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化、研究主题的转换,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典型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形态也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到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等诸形态的演进.但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哲学"基础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不足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的创立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Habermas)是当代西方具有影响力的批判理论家,其对修辞学的贡献在于将归属于批判理论的交往重要性进行理论化。他对各种形式的公共性的历史叙述,尤其是18世纪的公共领域的叙述,以及他对交往行为理论的阐述,构成了他对20世纪修辞学理论所作的贡献。本文拟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以便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他的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堪称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最为杰出的社会问题理论家,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我们认为,哈贝马斯不仅是现代主义理论家,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中社会问题的重要研究者。他积极倡导将哲学和社会学理论转变为一种人们可以广义地称之为理性重建的理论,即是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他的现代性理念、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他的"批判的解释学"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对当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对先验理性、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实践理性的提倡使我们对传统翻译研究中的很多标准进行反思和质疑。其中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可使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理性的提倡使翻译观念能随社会、语言的变化而变化,使翻译研究奠基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和汲纳可使译者注重翻译的社会影响,使译者在其无意识向意识的翻译过程中注重社会规范的遵从。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有助于译者在翻译时注重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并使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反思与传统对话。  相似文献   

6.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军 《南都学坛》2002,22(2):104-108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站在精英主义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继而对其母体———资本主义社会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理论倾向 ,是一种从负面性上阐释大众文化的理论———批评范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将其视为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奥尔特加、罗兰·巴特、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哈贝马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等共同书写了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规范和引导着西方大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至今仍然是权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话语资源 ,对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框架也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技术批判理论在现代西方特定的社会境况下应运而生,芬伯格通过对发生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的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之间争论的考察,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再次使马尔库塞的理论重新焕发生命,创造了符合当下高新技术社会的新的技术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可能酿成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造成了生态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危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意识形态、符号学和异化论的视角对消费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有助于培养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消费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在实践上唤起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具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功利主义分配理论是西方重要的伦理学说,批判分析西方功利主义分配伦理对于我国提倡注重社会分配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并不是简单地复述前辈的"社会批判理论",而是沿着马尔库塞"工艺的合理性是新意识形态的内核"的思路,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用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取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哈贝马斯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其非合理性的一面.把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观点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阐述出来,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尝试以解放为核心,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整合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中。通过划分三种认识兴趣,哈贝马斯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视为解放的兴趣所引导的批判科学的典范;通过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哈贝马斯批判马克思的生产模式,重塑马克思类的自我形成的社会理论;通过将精神分析视为批判科学的方法论范例,哈贝马斯完成了精神分析与社会批判的整合。然而,精神分析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差异,哈贝马斯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社会危机理论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类型、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摆脱社会危机的途径,为人类克服当下的困扰走向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哈贝马斯的改良主义立场与马尔库塞的激进批判立场相比,大大地后退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意识形态批判的向度及其旨趣的角度,对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论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在批判的向度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以“科学技术批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其次,在批判的旨趣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旨在走向“劳动”实践,而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旨趣则是走向“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沟通行动理论的引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重大战略安排,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作为西方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人物的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传统理论代表的实证主义是哈贝马斯建构批判的社会知识过程中努力扬弃的目标.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中通过梳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批判传统与实证主义的关系,并依据认识与兴趣相一致的观点,对实证主义的根本缺陷展开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建构了知识原则.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开启了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知识原则的存在论初始定向,从而为彰显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之前的法兰克福学派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是通过技术批判、文化批判、消费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总体统治,个人日益被社会总体所吞没,追求个体解放是他们政治哲学的主题。哈贝马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更多转向了政治伦理批判,这既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变化,也反映了他们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巨大影响,而越来越远离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批判理论是芬伯格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和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于对哈贝马斯和马尔库塞的批判性分析和总结,芬伯格主要继承了马尔库塞的最核心之处,即技术发展由社会所决定的思想,同时,他也批判性地吸收了哈贝马斯的合理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渲染了他的个性色彩,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批判理论.客观地评价芬伯格的新技术批判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他的新技术批判理论相应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为考察基点,从意识形态概念、关于对意识形态批判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于科学技术的本质认识三个方面,系统比较了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异同,旨在划清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界限,揭示哈贝马斯意识形态理论的错误实质,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隐蔽化的今天,对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推进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是公认的当今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与生产力的双重功能的论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均有着广泛的影响。了解和剖析他的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学术思潮的新动向,回击西方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哈贝马斯的所有这些观点,主要是通过一种名曰“交往合理化”的独特理论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西方价值观念的传入,人们的传统观念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处理好现代化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中西价值观念的整合是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法律和道德亦即法治和德治的整合;其次必须实现"义"与"利"的整合;再次要将科学观念与伦理观念进行整合;最后还必须把扬弃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批判吸收西方价值观念结合起来。惟有如此,才能建构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多元价值观与一元价值导向并存的中国现代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