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H双重上市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用单指标 (ROA 和托宾 Q)和综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 11 个财务指标合成而得)两种比较方法,对 2007 年以前完成A+H双重上市的 45 家非金融类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后的业绩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纵向比较发现,整体而言,双重上市后公司业绩并未得到提高.为每一家双重上市公司按一定规则选取单纯A股上市公司作为对照样本,继续采取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双重上市第1年的 ROA 明显低于对照组,双重上市后各年的综合业绩均值也没有表现出显著优势;而从托宾Q值看,双重上市公司明显不如对照组.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双重上市的积极效应难以发挥,导致双重上市难以提高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实施了ERP系统,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案例。天狮集团实施ERP系统后,企业的业务流程得到了优化,过去手工管理和非集成系统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通过ERP各功能模块顺利实现,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财务流程得到优化。公司销售成本、平均库存占用、平均库存占用资金成本等指标均有明显程度的下降,存货周转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公司在赢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方面有明显改善。因此ERP项目在天狮集团的运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财务流程优化效果显现。  相似文献   

3.
潘满德 《经理人》2002,(5):84-86
体现公司目前实际业绩的很多报告事实上并不需要财务数据,也不依赖 ERP 系统。 ERP 和财务信息系统能有效帮助公司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在没有 ERP 系统(甚至连财务系统都没有)的情况下,如何对一些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进行有效的测评、考核,并生成管理报告。公司业绩的提高取决于四个方面:销售收入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好、交付速度更快。一个公司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盈利,必须在某几个关键方面做得特别优秀。相反,在这几个方面的失败,则会导致整个  相似文献   

4.
沈华玉  王行  吴晓晖 《管理科学》2019,22(10):82-100
通过股份支付方式实施并购过程中签订业绩承诺条款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现象,近几年,业绩承诺成为学者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目前,还鲜有文献研究并购中业绩承诺的影响因素.以并购双方的收益-成本为出发点,从博弈论和非上市公司视角,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发现:标的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并购中越可能签订业绩承诺协议,承诺的数额可能越高.上述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PSM配对样本检验、自变量替代和双重聚类检验后仍然稳健.研究发现:当标的公司存在机构投资者时,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并购中业绩承诺协议的签订概率和承诺数额的正向影响越不明显.希望研究结论能够给监管部门政策制定、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标的公司业绩承诺行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刘永祥  李颖  王超  王茜 《经营管理者》2009,(24):121-122
本文以中国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业绩与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对2004年-2008年相关财务数据的考察,对制造类上市公司业绩与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和公司业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度环境、股权性质与高管变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部治理机制往往需要与外部治理环境相匹配,中国的分权化改革引发了不同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巨大差异,这对不同地区间的公司治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制度比较研究模式,以中国经济转轨、制度变迁时期各地区制度建设的不平衡为基础,分析外部制度对公司治理(即业绩与高管变更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其制度环境对公司治理效果影响的差异.通过统计检验发现,公司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制度环境好,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与公司为国有股股东相比,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股东的公司中,制度环境越好,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 异,这对不同地区间的公司治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制度比较研究模式,以中国经济转轨、制度变迁时期各地区制度建设的不平衡为基础,分析外部制度对公司治理(即业绩与高管变更关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其制度环境对公司治理效果影响的差异.通过统计检验发现,公司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制度环境好,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与公司为国有股股东 比,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股东的公司中,制度环境越好,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实际控制人选择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本文试图分析这种新生的持股方式能否降低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提升公司价值。我们通过对2004~2012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自然人直接持股公司比金字塔结构公司具有更高的会计业绩(ROA和ROE)与市场业绩(Tobin’s Q),并证实了直接持股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企业价值的3种路径,即直接持股公司发生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概率更低,实际控制人更愿意长期经营;大股东占款比例与关联担保发生概率更低,大股东侵占减少;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股份能够激励其更加关注公司业绩及市场价值。本文从股权安排的视角发现了一种降低代理成本的机制,给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径,拓宽了两权分离理论的研究框架。本文的结果对未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安排与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1993—2003年间实施ERP的92家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利用W ilcoxon秩和检验、Panel分析以及系数约束检验分析比较了公司实施ERP前后的绩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能根据单一检验分析方法片面得出实施ERP是否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国内企业实施ERP当年及之后1~2年绩效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实施ERP之后第3年多数企业没有起到改善绩效的预期,但少数公司却利用ERP显著改善了公司绩效,少数公司实施ERP存在短期绩效下降现象.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ERP实施成功率较低,并不是ERP本身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财务信息科技大幅发展,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简称ERP)应运而生。企业导入ERP后的效益分析,更是目前研究财务经营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是第一篇以市场价值法评估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实施ERP效益的研究文献。本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大陆实施ERP的环境条件不够成熟,致使投资者普遍对披露ERP的预期比较悲观。本研究结果同时强调在对外财务报告中披露非财务性信息的重要性,即可以增强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针对不同市场环境,企业如何有效应用ERP以提升财务经营绩效,也是本研究欲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ERP系统使用过程中,企业组织内"非技术"要素起着协调系统与现有资源的关键作用.