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达二千多年之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有的认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有的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有的则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封建经济基础,充其量只能发生某种限度以内的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还必须通过封建经济结构内部的条件才能发生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一是在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下,地主、高利贷、商业资本三位一体都以农民阶级作为残酷剥削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西欧北美早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盘剥童工就是其发财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剥削童工仍是西方国家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开展很深入的研究。本文特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著作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的资料,试将西方资本剥削童工的原因、历史及现状作一简扼论叙。 (一)资本需要剥削童工的原因 少年儿童是增加资本的最好的人身材料,这就是资本家乐意剥削童工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制度以前确立各阶级社会,就已出现童工,许多少年儿童遭受剥削阶级的沉重剥削、压迫,但必须看到,童工制度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产业革命过程中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所有制从它诞生时起,就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发生着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形成一整套的土地改革思想。毫不例外,中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资产阶级土地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欧洲,庄园经济是主要的经营形态,也是封建主义统治的基础。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庄园经济却没有发展起来。奴隶制在中国瓦解之后,土地就可以自由买卖,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即自耕农)就成为广泛存在的经营形态。在封建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封建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掠夺下,小农经济虽然很不稳定,占有的土地经常受到地主、官僚和商人的吞并和掠夺,使小农沦为依附大地主的佃客或无职业的流民。但是,小农经济是很顽固的,它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后,又会复苏并得到发展。为什么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能长期存在下来,成为中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基础?小农经济为什么在与大土地占有制的地主经济屡经搏斗后,能够生存下来,而不被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吞灭呢?这有其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舞台转换的不同时期,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不同的士地政策。这些政策,正确地处理了土地国有与耕地农有、减租减息与交租交息、平分土地与平均主义之间的关系,本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土地学说,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题下,形成其最终目的旨在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又随时切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这些制度,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一、土地国有与耕地农有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地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①,是中国农民贫困的根源。因此,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变革地主土地所有制后,是实行土地的国家所有制?还是实行土地的农民所有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曾经历过艰难的选择。 马 克思,恩格斯是主张土地国有的,这是因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研究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在这些国家里,小块土地占有制早已被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所淹没。因此,他由此结论,在推翻旧制度后,只需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不仅有其经济根源,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政治历史状况所决定的。因此,本文着重从中国的政治历史状况来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问题。 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同世界上别的许多国家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到了明末清初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发展极其缓慢。究其原因,须将中国的社会历史作一具体分析。 鸦片战争前封建专制政权束缚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其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土地买卖历来被视为“万恶之源”,为人们骂了两千余年。至今,很多学者仍将其看作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大量史料和研究成果表明,从十一世纪起,买卖亦已成为西欧土地转移的主要手段,从十三世纪起,它已不受任何限制,十五世纪后,上自国王,下至农民,则都卷入了土地买卖的漩涡。结果,所有过去享有封建土地权的人,事实上都被剥夺权利。随之,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衰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同样是土地买卖,却引出了迥然不同的结果,这只能说明一切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归咎于土地买卖的结论无法成立。显然,要想找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真正原因,就不能将视线停留在土地买卖这一现象之上,而必须深入探讨现象后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由来和三种答案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来源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展开的:由于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等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在剥削率相等的条件下可以产生较多的剩余价值。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资本不能从其他部门无限制地转移到农业中来,因此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而多剥削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便不参加社会平均利润的均衡化过程,而是留在农业部门作为绝对地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的来源就是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由于农业中资本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这个问题曾有过许多争论,但我们认为“三因素综合影响”是其主要原因。制度因素导致了漫长的封建专制,价值观因素使新的生产力难以产生,地理因素使大国守成,三种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强韧的桎梏和惯性;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情轻法──重形式轻实质──重安内轻拓外──重调和轻精益──重集体轻个人。这就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迟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湖北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然而,首义之区的农村却没有因此发生根本变动。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湖北农村百业萧条,疮痍满目,农民群众仍然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辛亥革命丝毫没有触动这个所有制。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情况不明决心大,知识不多办法多”,这是人们对那些不善于把知识、情报与战略思考结合起来的人的讽刺。在新技术革命中,形势要求我们现实知识隋报与思考决策的统一。 (一)奴隶·土地·资本·知识 人们认为,在奴隶社会是以占有劳力作为权力的后盾,占有劳动力就有财富和权利,奴隶主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控制奴隶数量的多少(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的地主是以占有土地作为权力的后盾,有了土地就有财富和权利,地主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控制土地数量的多少;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占有资本作为权力的后盾,有了资本就有了财富和权利,  相似文献   

12.
49、社会主义制度既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为什么必须改革? 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整体上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并且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逐步实行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3.
吕佳翼 《理论界》2012,(12):161-163
从帝国主义时期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严重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这种影响到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达到极点。对农业地区的剥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对不发达的工业分枝的剥削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成为晚期资本主义超额利润的主要来源,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与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相对应的是新殖民主义时期,除了超额利润与不等价交换外,金融市场已成为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剥削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战国到鸦片战争两千多年,中国是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相比较,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么长呢?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构成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封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知识不会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知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并不等于拥有了现实的生产资料。知识是资本的奴婢 ,知识的所有者从属于资本的所有者。知识所有者摆脱不了被剥削的命运 ,其知识化程度越高 ,受资本剥削的程度就越重。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皮克迪的21世纪资本研究对过去250年以来欧洲及美国社会存在的财富聚集与分配问题作了新的分析,提出当资本收益率比经济增长率更快时不平等现象就会加剧,人力资本无法取得对金融资本和地产资本的胜利,最终导致社会不平等。不平等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如果不改革这种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所信仰的精英价值观将会受到冲击,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民主秩序以及公平正义将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由于经济技术和社会制度极其落后,屡遭外国资本主义打败。要中国免于沦为外国资本的奴隶,除非使她变为资本主义不可。所以在当时说来,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曾经是一种非常革命的思想。在西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由市民阶层中孕育出来。它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反对封建神权和封建专制,提倡人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以至提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资本主义却经历着一条特殊的道路。它基本上是由地主阶级分子投资新式工业而产生的,而投资者也由是变为资产阶级,其思想代表人物最初也是从地主阶级改革派中分化出来的。中国资本主义思想先于资本主义经济,而且一开始就提出制造新式船炮,使用机器生产,继而要求保护工商业,最后发展为争取建立资本主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19.
从《资本论》来看《21世纪资本论》,皮凯蒂把资本等同于物,马克思则认为资本是以物为载体的生产关系;皮凯蒂从分配关系出发,根据人们的收入状况,剖析了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阶层分化,马克思则从生产关系出发,根据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揭示了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皮凯蒂担心的是继承财富基础上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回归,马克思关注的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和暂时性;皮凯蒂提供了一幅人类收入关系的演化图景和调节愿景,马克思则指引了一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扬弃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以经济强制的剥削,也就是剩余价值的剥削为特点的。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了劳动力,而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地夺取剩余劳动的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不平等关系,它不象奴隶占有制和封建制那样露骨,而是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