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冲突控制和冲突化解是社会冲突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赖并相互补充。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冲突管理是以冲突控制为主导并辅之以冲突化解。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冲突能量和管理难度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冲突控制成本上升、成效下降,而冲突化解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应当加强冲突化解能力建设,弥补冲突控制留下的管理真空,提高冲突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信息快速更新传播、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导致的不确定性,对网络社会的深刻变化缺乏清楚认识、片面追求确定性而滋生的人为不确定性,以及两种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人为不确定性同信息与技术导致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冲突,滋生了社会风险,冲击了社会秩序,因此是更严重的不确定性。应当清楚认识植根于信息本质和信息技术运用的不确定性,克服单纯追求确定性的“固化了”的人为不确定性,在知识、权力和目标的重新建构中,寻求网络社会的动态的新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论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冲突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冲突形成的复杂因由及特征,从主流意识形态功能与社会冲突化解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入手,探究通过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感召功能,以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增强人们对现行体制正义性的信仰,对当前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能够引领人们选择法律途径,预防、转化或解决社会冲突,同时也是法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社会冲突既能促进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可能对法律秩序和社会和谐的破坏会动摇法律信仰的社会基础,导致法律信仰的生成障碍甚至法律信仰的解体或崩溃.不过,社会冲突完全可能成为法律信仰形成的“入口”,甚至是民众法律信仰重建的良好契机.在社会冲突情境中,法律信仰的重建必须以民众的权利意识为基础,并以良性运行的法律体系、公正高效的行政、司法过程为前提.社会冲突情境中法律信仰的重建必须在对法律的基本价值、程序价值信仰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民众对法律制度及其运行的合理反思.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及其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在社会转型时期培育人文精神是调适价值观念冲突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6.
7.
进入21世纪,学校组织日趋多元化、民主化、专业化和复杂化。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在理想信念、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日趋凸现,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成效,不利于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拟对中学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化解策略加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行政方式和社会方式是两种最基本的冲突化解手段,它们都有其各自适用的情境。当冲突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冲突、实现冲突平息时,行政方式就成为一种最优选择;当冲突管理的目标是转化冲突,实现冲突和解时,社会方式的选择就具有了正当优先性。然而这两种冲突化解方式也都有各自的弊端,构建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共治,无疑是冲突管理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1.
12.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法律对社会冲突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社会是冲突与和谐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并不是不存在冲突,而是社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中国目前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各种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在立法上,建立一种服务于最大多数人利益整合的制度,实现对利益的分配、保障和协调;在司法上,做到阻止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容许法外利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社会冲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几个方面系统回顾并评析转型期我国关于社会冲突研究的成果:关于社会冲突的类型、形式与功能分析的研究;社会冲突与社会结构、利益、制度、权力、规范、心理、价值、观念等因素关系的研究;社会冲突的调适机制;最后笔者提出目前有关社会冲突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性质及其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界定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知识产权法的性质入手 ,认为知识产权法律冲突是一种特殊的冲突———即混合性的冲突 ,这种特殊的性质对国际私法若干领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基本法律观发生了巨变,最主要的变化是法律属性观、法律地位观及法律价值观的变化。辛亥之前法律被视为君主之法,辛亥后国人将法律视为人民的法律;辛亥前后西方法律受到重视并被大量引进,新中国强调法律的革命性,文革时期一度无视法律,改革后继续了移植法律的进程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辛亥之前法律被看作维持统治的工具,其后则日益成为维护权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时期中,经济政策与市场经济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种种表现、原因以及化解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协商对于化解公共冲突具有显著的意义,它不仅是民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化解公共冲突的有效手段,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不少公共管理者在观念上不想协商,在手段上不善于协商,也缺乏协商所需的必要的社会氛围,这给以协商化解公共冲突的方式造成很大阻碍。公共管理者应当树立协商是化解冲突首选、是必须的"规定动作"等观念,要尊重民众权利、习惯平起平坐,防止先"定调子"的协商。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的研究对孔丘的人性观和法律观不甚明确。本文认为其人性观与法律观中充满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并且力求对其矛盾思想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探究 ,得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刑民冲突是刑法与民法在同时调整相同的法律关系时,在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它一般表现为两类形态,对于因同一法律事实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冲突,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以及司法观念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不容易解决。由于市民社会社会契约、人权保障、自由的理念决定刑法应该从偏重社会保护转向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且在市民社会中,刑法发动的滞后性以及民事制裁和民事责任实现方式的惩罚性赔偿也具备惩罚与预防的功能,因此,在解决刑民冲突时应遵循"民事优先"的一般原则。在处理刑民冲突的具体案件时,还应当考虑被害人的意愿、社会公众的情感、社会形势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翟方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5):52-55
医疗损害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疗行为对患者产生的不利益的事实。医疗事故是行政法上的概念,与医疗损害存在本质区别。我国目前关于医疗损害的相关立法在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冲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仅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不能成为解决医疗损害民事赔偿的法律依据。完善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的立法方向应该是在理顺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协调其冲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