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奇是中国古代文学多种文体的整体叙事范式,这种叙事范式在中国电影中也得到了承续。在中国早期电影中,传奇叙事呈现出明显的旧式伦理道德审美的特征。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迭变,这种前现代性叙事范式在审美和表意上也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转换。结合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语境,考察中国当代电影的传奇叙事在重视历史书写的中国叙事诗学中的流变历程,并从这种流变中探寻某种现代性症候。  相似文献   

2.
张立群 《南都学坛》2009,29(2):58-62
"后现代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品格,曾深刻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既包括对大陆电影传统思维、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美学深度的消解,同样也包括香港周星驰"无厘头"影片的改写、仿拟和王家卫"风格化"电影的空间化、碎片式的结构,以及世纪初中国电影从形式主义到技术至上的转变,形成"主体的消失"和虚拟镜像。上述几个方面不但包括了中国后现代电影演进的阶段性,同时,还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电影后现代性的种种艺术构成。  相似文献   

3.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藉此获得了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双赢。韩国电影这种"洋"为"韩"用的做法,对中国电影本土身份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电影既要加强现实观照、丰富现代影像,又要甄选彰显共同价值的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素材,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来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一方面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层面上达成东西方的共识,在唤起观众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制造具有"中国身份"和民族文化标识的观影效果,以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化"、"民间语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创作回归传统和民间的一种自觉选择,是一种确认的理想存在和价值取向。民间意识的复活,在深层意义上成为文学真正变革的动因。笔者针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个案进行剖析:一是民族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思维模式和心理因素影响着作家内在的主观世界;二是民间语境的"异质书写"体现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消解。它的文学价值、审美意义于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抗战机缘提升了边城昆明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其边缘价值也得以确认。辗转于西南边疆的民国文人将昆明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比较,显示了中国文人"归化"故园的文化情结。抗战思潮冲击了民国文人的主体精神和审美心态,也影响了他们对昆明的风景意义及社会伦理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颠覆历史权威,强调"对话"品格,将话语权力作为支点,寻求主体叙述,即通过文学虚构得以完成的历史文本的新的"历史诗学"。其历史观的颠覆性即体现在主体间入中的虚构性和诗意中追求真实性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客观叙述,历史真实观被新历史主义彻底地否决。取而代之的是"审美与真实之间功能性区别的消解"和"带有诗人看世界的想象虚构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这一历史观对文化生态的多元共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但其个性的恣意展现也使它失却了历史的严肃性,在消解历史权威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7.
苗宁 《南都学坛》2014,(4):55-58
后现代主义电影不仅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内部形态和结构,而且对电影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颠覆和创新。美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以其非常规的叙事、深度模式的消解和拼贴手法的运用等,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化”、“民间语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创作回归传统和民间的一种自觉选择,是一种确认的理想存在和价值取向。民间意识的复活,在深层意义上成为文学真正变革的动因。笔者针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个案进行剖析:一是民族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思维模式和心理因素影响着作家内在的主观世界;二是民间语境的“异质书写”体现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消解。它的文学价值、审美意义于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以"人性"为突破口,以放弃"高调"为由消解了"赵氏孤儿"故事中蕴含的"忠义"和"诚信"母题,力图给这个悲壮的"舍子救孤"故事以合理化的诠释,最终将其转化为"人性如何向善"的故事。但是,这个志在昭示"人性"复杂性的故事,却仍然没有摆脱"复仇"的模式,使得电影的颠覆是不彻底的,由此而带来的价值观也是暧昧模糊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应该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新文化,是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先进文化.但在当前的网络文化资源利用方面,面临着东西方文化资源的选择冲突,技术与文化的冲突,要消解这一冲突,必须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这一中心任务,加快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要求建立一种全球大同和民族和谐的文化理想审美范式,一种以道自任的道德审美范式,抵制西方以欲望为主体的消费至上观念,建立重精神消费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2.
消费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大众传媒审美价值取向,现代传播媒介商业化经营加重文化审美失衡,如何有效规避控制以及整合优势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大众传媒按照商业逻辑运作追逐经济效益,娱乐化狂潮满足受众消遣欲望需求,同时也沦为消解审美文化的工具,形象化的欲望满足取代了文化意义上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大众传媒审美走向正逐渐失去原有的精神维度,失去原有的文化伦理奉行的纯洁、本真。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转变之下,大众传媒自主性建构的核心点,应借助自身价值功能完成对人类文化崇高性、深刻性和多样性内涵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榫卯是传统木构采用的独特工艺样式,随着这种结构被长期广泛地使用,其样式、技艺以及营造理念逐渐形成一个范式并获得审美认同,成为一种以内在构件呈现的审美景观。这种审美转向取决于它的理念和功能向人们的审美心理靠拢,在适应中提高自身感染力,并为传统审美观念的建立做出贡献。技艺与结构形成范式、范式呈现美学典型概括了这种人工结构从物理物向意义物的生成机理。在这一转向过程中,榫卯结构体现出重大的文化意义,它以广义的建构理念为中国传统工艺思想向艺术观念的推展提供了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正确处理小说理论的创新问题和深入理解历史小说的价值,有必要对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中巫幻母题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实施纵深开掘。从文艺学的视角来看,清帝系列小说中的巫蛊术、厌胜术和妖异之象描写,不光是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波谲云诡的阅读世界,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了一种写作理念。这种写作理念,因为不具颠覆和嘲弄意味,所以并未成为小说主题和文本文化意义的消解因素,它是小说固有品性使然,是历史小说回归传统的表现。二月河建立在与艺术原点对接基础上的艺术创新,以及通过巫幻母题所表现出来的深致笔意、艺术向度和宗教旨趣,对于历史小说审美机制、艺术法则、历史逻辑的完善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对影像的理解是电影艺术研究逐渐由客体影像研究向主体受众研究转变的过程,其对电影受众的窥视审美体验的重视是一种辩证的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将银幕隐喻为"镜子"阐释了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的发生机制,而其对电影———"梦"的理解更成为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发生的关键。电影受众窥视审美体验的发生是受众以窥视为心理基础,以认同为心理机制的重要观影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颠覆"是解构主义的灵魂.将解构主义批评策略用于解读J·D·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典型成长小说,此类成长小说内在所约定俗成的母题范式--童贞与世故的对立冲突以及前者遭遇后者的玷污腐化,便遭到来自文本自身的颠覆与消解.  相似文献   

