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方慧本文认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出现了新特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布更加交错杂居,基本形成了今天各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而他们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诸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在中华民族的人...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日本侵华导致的民族危机是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高涨的根本原因。当时昆明报刊就"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理论问题发起了一场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大讨论,对当时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加强西南边疆各民族历史沿革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是当时昆明报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推动了西南地区民族史及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还对中华民族抗战大业的胜利完成提供了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潇灵 《西部观察》2003,(1):48-48
中华民族是个属龙的民族.灿烂的龙文化成了东方文明的亮点.龙被奉为神灵圣物,是因为老天赋予它呼风唤雨的本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乃是万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所以神秘的龙崇拜,归根结底是中国人平凡而艰巨的"温饱"祈愿.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我国西南位于亚洲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衔接处,大陆文化向南传播,滨海文化北上渗透,都必须经过这一咽喉地带。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决定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的重要地位的首要因素。作者对比了泰国的和我国的一些古代遗址考古发现的资料,认为加强对西南民族的研究,不仅关系到解决西南各民族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中国民族古代文化的来源问题,以及整个亚洲太平洋区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重要保障。上海戏剧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创办第一届西藏表演班开始,六十余年来持续为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输送高层次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人才,以民族戏剧共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叙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播、守护、培植、建构的意义,演绎着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精神记忆、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昭示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撑、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表演等艺术塑造,为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被赋予了高贵与吉祥的美好含义。然而,西方国家对龙的主流翻译是dragon,西方文化中的中国龙形象也因此打下了邪恶的dragon的印记,中国龙被西方人错误地理解成了邪恶的妖物。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传承性,承认世界文化的交融性与多元性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因此,在西方的文化意涵中重新塑造中国龙形象、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既有兼并,也有融合,主要是融合的关系,而龙的综合性形象,就是这种融合关系的最显著的表现。龙形象及概念自它产生之日起便为各民族普遍接受,中国的汉族崇拜龙,少数民族也崇拜龙。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因而龙文化在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对龙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团结,这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纽带,表现在:它是民族大迁徙的通道,为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提供了便利;它吸引了大量人口汇聚于沿线,使沿岸城市成为各民族交流杂处的场所;它推动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和物资技术的交流和交融.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融会贯通,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一)传承古老文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阅读中华古代经典名著,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是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基本共识,因而也是连接各民族的共同纽带。  相似文献   

10.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实体的功能性存在,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实体的生成发展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并且是惟一一支保持自己的历史传统,从未中断或衰亡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同化、融合进入中华范围内的其他民族,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壮大和发展自己,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这些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文化理性精神。中华民族历来以文化的高低作为判别民族的标准,对待各民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王永强 《天府新论》2004,11(6):91-93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为民族的不可或缺的特征。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的文化,一旦丧失了其民族特性,必然导致本民族文化的衰落,甚至导致整个民族的衰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特别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是必须强调文化建设的民族性,二是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三是必须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马俊恩 《天府新论》2016,(2):155-160
西南边疆僻处中国疆域一隅,与内地交流甚少,兼以少数民族错落其间,社会、文化形态各异,长期以来,国人将西南地区视为“异域”。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国人渐次前往西南,因接触日多,遂对西南的认识发生深刻转变。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被迫内迁,西南地区一跃成为抗战建国的民族复兴根据地。因此,国人眼中的西南不仅地理距离大幅拉近,并且心理隔膜逐渐消除,真正成为抗战“腹地”,西南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4.
泛突厥主义文化观的危害性在于一方面鼓吹所谓“突厥文化共同体”,企图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分离出来,为分裂主义张目;另一方面否认不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文化交流、联系是双向互利的客观过程,反对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文化曾经过数千年交融、冲撞,是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升华产生的,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所以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逐渐走向常态化和系统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文化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来源于各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又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通过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来,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层次,有效贯彻落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相关教育中,反思其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功能,寻求当代有效的践行路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呼应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杨杰宏 《学术探索》2023,(8):114-119
中国多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是交融共生、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内部的不同民族之间在文体、题材、语言、思想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交融共生的关系。我国各民族人民通过文学架设起了民族团结的友谊桥梁,沟通了不同民族间的心灵,促进了边疆民族对中华民族及国家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多民族文学交融共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同步同构的,随着各民族文化间的学习互鉴得以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牢固树立中国多民族文学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关系重大,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区域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洁 《理论界》2014,(10):36-43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博爱、和谐、正义、民本。这些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系统,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心理情感和伦理特色,直至今日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成为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心理纽带,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国家内聚和社会稳定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力量,它是在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多种形式,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一)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是在自然和社会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共同体自身矛盾运动的产物。几千年来,把我国各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