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姜月忠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省区一样,也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经济过渡包括发展和改革双重模式的过渡: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从计...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全等于商品经济;搞市场经济不等于搞私有制,不等于搞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两极分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不会导致自由经济。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我国的经济更具活力。同时,它给广大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好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地涉及到我国民族地区的各个方面。民族语言文字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又是市场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非经济因素。民族语言文字是继承、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工具;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面对目前市场经济的挑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力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向前发展。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其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下面就拟对我区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是一项伟大而又深刻的系统变革工程,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它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贫困的缓解。这样一项伟大的社会变革工程,不仅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机遇和希望,也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中西部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多种原因落后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频繁流动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部地区提高竞争力与发展力,既有机遇…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关键在于要求资源具有充分的自由流动性。在各种经济资源中,劳动力要素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市场经济作用的发挥,从劳动力要素角度来看,须提高和加强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和合理组织配合,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那么,什么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笔者认为可以作二方面理解:一是指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质。一般定义为劳动力要素在地区和职业上的流动;但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及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来看,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还包括同一经济单位劳动…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目前我国人口流动具有由乡间向城镇、由内陆省份向东南部经济地区流动和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的特点及有关问题;并指出人口流动是产业自发调整的必然现象,是劳动力价值规律自我实现机制的表现形式,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天然要求;最后作者提出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努力做好疏导和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的并非无锡会议和邓小平同志;市场经济是一个包含有多层含义的经济范畴,作为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另一种说法;作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而言。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林文益近年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和建设中,对合作经济的认识存在若干误区:①以为合作经济是非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②合作经济是劳动的联合,以服务为宗旨,而市场经济是资本或资金的经营,...  相似文献   

9.
一、融合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融合发展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提出而产生的必然要求,不搞市场经济,就无须融合发展。以我们较为熟悉的几种经济形态看: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经济,其资本需求量极小,以家庭为单位即可分散运行;封建经济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操作的经济,与之相应的是独立的小农经济;计划经济是以权力指令指挥资源配置的经济,由于权力只能在一定的系统内生效;故而其必然是封闭的"条块经济"。上述经济运行状态均无须经济单元间的融合;完全可以自行运营发展。市场经济则是在平等交换、合作交往的…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趋势中,国际经济情报战,从手段、方式、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正在迅速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中国,必须正视国际经济情报战的新动向,积极转变观念,强化经济情报意识;加速我国经济情报系统体制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情报网络;注重世界范围内科技情报的搜集与整理;不断提高国民的经济情报保密意识;加大高素质经济情报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经济中的财政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它的主要特点:一是交易者在市场交易中具有自主性;二是市场是统一的,对国内外开放的市场;三是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原则进行等价交换,交易是公平的、平等的;四是市场依据优胜劣汰的法则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它是自发地调节经济,所以,市场经济并不能执行社会需要的全部经济职能。第一,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市场机制下是通过竞争取得的,消费者必须出价购买所要买的货物,生产者为尽量获取最大利润,则以最低成本生产消费者所需要买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其自身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较,它对法制保障体系的要求更加迫切。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2.各市场竞争主体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3.正确处理经济法律的稳定性与具体经济活动多变性关系的原则;4.借鉴国外市场经济立法的经验,以引导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与世界市场体系对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经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贫困落后的不发达地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发展阶段较为落后,但是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建设,毕竟也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管理和运行上的必然表现,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呼唤过渡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过渡经济学——来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践的呼唤1.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错位——中国过渡经济的最大国情与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并不是相互吻合的,而是严重错位的矛盾关系。表现在产业之间,文化技术先进的现代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退化落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一般较低,而文化技术水平落后的传统部门,集体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灵活先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反而较高;表现在地区之间,落后一元的西部地区基础工业比重,国家…  相似文献   

15.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要素的区际间流动和累积竞争优势与累积竞争劣势两个方面论述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东西区域差距扩大的影响,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二元经济空间结构的存在,是区域差距扩大的必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解决西部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提高西部资源要素收益率;在西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支持和东部地区的支援。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创建中国西北国际伊斯兰经济金融中心尹全洲,申树华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政治权力资源、经济资源明显地向沿海地区的倾斜,导致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利益的严重流失,随着深入而广泛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积弊愈加明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地区发达也不是社...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农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风险管窥及防范化解对策杨玉芳杨春梅杨改梅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银行向商业化经营转轨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遇到金融风险,这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现象。为此,笔者结合对农业银行豫...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已经明确指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被普遍引入社会经济生活,优胜劣汰和效率原则客观上强化着经济发展过程的竞争程度。面对这种形势,民族地区从体制到观念,从经济运行到心灵情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都远胜于内地与沿海。如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如何跨越障碍,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是民族地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民族自强意识的功能、表现、特点及其在现时代如何培育民族自强意识,发挥它对民族地区市场经济的作用等,进行一些探讨。民族意识是一个民族的成员共同对本民族所持有…  相似文献   

19.
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对策研究汪新虹地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其性质、特征、地位和作用,加快发展步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城市经济亟需解决的一大课题。一、地区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地区经济是一种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它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隋映辉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生产力最活跃的地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内推动了经济科技体制的改革,加快了产业结构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