的真实原貌.  相似文献   

2.
生活于宋元易代之际的浙籍儒士任士林,被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称为“甬上宋元五家之一”。虽饱读诗书,博学能文,却命运坎坷,一生未曾登科、出仕。晚年通过好友赵孟頫及当时任浙江儒学提举郝天挺的举荐,仅得湖州安定书院山长,且未及赴任就因病去世。由于史料匮乏,学界对其关注不多,且对其姓名、字号和籍贯表述多有不确。经考证,任士林,字叔实,号松乡。凡作“任仕林”“任士村”“任士材”;字“叔寔”“叔宝”“叔刚”;号“松卿”者,皆误,并对其籍贯的不同表述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谢榛是明代"后七子"的中坚,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但有关其生平的研究材料却不多。本文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谢榛著述的梳理,并结合相关材料,得出谢榛生于1499年,卒于1576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梁巘的生卒年问题,学界存在很多争议,至今仍无定论,如"生卒年不详"说;"生年为1710年,卒年不详"说;"生年为1710年左右,卒年为1785年左右"说;"生年为1725年左右,卒年为1784年"说。笔者通过阅读整理资料,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分析后,得到其应生于1734年,卒于1785年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公司名称中字号重名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的日益增多 ,已愈来愈危害到交易的安全与社会公益。本文针对现实法律对解决该问题的缺憾 ,提出了对公司字号采用商标注册类似的法律保护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企业字号与注册商标是塑造和宣传企业形象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就企业字号与注册商标的联系与区别,两者一是致好还是不一致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洪炳文家世及生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炳文是温州近代史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但有关其家世、生年和字号的研究成果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或存在不足,或存有争议。对此进行梳理和补正,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洪炳文,以便全方位分析他杰出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9.
枚乘约于文帝后元七年与或景帝前元元年去吴游梁,景帝后元元年返回淮阴,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卒,时年约七十三岁;枚皋生于景帝前元元年(前156),武帝建元二年上书梁共王后为郎,建元四年获罪后逃亡长安,元光元年(前134年)遇赦,并上书自荐,以赋才为郎。  相似文献   

10.
洪炳文是温州近代史上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但有关其家世、生年和字号的研究成果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或存在不足,或存有争议。对此进行梳理和补正,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洪炳文,以便全方位分析他杰出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11.
再论李白生卒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卒年,历来诸说纷纭,致其享年亦无定说。李士训《记异》中明白记载了李白“大历初”仍在人世的资料,却始终未被研究者重视。李文结合唐代诸家碑传、序文,考察李白系年诗文,证明李白应生于神龙初年(约705)、卒于大历初年(约766),享年62岁。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卒年,自明末清初以来有多种说法。唐代杜牧《李贺集序》中关于李贺享世年岁等有关年月的记载,是目前考证李贺生卒年的最主要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字依据。作者曾考索杜牧《樊川文集》中所有记载年月的数目字及其表达年数的涵义。在上述考索的基础上,探讨了杜牧用数词表达年岁的习惯用法———即虚年计数法,藉以考得李贺生于公元791年,卒于公元817年。  相似文献   

13.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大家,进入20世纪以来,学术界在温庭筠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老、中、青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使温庭筠生平中若干重要问题得以很大程度的凸显。但在温庭筠生年的研究问题上,由于史料记载不清,相互违乖,该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尚无明确的结论。鉴于此,笔者将各家之说综述如下,并简要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周礼·春官》大师所教"六诗""风、赋、比、兴、雅、颂"之本义,应该从《春官》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的各种礼仪与"风、赋、比、兴、雅、颂"的上古辞源意义考究,加以文献实证,方可确定。从上古辞源考究,本义为祭祖且为各种祭祖仪式通称之"兴",正好与《春官》所叙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之祭祖礼仪"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相契合,而"兴"为祭祖和各种祭祖仪式通称在《尚书》、《礼记》、《诗经》等文献均有存留。据此可以推定:配合大宗伯参与"大祭祀"的大师所教"六诗"之"兴"诗,是专用于祭祖的诗歌。孔子所言"诗可以兴"应译为"诗可以祭祖"。朱熹所言《诗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象诗,并非《周礼》"六诗"之"兴诗",而是上古神文化的诗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与苏轼的创作个性具有"旷放"与"旷达"的差异,前者倾向于外放热烈,后者倾向于内敛冷静。其原因在于李白是把自己摆放在繁华鼎盛的大唐帝国的横向历史背景之上来建构个人的理想,其豪侠的性格使建功立业的思想强烈伸张。苏轼更善于将自己摆放在宇宙人生的纵向历史中,着眼于调整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求取内心的"和"与"安"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论苏轼的为师之道——以李廌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廌是特殊而另类的苏门弟子,在性格、修养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苏轼处之以情,导之以理,守之以法,以仁者的宽厚风范、智者的严正做法,完美地诠释了为人、为师之道,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无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李贽《老子解》的基本思想,分析了李贽学老解老的思想基础和对老子“无为”思想重新诠释的内容,并探索了其从传统的“无为而无不为”得出“无不为而无为”结论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8.
风格多样的苏轼词受到了李商隐诗的广泛影响。苏词中有32处涉及李商隐诗,其中,在集句词中直接引用的有6处,其余则均为变化、揉合李诗入词的情况。对李商隐诗多方面优长的有意吸收,使得苏词意境、内涵等显得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六十甲子农事喜忧图》是流传于湖南民间的、与士大夫的农占著述不太一样的民间农占文本。这是一种全新的农占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以比较浅显、通俗的韵文写成,按六十甲子顺序,显然便于记忆和流传。对这类资料予以关注探讨,应是农学、农业文化研究的侧面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代巴蜀诗人李士棻曾被曾国藩誉为“太白醉魂”,为曾府门下“四川三李”之一,其诗作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然李氏仕宦不显,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关注不足,学界近年不多的相关研究,多围绕国内所存的文献,对其诗歌创作进行艺术分析,对诗人的生平介绍多简单略过,没有严谨的考证,目前仍然很有争议。通过搜罗国内外现存典籍,综合目前所见李士棻本人著述,辅以晚清近代重要报刊《申报》和与李氏有交往的朝鲜文人文献,考证其生卒年及别号,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解决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