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与语义在量和距离上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语符(即形式)量越多,语义(即内容)信息量也越多(MORE OF FORM IS MORE OF CONTENT);另一方面,语符间距离越近,语义效果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 OF EFFECT)。这是人们把语言形式空间化,并通过空间化隐喻去认识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的结果。语言形式与语义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与语义在量和距离上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语符(即形式)量越多,语义(即内容)信息量也越多(MORE OF FORM IS MORE OF CONTENT);另一方面,语符间距离越近,语义效果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 OF EFFECT).这是人们把语言形式空间化,并通过空间化隐喻去认识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的结果.语言形式与语义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每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语言表达形式与语义在量和距离上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语符(即形式)量越多,语义(即内容)信息量也越多(MORE OF FORMIS MORE OF CONTENT);另一方面,语符间距离越近,语义效果越强(CLOSENESS IS STRENGTHOF EFFECT)。这是人们把语言形式空间化,并通过空间化隐喻去认识语言表达形式和语义的结果。语言形式与语义间的关系对外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逻辑哲学论》§5.6宣称:“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这是维特根斯坦对他的“唯我论”的全部论述的开头语.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意见,这是理解“唯我论在何种程度内是真理的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正确理解这一论述有助于我们把握维特根斯坦对“唯我论”的见解.然而,这一把“钥匙”本身又存在着理解问题.这是我们进入对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研究之前所需要认真解决的.在《逻辑哲学论》§5.62,针对“世界是我的世界,这点显示于语言的界限即我的世界的界限”这一论断,维特根斯坦在“语言的界限”一语后,插上了一个附句.它的德文原文中是:“dieGrenzen dor sprache(das sprache,dieallein ich vertehe),die Grenzen meiner welt.”正是这一个插句的出现,引发了我们的问题.曾有人指出:“在这一讨论述中,一个有问题的特征,就是代名词”我的“之突然出现,而其所指为何,本身非常不清.”对此,英译本名称基本上有两类译法:甲类:“THE LIMITS OF LANGUAGE(OF THE LANGUAGE THE ONLYI UNDERSTAND).”乙类:“THE LIMITS OF THE LANGUAGE(THE ONLY LANGUAGEWHICH I UNDERSTAND).”无独有偶,中文译本所有的两个版本也分别体现这两类不同的译法:甲类:“语言的界限(唯有我懂得的语言)”(张申府译《  相似文献   

5.
引论语言学是甚么?它可定义为“语言的科学研究。”它的主要部门是研究:语音(语音学和音韵学或音位学)、形式(形态学)、词汇(词汇学)、短语和句子(句法)、词义(语义学)、词源(词源学)、风格(风格学)、语言地理学和方言学。语言的研究可以是历史性的(diachronic 历时的,即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及其演变。—一译者注),或者本身受某一时期的限制,例如当代语言(synchronic 共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语言学发展史上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包括描写语言学派在内 )和伦敦语言学派各自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两大流派在美英两国独树一帜 ,自成格局。作为同时代的两大领军人物 ,布龙菲尔德 (L eonard Bloom field)与弗斯 (John Rupert Firth)在学界分外引人注目。本文截取了二者语言观的几个侧面 ,进行了相关问题 (行为主义、情境主义和语言研究的科学性等 )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非合作和非洲地区研究学科的发展对非洲人文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本土语言研究是非洲人文研究的重要基础。班图语言(Bantu languages)的使用人口超过非洲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国际语言学界有着超过百年的研究历程。笔者通过自身在欧洲进行班图语言研究的经历和观察,梳理班图语言在欧洲的研究历程和现状。论文首先介绍班图语言的分类和使用情况,及其基本语法结构和热点研究问题,指出班图语言的语法特征包括类名词系统、以动词为核心的黏着形态和句法层面丰富的一致关系;随后梳理了从前殖民时期欧洲对班图语言从宗教文献翻译需求到建立研究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布利克(Bleek)、迈因霍夫(Meinhof)、缪森(Meeussen)和古特里(Guthrie)等代表性学者在不同时代作出的贡献。论文还介绍了当代欧洲主要的班图语言研究机构,如比利时根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的近期研究项目和成果,最后对非洲语言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和与非洲本土学者的合作研究模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8.
0.引言0.1 从整体上来看,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对语言的系统研究,总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而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语言研究往往始于较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人类社区。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古印度,语言研究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有了著名的《波尼尼语法(panini)》(又称《梵语语法》)。在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瓦罗(Varro)在总结前人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拉丁语法》(《De’lingua latina》)。语言研究的开始,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的认识由面向客观转而面向自我的过程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作为文化资源(culturalresource)的语言、作为社会实践(socialpractice)的语言、作为历史记忆的语言、作为话语权力的语言。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是围绕形式、内容与意义来进行的;要掌握语言人类学的本质,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有关讨论的脉络;语言人类学把语言作为社会实践来研究,具有独特、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社会语言学更新外语教学的语言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语言学打破了语言学界历来只注重研究语言形式的传统 ,着重从语言与社会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它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至少有三点 :(1 )外语教学必须注重直接培养交际能力。(2 )文化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3)外语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首先在于更新语言观念。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语言资源学是以语言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资源的生成、演化、分布,语言资源的结构系统,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的学科。语言资源学(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的属性,更好地保护、开发语言资源,使语言更加高效地为人类交际服务,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语言资源学(论)的建构为科学研究语言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出现了一股“语言和文化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已从简单地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问题升华,变为语言国情学(前苏联),跨文化交际学(美国)和跨文化语用学(英国)”。 与语言学中其它方面的研究相比较,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只能算是起步阶段,但是该领域内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已经确立了跨文化语用学在语言学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本文拟从“跨文化言语行为的研究”(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项目,阐述该项目对促进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语用学,言语行为和交际  相似文献   