本文从组织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数据研究组织变革与高层领导支持要素在ERP系统使用过程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ERP系统使用程度对企业业务流程效率和企业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其中流程效率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组织变革与高层领导支持在ERP系统使用过程中都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组织变革通过影响ERP的使用来影响流程效率,进而影响企业业绩;而高层管理支持则通过同时影响ERP使用和流程效率来影响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对康佳集团实施ERP的案例进行分析,从经营业绩和管理效率两方面评价信息化的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实施ERP比未实施ERP的家电企业在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率两个方面都有所改善,家电企业信息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机制的效度不仅应该体现在提高公司业绩水平上,更应该体现在稳定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上.本文选取2004-2008年深交所上市的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分析为切入点,分析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横向和纵向业绩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CEO权力强度越大,公司的经营业绩越高但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也越大,表明赋予CEO更多的决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2)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并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有效降低CEO权力强度加大的经营风险;(3)通过对不同股权性质企业的分析,发现国有企业CEO的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显著地高于非国有企业CEO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对于CEO权力强度下公司经营风险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1993—2003年间实施ERP的92家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利用W ilcoxon秩和检验、Panel分析以及系数约束检验分析比较了公司实施ERP前后的绩效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能根据单一检验分析方法片面得出实施ERP是否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国内企业实施ERP当年及之后1~2年绩效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实施ERP之后第3年多数企业没有起到改善绩效的预期,但少数公司却利用ERP显著改善了公司绩效,少数公司实施ERP存在短期绩效下降现象.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ERP实施成功率较低,并不是ERP本身存在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5,自引:3,他引:75  
姚俊  吕源  蓝海林 《管理世界》2004,(11):119-125,135
多元化战略对绩效的影响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理论文献认为公司实施多元化扩张的同时存在成本和收益。然而在实证研究上,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研究结果与韩国、智利等一些新兴市场的研究成果不一致。本研究主要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多元化行为,并以我国5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来分析公司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我们发现公司多元化程度虽然与公司的股权收益(ROE)没有显著关系,但与资产回报(ROA)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同时我们也发现国有股份比例对多元化公司的业绩没有显著的影响关系,而公司的负债规模与ROA指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并购交易中的业绩对赌条款对并购后目标公司技术创新和发明者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未签订对赌条款的目标公司,签订业绩对赌条款的目标公司在被并购后,其创新数量和质量均发生显著的降低,这一效应随着业绩对赌所施加的业绩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研究业绩对赌抑制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并购业绩对赌导致目标公司削减研发投入,并致使发明者离职人数增加和新聘人数减少,这些都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别于以往研究普遍强调业绩对赌契约对管理层的激励作用和对业绩的提升作用,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对赌契约的弊端,从而为并购双方设计更为合理的契约条款提供决策借鉴,也为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并购市场监管推动企业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跃军  程新生 《管理评论》2005,17(10):8-15,33
信息披露和财务透明性不仅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同时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未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为严重的问题。本文借鉴中外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和法律法规。以信息透明度为核心选择信息披露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三项评价指标。依据实证调研的数据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并得出信息披露指数(CCGIIDI^NK)。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披露机制虽然对于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并不是特别显著。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本身相当薄弱,尚处在建立健全阶段。还不足以对上市公司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全面而且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亟待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此提升整体公司治理绩效。提高公司业绩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理报酬棘轮效应与相对业绩评价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继辉  彭文平 《管理学报》2010,7(7):993-999
通过对上市公司总经理报酬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和股票回报率对报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报酬与业绩间不敏感.导致报酬与业绩间缺乏敏感性的原因之一是报酬棘轮效应的存在.检验了报酬棘轮效应的存在与方式,发现基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加总股票回报业绩的报酬棘轮效应存在,运用基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加总股票回报业绩作为参照业绩的相对业绩评价模型,可以避免棘轮效应的影响,提高报酬契约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截止到2006年,我国企业基本完成了从认识ERP到导入ERP的过程.通过ERP系统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与企业运营相关的信息,如财务信息、物流信息等都通过ERP进行处理和优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代理成本,也可以降低股东计量、控制管理层行为的监督成本,进而进一步优化代理成本.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导入期ERP系统的实施对于我国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其代理成本显著降低;但是,实施了ERP系统的国有控股公司,其代理成本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ERP实施情况及其问题分析,提出并建立了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面向ERP实施的制造企业生产系统管理基础评价体系从现场管理的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建立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各指标的参考权重并讨论其算法,为制造企业ERP实施提供科学的、定量化的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ERP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目标及效益,结合典型企业进行ERP系统的实际应用,研究ERP系统在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制造业实施ERP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