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充分认识加强地方人大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下简称“人大”)常委会成立十五六年以来,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在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和现实社会生活情况看,人大监督的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人大监督力度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人大的几项职权中,最大量的工作是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10多年来,地方人大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监督工作经验。但是,地方人大建立的时间不长,监督法规和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在监督中一般化、表面性、例行公事性的多,深层次、重大关键性的少。不少人旧的习惯思想没转变,对地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认  相似文献   

3.
人大的监督对象不应只限于本级“一府两院” ,应扩及监督下级“一府两院”的工作 ,以提高人大监督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是监督其执法情况,使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工作监督主要包括审议其工作报告,提出质询、询问,提出建议、批评意见和任免干部等。  相似文献   

5.
目前,理论界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问题基本上有三说:一说“法律监督”,认为主要是对“一府两院”执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二说“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为除“法律监督”之外,还有一个“工作监督”的任务,即对“一府两院”较为重大工作决策、工作部署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随之而来的,又有“以法律监督为主”和“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并重”的说法。三说权力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国家的名义,以宪法、法律为依据,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实施具有法律效力的全面监督。从人大监督的性质和职能上看,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6.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地方人大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认识问题、机制问题、力度问题和被监督对象不情愿的问题;要从提高认识、坚持监督原则、突出重点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完善多种监督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素质等方面努力,尽职尽责地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一规定充分表明了“一府两院”是由人大产生的,主要干部由它任命,主要工作受它监督。多年来,各级人大对本级检察院的监督,是卓有成效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对这一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笔者就如何强化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谈一些粗浅见解。一、监督要突出重点我国的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将随着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工作机构。在新形势下,加强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和建设的研究,是强化国家地方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民主法制监督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地方人大常委会是地方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研究怎样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国家地方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民主法制监督,联系人民代表、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精选议题、依法审议、督促落实三个方面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对宪法典和相关宪法性法律文本变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司法机关对人大作报告的监督方式是源于1979年的相关组织法的规定,与1982年宪法典的规定并不相符;人大对司法机关的质询权源于《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而对宪法典原意解释的结果是无此项权利。由于司法具有统一性,而行政具有地方性,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方式应区别对待,司法机关向人大作报告和接受质询的监督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继承、发扬和深化。从人大工作来说,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务实,是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的作风体现;清廉,是人大工作取信于民的基本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其精神实质,从人大方面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要与地方立法工作相结合,要与人大监督执法工作相结合,要与人大信访工作相结合,要与代表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蓝潮永 《学术论坛》2001,(3):126-128
个案监督是新时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探索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在目前的个案监督中,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确、过分强调事后监督,案件选择缺乏严格限定,监督不到人、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亟待建立和健全个案监督制度,明确个案监督的原则、范围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13.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一是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三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保证人大代表真正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主体对权力承担者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我国也不例外。为此,我国建立了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在监督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居于最高地位,因为人大监督不同于社会监督,它是具有权力性质的国家监督;也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国家监督,它是最高层次的、最有权威的国家监督。人大的监督分为全国人大的监督和地方人大的监督两种。地方人大的监督权在地方人大职权中居核心地位,是地方人大最主要和最经常行使的一项职权。本文着重探讨地方人大在行使监督权中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人大监督,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大监督的重要论述,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人大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人大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大监督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对权力制约的需要;提出人大监督应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的原则、依法监督的原则和人民利益原则;提出人大监督应处理好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一府两院"的关系、立法与监督之间的关系.这些思想对于我国人大监督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制约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职能的发挥;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力度不够;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法律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督职能的定位;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监督法;加强公众参与,实现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互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这是关系到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经常进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正确认识履行监督权在地方人大所有职权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监督权在地方人大所有职权中的作用.1.履行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当前最大量、最经常的一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有立法、决定、监督、人事任免等四项职权.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还是履行监督职能.以南京市为例,自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茂名,构建幸福茂名,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要充分履行各级人大依法监督职能,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愿望诉求,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幸福茂名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授权与监督: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按照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完善人民与它的代表机关之间的制度性关系;二是人民代表大会自身的组织结构问题,即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才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履行职责;三是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按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的性质和监督有效、行政高效、司法公正的要求,完善和创新它与“一府两院”的制度性关系。本文就此论证了完善我国选举制、优化人大组织结构和激活监督机制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加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监督不仅有助于深化预算改革,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人大预算监督包括信息、对话与强制三个维度。基于这三个维度的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预算改革的推进,人大预算监督已经开始从原来的程序性监督迈向实质性监督,但是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大预算监督,促使政府更好地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