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突厥语大词典》看古代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邓浩饮食是民族文化中极具稳定性的部分,它受制于民族的经济生活,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鲜明反映。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维吾尔族以自己灿烂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中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古称“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等。维吾尔族的先民是一个游牧民族,《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五记载:“回纥……其象微小,其俗骁强。……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徙。”《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也记载:“其人骁疆,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喜盗钞……。”公元840年,回鹘举族西迁,遂逐渐由游牧型经济向定居的农耕型经济过渡,开始“除去其游牧生活,而成所谓城郭之民”。现在的维吾尔族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畜牧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已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维吾尔族文化已粘附上了一层畜牧文化的色彩,畜牧文化在维吾尔文化中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拟从语言的角度对维吾尔族的畜牧文化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看到《民族团结》杂志,是60年代初在北京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我也就常到学院的图书阅览室翻阅杂志。《民族团结》是我喜爱的杂志之一,她介绍的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祖国的边疆,对兄弟民族地区充满了神往之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10年以后,我竟参军来到了新疆,而且先喀什后乌鲁木齐,一呆就将近20年。新疆地区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新疆各兄弟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战士时就开始涉猎有关兄弟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典籍,调到军区机关做文化工作后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偶有所得,常向一起工作的兄弟民族战友谈起:在辉煌的《二十四史》中,《辽史》、《金史》、《宋史》都倾注了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学者的心血,维吾尔族航海家亦黑迷失,早在元朝初年就曾率领一支庞  相似文献   

4.
巴旦木纹样是维吾尔族装饰图案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其传播与变化与维吾尔族的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维吾尔族在历史中是一个具有重商传统的民族,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他们特别的商业贸易传统。维吾尔族的重商意识与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巴旦木纹样其从早期的自然原型到后期的几何化风格造型、再到最后的定型,其与维吾尔族的商贸历史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维吾尔族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其经济文化类型属于绿洲灌溉农业。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历了狩猎、游牧等经济模式,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改变为定居的农业民族。在边疆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应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6.
在"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一个民族就是维吾尔族,她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带有独特的民族特征。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就像维吾尔人民那样热情、奔放、豪迈,饱满、乐观向上是该民族文化的主旋律,通过造型、图案、色彩,表达出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审美文化。这种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并推广与应用,是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是优秀文化发扬传承的基石,是历史赋予后人的使命。机缘于本人援疆教育工作,又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有所理解与感悟,以此文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新辐作为祖国的边陲宝地.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各族人民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火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维吾尔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静文、周亚成等著的《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调查研究》围绕社会稳定对新疆四个主要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征展开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民族需要心理、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人格、民族交往心理、民族社会心态以及绿洲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全书分为新疆维吾尔族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  相似文献   

9.
新疆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策划的《天山欢歌》,是一台不可多得的高水平的歌舞节目,各民族的艺术家们以歌舞艺术形式热情歌颂改革开放,民族团结,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族人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整台节目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情满天山,有维吾尔族鼓乐舞蹈《天山鼓韵》、维吾尔族女子集体舞《铃销舞》、女子独舞《达板城的姑娘》、民间舞蹈《纳孜尔库姆》、维吾尔族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柯尔克孜族歌曲《牧马少年》。第二部分──七彩霓虹,有蒙古族歌曲《青松树下的恋情》、回族歌曲《幸福的大道上往前走》、乌…  相似文献   

10.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诗歌谚语及其文化透视邓浩一《突厥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一部反映中世纪突厥诸部落,尤其是回鹘(古代维吾尔族的汉译名称之一)人民语言、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①。它记载的语言材料至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词...  相似文献   

11.
1991年2月,《回族研究》在宁夏社会科学院诞生。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回族的文化起点较高、兼具中阿两大文化之长,但由于历史原因,回族也缺乏自我表述,回族文化不被了解和认识。就在本民族内部,也不尽对民族历史与文化有全面的认知。20世纪初,由回族人创办的第一份回族刊物《醒回篇》和第一份白话文报纸《正宗爱国报》的发行,吹响了近代  相似文献   

