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之间存在文本互涉的现象.这种文本互涉表现在魏晋的美学范式对<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影响,以及<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在写作理念上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祈使句是<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一种基本句类,类型多,分布广,本身又积淀了丰富的历史语言信息.祈使句按其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本文着重探讨了二书中的显性祈使句.在全面描写、穷尽统计和分类对比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祈使句相关指标与各书篇幅之间的不相称现象,进而确认<老乞大>以口语性见长,<朴通事>以文学性取胜,二者的语料价值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在现实的交流之中,政治、经济、学术、观念、习俗……的碰撞几乎无时不在.而所有这些差异的根源几乎都必须追溯到中西文化的源头. 从中西方的两大经典--<论语>与<理想国>入手,分析其中在个人、家庭、社群、国家四个方面的不同论述,指出其分歧在后世的影响,试图揭示这种文化差异的某些根源.  相似文献   

4.
<论语>首篇首章<学而>中的三句话次第分明、联系紧密.从文本的角度看,<学而>居于<论语>首章首篇,蕴含着先秦至两汉学者的文本共识;从思想的角度看,<学而>谈"学"谈"行",学行结合,反映出孔子勤奋求学、艰难行道的一生,凸现出孔子生命的力度和人格的魅力.因此,将<学而>置于<论语>首章首篇是有深意可寻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四川道教创始者"三张"的<老子想尔注>,本文着重论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文本的保存和改造;初期道教面貌的真实反映.笔者认为<想尔注>是蜀中道德经学的一门男类学术,其中有不少精华.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的小说,史学家、民间艺人、小说家先后参与了创作,故其思想内涵是多义的.但小说中基本的文化立场则只有两个,即史家之言和民间文化.与之相适应,小说中也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叙事模式,类似于史传文本的叙事与类似于话本文本的叙事.这两种叙事模式是不同的,它们从外在的题材处理形式到内在的价值体系,都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了解杜甫生平和理解其思想,人们经常提到他的<三大礼赋>.然而真正能够体现杜甫一贯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的赋作当数<雕赋>与<天狗赋>.通过对二赋意象现实性与象征手法的文本表层分析以及从写作背景、文体特征、文本本身进行深层意蕴分析,可以看出<雕赋>与<天狗赋>的独创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再返《生死场》--评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禾的<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是"重写文学史"的重要篇章,其创新与偏颇之处都相当具有典型性,在"重返<生死场>"时又陷入了民族国家文学话语与女性主义话语的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9.
同样作为女性叙事文本,<再生缘>与<玉钏缘>有着斩不断的血缘联系,<再生缘>中的男主人公皇甫少华与<玉钏缘>中的男主人公谢玉辉两个人形象有一些类似之处.但是,由于两种文本产生的时代差异和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不同,皇甫少华谢玉辉相比有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将英国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威尼斯商人>和中国明代文学家徐复祚杂剧<一文钱>进行比较,从人文背景、文学形式、风俗人情等方面折射出同时代英、中两种文化的趋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7.
18.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9.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