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王跃文官场小说中文人型官员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跃文率先在其官场小说中塑造了朱怀镜、关隐达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官员形象的陈旧书写模式,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身陷权力场的知识分子身上人文情怀和官场规则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他们在矛盾纠结中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人格分裂,深刻批判了官场权力对知识分子人文情怀和理想追求的的侵蚀异化,丰富了当代小说的人物长廊。  相似文献   

2.
《拾级而上》是一部有特色的官场小说,围绕柳浩然的官场经历展示了当下官场现实的很多方面:塑造了一群知识型官员的群像,对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作了正面书写,平衡歌颂与暴露的关系,为灰色的官场文学增添了亮色;知识型官员形象的正面描写为官场文学形象增加了光泽;自觉的文化阐释和诗词表达,为官场文学增进了书卷气。小说表现出以儒家文化律吏治国的思想倾向,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肖仁福的小说坚持从边际人的视角出发,对处于新旧交替价值体系中的官场知识分子进行了集束性观照,将他们在社会剧变过程中的彷徨、失落和尴尬描绘得丰富而深刻。肖仁福小说中的"边际人"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从知识分子文化人格向官场文化人格转变但又尚未完成过渡的形象,一是表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刘毅的官场小说写作是从现实角度对人性所做的深层探究。他一反时下一些官场小说追求社会性、时效性和轰动效应的做法,以冷静的笔触,揭示了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官员的生活和命运,表现了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所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体现在性爱的手段化、性格的商品销售型,以及具有主体性的人变成了权力机器上的零件。导致人异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与百年中国官场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来,面向各个时代殊异的社会环境和官场现实,中国官场小说作家始终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关怀现实,关注官场,写出了许多官场现实主义作品,并在百年来的创作中一以继之地发扬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通过总结百年来官场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经验,为新世纪突破创作困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火会亮的创作始终是以平民视角去关注底层,他的小说写出了乡土人在现代商业经济、现代官场强势的冲击下,人格和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变异;他关注民间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以及底层人和知识分子在抗守中,争取自己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的艰难和所导致的人性裂变。《村庄的语言》就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巨大的官场日常生活世界。通过回到官场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身,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在意义和价值层面展开了对官场人物的灵魂探寻和生命叩问。在其对官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中,凸显着的是一个有着责任和担当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思维空间和审美立场,以及在现代性焦虑中发出的对官场现实的质问和对官场文化的质询。王跃文官场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开辟的是当代官场小说精神重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以权力为中心的官场人性、以利益为中心的市场人性、以情感为中心的情场人性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沧浪之水》对人性的深刻展示和挖掘,从而说明,《沧浪之水》不仅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和价值选择,更具有人性关怀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仁福长篇小说《位置》塑造了沈天涯这一作为政府核心部门里的核心角色的官场文人形象。与同类官场小说不同,对于最终从权利中心走向权力边缘的沈天涯,肖仁福既无褒扬亦无批判,而只是通过对机关零距离的写实,来呈现沈天涯式的精神困境,并以此表达自己对转型期官场体制的反思和对官场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试论当代官场小说的渊源及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小说题材类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晚清谴责小说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官场小说的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政治讽刺小说和讽刺喜剧有力地推动了官场小说创作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官场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主旋律派”和“官场写实派”两大流派,标志着官场小说创作的又一高峰时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军师吴用的人格特点相对复杂,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理想化的色彩,作者一方面突出他"智多星"的特点,同时又让这个艺术形象"活得像个人样",有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人对自我价值的基本追求.吴用之"用"的本质就是对个体独立精神的肯定,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的执着追求.从社会评价标准看,吴用貌似"无用".而从作为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12.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建构了一个属于官场的独特的话语系统,对官员话语进行了传神的书写。其官场小说中的官员话语呈现言不及意、官话连篇,言少意多、回味悠长,言意分离、暗藏机锋,话语欺骗四种形态。王跃文的官场小说逼近了官场真实状态,创造了官场小说新的人文深度,开启了官场小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制度、人格、文化与腐败的滋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现象是一种多因素的并发症。在诸因素中,制度、人格和文化构成一条催生(遏制)腐败的因素链。遏制腐败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但又不可忽视塑造健全人格,建设健康文化对防治腐败的重要作用,必须多维反腐。人类改善制度--人格--文化状况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必须恒久反腐。同时,各国制度--人格--文化状况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各国腐败问题的特殊性和反腐败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挽救行将就木的王朝统治。然而,由于晚清官场的腐败,自救的新政被执政者们演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以新政为名,统治集团内部竭力争权夺利,枢府疆臣大搞权钱交易,地方官绅大肆鱼肉乡里。整个新政时期,腐败的官场演绎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争利图。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具有较强仕宦意识的同时,也拥有浓烈的隐逸情怀,这种情怀伴随其仕宦始终,且愈来愈浓。这是其对时局失望后,重新审视人生价值、调整处世方式的不得已举措,折射出其正直高洁的人格。致仕归隐是其保持这种人格的无奈抉择,也是惧祸心理支配下消极对抗现实的一种有效方式。正确认识杨万里的隐逸情怀,对于深化其研究,乃至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研究,皆有重要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贪腐成为高官贪腐之外人们关注的另一焦点,腐败行为从官场蔓延至高校。如何规制高校贪腐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高校贪腐既有贪腐犯罪既有的特征,也有高校贪腐自身的特点;从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着手,分析其构成要件特征及现行司法解释,展开论述贪污贿赂犯罪目前存在的司法实践问题以及对于打击高校贪腐的作用及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提出打击高校贪腐的应对之道。鉴于高校贪腐行为的行业特殊性,在注重刑罚惩罚和预防的同时,应当强化对高校贪腐行为的制度约束和道德教化,此种路径可能更为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肖仁福小说吸收了湖湘文化精神,作家一方面怀着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思想看待自然与万物,另一方面通过作品观察了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力行践履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直面现实、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他的小说创造了一系列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人物形象和环境,鲜明地表现了湖湘地域色彩和文化烙印,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观念、民主和启蒙思想,从而突破了湖南官场小说的固有模式。  相似文献   

18.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