13.
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蓬勃兴起,它使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的研究发展到了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则超出了句子的范围,对大于句子的结构——句群、段落、篇章等进行研究,研究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反映篇章结构成分之间联系的衔接研究在现代语言学中引起了普遍重视和关注。一、衔接研究的提出率先提出衔接研究的主要是韩礼德。韩礼德受弗斯(J·R·Firth)搭配概念的启示,在话语结构中揭示了衔接范畴。有关衔接思想的最初萌芽,见于他的《文学研究与描写语言学》(1962)和《文学话语的语言学研究》(1964)二文。韩礼德(1962)在用语言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
来信摘登     
《克拉底鲁是智者派哲学家吗》一文的作者写道:“克拉底鲁作为赫拉克利特的学生,他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小亚细亚的爱非斯进行的”。这一判断没有根据,也不符合历史。作者可能不知道克拉底鲁是什么地方的人,而仅仅根据《辞海》上的说法就把他作为是爱非斯人了。实际上,克拉底鲁是雅典人。(见《DICTLONARY OF PHILO-SOPHY》D·RUNES编1955年版,第70页及《THE ENCYCROPEDIA OF PHILOSOPHY》1972年第二版,第251页。)在柏拉图对话《克拉底鲁》篇中也记载了苏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师范学院语言理据研究所所长王艾录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语言理据研究。他在大量汉语理据语料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语言理据理论。《语言理据研究》(王艾录、司富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便是他的一部理论力作。该书出版以来,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好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著名学者贝尔纳(J·D·Bernal)说过:“在科学上,要懂得今天,征服明天,必须研究过去”。研究中国的民族语言关系,应懂得今天的语言关系,瞻望明天的语言关系,还要回顾过去的语言关系。这样的研究,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语言关系史(或称民族语言关系学)。自然,研究现实(共时)的东西有诸多之便,首先语言材料丰富准确,而研究过去(历时)的东西,语言材料贫乏,文献少,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但对于它的研究,必将为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拓宽新的领域,也必然为世界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新鲜东西。为此,笔者试图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生活学会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LIVING ART 宗旨:对过去、现在、未来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並谋求生活系统的组织化、综合化。  相似文献   

18.
按照行为语言学的理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L2)和外语(FL)时所犯的语言错误大多数是受其第一语言母语(L1)影响造成的,因此行为语言学非常注重研究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以前所学的语言对新语言学习的阻碍干扰的方式”(Ellis,1985:22)。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这样。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语言的干扰只是第二语言学习中诸多错误产生的根源之一。Ellis在对第二语言错误作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之后阐述道:“语言错误是一种多因素造成的现象,而作为其因素之一的语言干扰(interfe…  相似文献   

19.
一、普遍现象研究的历史概况 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指所有语言都共有的语言范畴。语言普遍现象这一概念,在西方语言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出现了。然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一术语有其不同的内涵。古希腊学者最初辩论中的“普遍现象”,仅局限于  相似文献   

20.
语篇理解研究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成绩斐然。但多数研究都是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社会语言学入手,探讨语言的人际功能。受语篇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人工智能等科学研究的启发,我们将着重讨论语言的组篇和表义功能,探讨语外因素在语篇理解,特别是跨文化语篇理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引玉之砖,开创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