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对战略投资者原有资产价值的影响是国有商业银行选择战略投资者的关键因素,战略投资者为了获得协同效用,或规避竞争压力,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参股我国国有银行。在投资理论视角下,通过与互补型或强替代关系的战略投资者合作,相较于与温和替代型的战略投资者合作,国有商业银行能获得较大的效用,并且与其合作的战略投资者不易向财务投资者转变。因此,国有银行与互补性或强替代关系的战略投资者合作,是使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在t时刻股票投资者的动态行为,得到投资者总的期望收益,并通过构建动态复制方程得到投资者行为的解。本文进一步通过市场深度来刻画投资者行为与股价的关系,并通过对资金实力和相关参数等取值的讨论,得到了基于微观市场结构的股票日内价格预测模型。本文随机抽取了多日和单日的100只不同股票的分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与另外四种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对其他金融资产的日内价格预测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巍 《国际公关》2010,(1):68-69
公共关系作为一个独特的管理功能,帮助组织建立并维持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合作。而财经媒体的目标读者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企业的受众——投资者、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等。可以说,财经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通过对一家企业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来影响企业品牌,甚至影响企业的经营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小投资者通过交易所互动平台发声,有助于向公司传递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探究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有科学意义的。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编程爬取交易所互动平台中投资者提问的文本信息,设置投资者关注变量,探究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董秘履职在投资者关注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1)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产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经济效应。(2)董秘履职的机制作用会受到董秘兼任情况和专业背景的影响,董秘兼任实权高管以及董秘具有专业背景均强化了投资者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兼任副总和具有财金、技术背景。(3)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治理机制增强了投资者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兼任在信息环境较差、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更能促进董秘履职,相反,具有专业背景的董秘在信息环境较好、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能更好地履职。研究结果表明,董秘尽职促进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劳务需求     
《华人时刊》2006,(10):81-81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骞丽芳9月10日说,中国将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名录》,引导外国投资者采取合资合作方式投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型以及船用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6.
就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证券市场规范、企业融资多元化的功能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现实可行性,针对陕西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投资者不但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考虑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投资周期等传统因素,而将其自身投资性格和商业银行发行的产品特点相结合从而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种类。通过调查统计将投资者根据性格特点分为三类,即:专业投资者,激进型投资者和消极型投资者,并针对不同类别群体特点从投资信心、对银行依赖、受信息影响程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理财产品设计建议,完善了理财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已广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然而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形式,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收益和安全。因此,外国投资者往往极为关注东道国投资的政治、社会等环境。这就是国际投资保护中常说的政治风险。它常发生在投资之后,难以被投资者事先预料,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涉及到投资者在东道国的全部利益,因此,外国投资者的财产和契约权利能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保护,以及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2003—2019年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基于投资组合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意愿受到投资组合影响,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不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相反,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企业,非国有和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以投资组合为研究起点,探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非对称影响,为证监会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治理、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环新疆经济圈这个全新的视角入手,对哈萨克斯坦的国际投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利弊,进而为投资者对哈萨克斯坦投资提出建议。提示投资者要和新疆经济投资科研部门或相关的投资主体合作,建立系统的信息交换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新疆建立分支机构,改进投资主体的运营机制,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资者对投资财富和风险的偏好研究碳期权定价模型。运用λ-可加模糊测度表示投资者对碳期权价值模糊度量的差异性,借助Choquet期望积分构建投资者的期望收益效用函数;根据投资财富效用最大化推导无约束条件下碳期权的最优价;结合现实约束条件,构建投资财富效用最大化下的碳期权定价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效用函数、模糊参数和现实约束对碳期权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效用函数的选择会体现投资者对碳期权投资风险态度的变化,模糊测度参数的取值能够反映碳期权投资者个体的主观情绪和市场信息获取程度,现实约束会迫使碳期权投资者放弃部分投资隐含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而且,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门槛变量,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门槛值后,退出威胁的正向作用得以显现。进一步的路径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此外,在机构投资者为抗压型、企业为非国有性质或重污染行业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的绿色创新赋能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法律虽然已经对保护投资者权益作出了规定,但过于原则,一些重要制度缺失,债券受托管理人独立性不强,债券保险与担保制度缺乏,债券偿付保障不力,投资者风险教育制度也不健全。在发债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立法应侧重保护债券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是目前流行于国外的衡量整个投资期间投资者均衡年均投资回报率的指标工具,主要用于投资者对不同投资工具进行比较选择,文章对其定义、运用、局限、改进及其运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结合实际使投资者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指标,对我国投资者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倾向于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当前亏损的股票。本文借鉴Oaean(1998)的处置效应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某证券公司2004.1.1—2006.3.31的股票帐户交易数据库,来检验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而且大户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最强,中户投资者次之,散户最弱。  相似文献   

16.
作为独立于管理层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目前公司治理领域有关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研究尚存在有效监督、无效监督、战略合谋三种争论。为回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文章以企业两类代理成本为切入点,从投资组合角度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并结合不同内外情境解释了其参与治理行为的权变观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定义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组合权重与投资组合集中度两个维度,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结合公司内外不同情境,借助分样本检验辩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组合作为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投资行为模式,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双刃剑"效应,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组合集中度在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却以提升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为代价。进一步从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高管、控股股东三个方面,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治理行为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欠发达地区与存在强权高管的上市公司内,机构投资者加剧第一类代理成本的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公司内支持型控股股东的存在,则会加强机构投资者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运用权变的观点,实现了从以往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向"投资组合集中度"研究的创新性转变,在丰富机构投资者研究视角的同时,为以权变观点看待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研究一方面能够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引入监督型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创新,提升其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证监会创新监管模式,运用权变的观点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制定分类引导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情绪是反映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意愿或预期的市场人气指标,通过选择“央视看市”投资者情绪调查数据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的依据,运用统计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投资者情绪指标和衡量市场活跃度的指标———成交量、成交金额、换手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的活跃度有非常直观的联系和比较一致的运行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也相互影响。投资者情绪指标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投资者心理与行为模式的工具,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调节和引导投资者情绪来调控市场运行节奏。  相似文献   

18.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共投资者的预警意识和预警水平对于维护其利益是必要的,也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要求公共投资者确立正确的投资目的入手到研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建立公共投资者的决策援助机制和对"特别处理"的特别关注等几方面,要求公共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加深理解,以提高公共投资者自身的对上市公司的识别能力。在保障方面,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证券监管、关注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提高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保护公共投资者权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P2P网络借贷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移动金融创新的突出体现,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研究社交网络平台上有关网络借贷的评论,可以识别投资者对网贷平台的主要关注点和话题。这对网贷投资者、平台的发展和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收集水木清华社区互联网理财版块上网贷投资者的评论内容作为文本数据,利用Python与ROST CM6,通过文本数据可视化和高频特征词分析,研究文本数据隐含的经济信息。研究发现,评论主要关注资金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平台;有关网络借贷的主要关注话题包括网贷平台的风险性、收益性、用户体验感和新手求助。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加强网络平台的自身建设和监管以及投资者进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