12.
《云南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一书中所列 2 8篇文章 ,是我在 80年代中期直到现在 ,从研究回族历史文化、伊斯兰教方面数十篇文章中选出来的。绝大多数文章发表在全国和省级社科民族研究刊物 ,如《回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及《云南民族工作》等刊物上。本人在云南民族学院长期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时我又是回族 ,我热爱、熟悉本民族历史文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 ,各民族经济大发展 ,出现了回族和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热潮 ,我逐潮前进。从 80年代中期开始的十余年 ,我为回族史会准备材料 ,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研究员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全书36万字,分为百越民族历史概述;人口、土地与社会形态;原始宗教与图腾神灵信仰;社会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百越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等六章。书中还配有几十幅插图和照片。这是作者继2003年出版《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百越民族历史文化的力作,值得祝贺。 3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层次,《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及文物资料, 结合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有关资料,通过对涵盖于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以及越南等地的百越民族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新春致读者     
<正> 改革开放的浪潮送走了一九九二年,党的十四大精神唤来了又一个春天。新春伊始,本刊恭祝学术界朋友、民族界人士、广大读者和作者新春吉祥,笔颖生花,写出更多更佳的文章,和我们共同浇灌《民族论坛》这块园地。一九九三年我刊在继续办好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原有栏目的同时,还将增辟新栏目:《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主要刊登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统战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也欢迎研究毛泽东哲学、政治、军事、史学、文学思想方面的学术文章。我们期望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科学地继承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以此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改革开放一席谈》欢迎民族地区各级领导、工矿  相似文献   

15.
为理解"民考汉"在校大学生行动的内在意义,笔者选取了10名维吾尔在校大学生(其中6名是"内高班"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展示了他们对语言、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历史以及对自身和维吾尔族前途的期待等四个方面的认知,发现:1)该十名访谈对象对其母语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同时对其他语言也持开放态度;2)该群体为典型的文化穆斯林,"重信仰,轻行为",同时他们对新疆当前的宗教治理实践有各自心理反映;3)对维吾尔族历史的认识呈现一定的分化,其对官方历史的态度更需引起注意;4)大多数人对其自身和整个民族的前途持乐观态度,但其中存在一定的阶层分化。文中最后讨论了"知识分子亚社会"实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说过:“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数的碧玉翡翠,这些才是我们民族最瑰丽的珍宝。”瑶族历史文化,便是这瑰丽珍宝的熠熠明珠。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对于瑶族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课题。虽然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对瑶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这与瑶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巨大反差。近日,有幸得到由王明生、王施力合著的《瑶族历史览要》(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仔细捧读,全书流淌着瑶族的血脉,彰显着瑶族文化与众不…  相似文献   

17.
梯田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富有创造精神的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这其中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创造的梯田文化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笔。云南少数民族开垦梯田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书《蛮书》中就有记载说:“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浇田皆用源泉,水旱无损”。《南诏德化碑》中也记载有“遏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的种稻历史。云南的哈尼族、白族、彝族、傣族、苗族等兄弟民族,在开垦建造梯田方面积累了十分…  相似文献   

18.
寻探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源,离不开该民族充满宗教色彩的神话传说。只有探索这古老传说神密玄奥的迷宫,才能真正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认识民族文化的发展,掌握民族心理的形成规律。《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族“百科全书”,它为我们研究古代藏族社会、探索藏族文化、了解藏族人民心理,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资料。 在这部鸿篇巨制的英雄史诗里,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正面人物、反面角色;佛祖菩萨、妖魔鬼怪;神龙、凡人;男人、女人;大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融地区。各民族因起源、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都拥有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标签,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构成一幅绚丽多彩、丰富的多元文化图景。多民族构成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新疆的民族教育具有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特殊意义。跨文化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适合新疆当前实际。推进维吾尔族青少年跨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和《尧典》是我们民族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典籍书写模式的差异,探究文本背后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得出结论:我们的民族从《尧典》开始逐渐摆脱了上古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开始萌生出想要记录下祖先历史的念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