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清华学派文化观的独特贡献:(1)在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上,走出了中西体用模式的思维误区,反对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峙,提出了将二者加以整合的“文化析取论”;(2)在解决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上,提出了共相就是现代性、殊相就是民族性,共相与殊相不应割裂对立,而应融为一炉;(3)在对传统文化应取的方法论上,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全盘肯定和西化派的全盘否定这两种“年轻人的态度”,主张“中道”、“对理的”方法论,重视创造的综合,对旧文化加以‘拔夺”,采取既否定又继承的“成年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哲学已步入它的繁荣期的话,那末,“清华学派”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一朵奇葩。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条件下中西哲学与文化融合的缩影,从它走过的历程中,不难寻见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往学术界对这一题目讨论甚少,本文试图提出一些看法,意在唤起对“清华学派”这一为当时学界所耳熟、而在后人心目中却显得陌生的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学派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清华哲学系的新实在论派定义为狭义的清华学派,而将20—40年代清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诸领域中的、以兼容会通中西文化创建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文化观为特征的学术文化思潮定义为广义的清华学派。作者阐述了这一思潮在王国维的“贯通法”、陈寅恪的“历史阐释学”、吴宓的理想主义与新人文主义、潘光旦对传统人文资源加以开掘的社会学、以及这一学派的“接着讲”和“释古”主张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否定了将吴宓与陈寅恪匡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观点,分析了整个清华学派的实质是文化改良主义,强调了这一学派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与学术领域中的历史价值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方法 ,分析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指出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的三个主要缺陷 :对科学与技术不加区分 ,看不到技术的行为特征 ,因而看不到技术行为与科学理性有本质区别 ;对科学技术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因素不加分析 ,因而看不到技术行为应该服从理性的约束 ;对意识形态中现代技术作用的夸大以及对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忽视 ,看不到人文精神、科学理性、技术行为三者的一致性 ,因而找不到技术行为的合理化途径。文章对哈氏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理论作了认真清算 ,并提出科学理性原则和技术行为规范的新概念及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意识形态理论新框架  相似文献   

5.
论康有为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康有为的科学文化观段治文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思想所论颇多。唯其不足的是对其科学文化观仍缺乏应有的重视,而科学文化观恰恰是康氏进行思想宣传和文化变革的内在动因与标志之一。作为一个从各个领域取法泰西,倡导变革...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从19世纪以来,我们似乎走进了科学与人文对峙的时代,其中一方高举着科学主义的大旗,高度褒扬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方法的独特性,否认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并宣布其在认识上无意义;另一方是人文主义者的队伍,他们指责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不仅造成诸多的自然灾害,还使我们生活在人性的荒漠之中,人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在机器的压迫下,人变成了单面人。作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中提升出来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表现为两种分立的人类精神。 科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是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尤其是隋唐以降,扬州为文人荟萃之地,流派纷起,清代的扬州学派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梁启超曾盛赞扬学颇有类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曹聚仁先生对扬州也极为推重。他在晚年写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一书中论及扬州学派时说:“清代学术思想到了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对科学精神又产生了巨大影响,两者从相融作用、互补作用和双向作用等三个方面,表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弓玉彬  郑红 《理论界》2003,(4):64-64
近代自然科学高度发达,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主要表现为:(1)自然科学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趋狭窄。不仅在学科规模方面,文理科的发展极度不对称,而且在教育思想方面,科学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也压倒了传统的人文教育。(2)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绝。在专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与之相对应,文科学生又普遍缺少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从而造成“…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杜金亮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所讲的“精神”,主要是指的意识的状态和趋向。人的意识和趋向状态的具体表现是各种各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当今世界,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或者说谋求科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 ,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别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作了界定 ;其次 ,探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与对立的原因 ;再次 ,揭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合壁与融合之势 ;最后强调指出 ,要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整合中重塑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当代融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国祥 《学术论坛》2005,42(1):155-15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作了界定,然后从科学发展引发的危机上说明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关照和渗透,再从两种精神内在的一致性和时代发展潮流上说明两种精神的融通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指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然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通。  相似文献   

13.
"清华历史学派"是清华大学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似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学者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西方史与中国史并重,考据与综合并重"。在"清华历史学派"建构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蒋廷黻在立言著述和治系行政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历史学派"和蒋廷黻之间的良性互动,缘起于诸多深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接续传承"清华历史学派"的学术精神,对于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清华学派在哲学方法论上不仅具有注重逻辑分析法的学派总体倾向、更以不同的理论建树在两方面突破了逻辑分析法的局限:一、金岳霖、冯友兰、张申府.张岱年这四位大师都注重寻求形式逻辑的本体论根据(金归之为“式”、冯归之为“永恒的理”、张岱年归之为“事实结构的基本形式”);二、金岳霖、冯友兰都肯定并论证了理性直觉在把握形上智慧过程中的作用,都强调逻辑分析法和直觉方法的结合;张氏兄弟则注重逻辑分析法和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兰明  邓金秋 《理论界》2013,(6):93-95
本文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进行了深刻说明,并且指出:科学精神遵循真理尺度,人文精神遵循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本质上是统一的。在新的世纪,文化应该是东方与西方的合唱,科学与人文的交响。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内在统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宝贵的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而且 ,人类创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每时每刻又在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无不打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烙印。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 ,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时的科学指导。科学精神就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 ,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 ,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 ,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它有三个特点 :…  相似文献   

17.
张照彬 《兰州学刊》2010,(1):164-166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双翼,使人类不仅可以探索自然的玄奥,还可以思考自身的价值和命运,它们在最高境界中是共通的、融洽的,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只会给人类精神带来残缺。作为一个完全人应当是二者在精神天平的平衡与融合。我国高校教育中若要培养完全人,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插上彩凤双翼。  相似文献   

18.
吴兆雪  王梅 《学术界》2005,(1):64-71
一定的发展理念是一定的发展观的内核所在。从发展理念和精神深层看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 ,是科学发展观对以往发展理念的历史性提升。因此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之魂。  相似文献   

19.
近代科学理性承袭了古代哲学"逻各斯"理性的本质精神,然而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古代哲学"逻各斯"理性主要体现为内在确证、质的规定和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逻辑演绎;而近代科学理性则表现为外在确证、量的规定和以数学语言为载体的逻辑推演。这种差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哲学的主客一致的基础,它不仅导致近代哲学研究从古代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也促使了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兴起,最终引起哲学理性的变化,导致"努斯"理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20.
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愈益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的革命力量。然而科学技术在当代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不能摆脱肇始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科学大飞跃过程中,理性启蒙自身所蕴涵着的难以克服的困境与难题。不难发见,这些难题及由此而产生的困感,对当今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影响已愈来愈大。因此,我们本着一种历史的反思意识和精神的自我批判,试图对理性启蒙的难题和在当代的困惑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引导和道德尺度问题作一哲学思考,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