17.
齐鲁大地既是抗战时期较早沦陷且为国共军队活动频繁的抗日主战场之一,又是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动乱》和《苦菜花》作为海峡两岸同时期描写这一地域抗战历史的小说作品,其所呈现的政治历史文化审美上的异同显然具有文学史的典范意义。在海峡两岸结束严重对峙正走向和平发展并共同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开展两岸抗战小说的比较研究亦不乏政治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中国电影改编掀起了着浓郁的古典风,通过对封建王朝语境下的英雄形象进行艺术赋魅,不断构形宫廷秘史和武侠江湖的审美世界。这种指向古代传统文化时空的影像再叙述隐含着还原、反思、消费历史的多元话语诉求,美轮美奂的影像奇观在放大原著文字叙述的想象世界的同时,也容易消解文学描绘关于历史的庞杂书写和深度反思,并且在大众文化的催生下,消费历史的倾向更易于旁逸斜出,挤压着还原和反思历史的艺术脉动。改编电影的古典风需要充分借鉴其文学原作的思想艺术表达优势,加强影像包装与内在情韵的结合,通过再叙事搭建既通向历史又观照现实的时空舞台,促进古装题材影片的改编再生产。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主义的历史文化诗学消解了近代以来自由人文主义的主体性观念,重构了作家主体的新形象.它认为作家主体不是一个先于文学活动的、本原性的、既成的主体事实,而是通过文艺活动的文化赋予和自我塑型,是解构和建构的同时展开.作家在文学活动中是赋有各自历史性的阐释主体和商讨主体,而不是纯粹的反映者或创造者.作家对权力话语的颠覆和权力话语对这种颠覆的包容同时并存于作家的主体性中.  相似文献   

20.
从全球化语境下蒙古族题材电影的主题来看,包括《季风中的马》、《蓝色骑士》在内的一些影片正在消解90年代《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等影片曾经对蒙古民族雄性文化的建构。但由于民族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和创作者民族文化身份存在的客观性,新世纪的这种消解和曾经的建构之间陷入了一种"二律背反"的境地并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则有待于所有热爱蒙古族电影的工作者的集体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