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文选》第109页)这一精辟论述,既说明了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认识论和领导方法的极端重要,又为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地研究指明了方向。 结合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阐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领导——群众”、“个别——一般——个别”这三个公式突出地体现了这个特色。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艺术,应当很好地学习和研究这三个公式各自的内容及它们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类型的教科学、研究著作、哲学辞典或通俗读物中,一般地都把反映论说成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如“反映论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反映论就是唯物论”、“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等等。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它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甚至也不是一般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就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对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反映论作出初步探讨。不当或错误之处,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循着两大基本趋向进行的。其一是由客体认识论朝主体认识论发展;其二是由总体认识论向分支认识论发展。关于后一种发展趋向,我们可以根据客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和精神认识论;我们也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类型把总体认识论划分为人类认识论、群体认识论和个体认识论。总体认识论和这些分支认识论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作为总体认识论分支的个体认识论,不是研究人类如何去认识个别客体,而是研究个人主体如何去认识外界客体,也就是说个体认识论中的个体一词不是指客体,而是指书体。个体认识论就是以个人主体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4.
“真理的界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真理的界限”是认识论中的一系列矛盾(主观与客观、一般与个别、理性与感性、概念中幻想的成分与实在的成分等)的集结点。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不掌握“真理的界限”这一范畴,就不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识论,就难以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忽视和抹杀“真理的界限”是极“左”思潮的认识论根源之一。然而,在哲学工作中,人们却常常忽视“真理的界限”这一重要范畴。因此,阐明“真理的界限”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曾求教于各种主义,以拯救苦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才真正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然而,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还必须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这就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相结合的过程。特别是由于我国国情极为复杂,又是与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极大差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因此,必须根据科学的认识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是它的体系还是方法?这个问题历经多年的讨论而至今难有共识.五、六十年代以前,国内持传统观点的学者大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与方法.所谓观点指的是世界观、宇宙观,进而至于人生观;所谓方法指的便是辩证法以及它在自然、历史和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其实,观点和方法是贯通的,其实质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它既是根本的观点,也是根本的方法,把它运用于研究作为总体的自然,就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把它运用于研究作为总体的社会和历史,就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依次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认识论和伦理学等等.在旧版以及后来稍稍改进了的教科书体系中,上述内容一般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为了和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区别开来,在这一部分不得不加大份量地介绍一般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取材主要来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和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及《哲学笔记》中的有关部分;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由于在这一部分中强调为现实斗争服务,因此在基本历史哲学理论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论证,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吸收和阐发得极为粗浅,大大损害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批判性;再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这一部分在强调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同时虽然也突出了实践论,但由于实践范畴仅仅在认识论上被强调,而没有首先在社会存在论上被强调,因此历史中的主体--客体辩证法就未能纳入认识论的视域而获得充分的表述,结果就使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逻辑学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能真正地统一(同一)起来,从而大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个别”范畴,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对其探究。从古希腊的哲人到当代的哲学大师几乎都对“个别”作出过自己的理解和界定。然而,在我国哲学认识论理论研究中对“个别”的研究却显得薄弱,以至在高清海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问世前,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不曾把“个别”作为哲学基本范畴加以论述过。这就使得在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中许多问题都含混不清、不甚了了。例如,认识的基础对象,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个别与特殊的关系等等问题就是这样。诚然,研究“个别”不仅涉及哲学认识论,而且涉及到了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诸方面,稍有不慎就会把已经够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但愿本文中的这些不够成熟看法能促进对“个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我们学习和研究“与时俱进”,不仅仅为阐述它的丰富内涵,更重要的是把它应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在与时俱进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一)与时俱进蕴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与时俱进”,蕴涵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与时俱进”就是与不断更替的时空俱进,就是与发展中的时代俱进,它是人类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每一次实践,就是从与时俱进中开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我国理论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实践论。与此相联系,许多教科书或专门论述认识论的小册子,也只讲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把逻辑思维问题排斥于认识论之外。这种观点和做法,我认为都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10.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正是它,使认识论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不可知论、旧唯物论的认识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列宁在《哲学笔记》第二二七页——二三六页中,比较集中地对黑格尔的实践观进行了分析、批判和改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真学习列宁对黑格尔实践观的批判和改造,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来源,批判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黑格尔的实践观等同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黑格尔的实践没有多大区别的看法,以及正确地对待哲学遗产,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客体     
什么是客体呢?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客体就是“外部世界”,就是“自然界”,客体属于本体论的范畴。这种观点表面上抬高了客体的地位,实质上无异于取消了对于客体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客体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弄清客体的基本含义、类型与特点,对于进一步拓深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客体的基本含义客体是与主体相对的范畴,客体和主体的矛盾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认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在于揭示主体如何正确地反映客体,如何达到主客体的统一。主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之一。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2.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实践观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理解,体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辩证法,这种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一般世界观应用于各个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现、认识论和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  相似文献   

13.
论直觉的创造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敏中 《天府新论》1997,(3):47-50,56
创造认识论就是研究主体的创造认识的一般过程和具体环节的认识理论。创造认识是指主体探索人类未知领域、提供独创性的认识成果或者产生新的认识方法的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过程本身就包含了选择、建构和创造于自身之中,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意义上说,创造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是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即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特殊部分——创造认识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认识的能动反映本质也是创造认识的本质,不过这是创造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列宁之后毛泽东的科学实践观,展示了自己在理论上的优越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本文意从列宁之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种观点的比较中,探讨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列宁物质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只是从认识论角度下的定义,没有涉及本体论的内容。它只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没有回答物质本身究竟是什么。因而,列宁的定义是不完备的,必须把本体论的内容补充进去;或者另外提出一个纯粹本体论的物质定义。有些观点则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完整的科学的定义,它既有本体论的内容,又有认识论的内容,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高度概括的科学定义。然而,上述这些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割裂地对待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基本区别就在于它结束了传统哲学中本体论与认识论割裂、对立的历史,将它的立足点放在两者的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因此,对于物质范畴、物质定义的讨论,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出发。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不可分割的。认识发展过程决不能独立于社会发展过程之外,而是社会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社会发展的观点来观察认识问题,才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而社会发展过程,一切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观点,不仅仅是辩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对实践及其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且有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正>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我党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哲学概括。人们通常把它理解为一般认识论,并将其推广到所有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其实,这是误解。毛泽东同志这一哲学概括的意义并非是指一般认识论,而是指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认识论,即领导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发展。列宁特别强调了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意义。联系我国长期以来在认识论问题上的一些不同观点和形而上学的偏见,以及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许多重大项目上的突破,尤其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与认识论密切相关,思维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创造,对于认识论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哲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努力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以及毛泽东关于“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观点,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实践的需要,也是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搞好工作的需要。 唯物辩证法所以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哲学基础的。 一、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是由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所决定,也“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恩格斯讲到世界本身的辩证发展和人们对它的认识过程时指出:当我们观察自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