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接受俄苏文论有时是通过日文等来接受的,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俄苏文论的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二是通过翻译日本研究俄苏文论的论著来接受俄苏文论。总体来看,中国通过日本来接受俄苏文论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上半期,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无产阶级文论。因为时代条件、地理位置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接受俄苏文论的日本路径,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家们独特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关注侧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很长时期内中国文学与文化生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俄狄甫斯情结与古典精神分析诸理论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狄甫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能彰显其古典精神分析气质的概念,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儿童的恋母情结,并以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命运为暗喻冠以俄狄甫斯情结之名。俄狄甫斯情结与古典精神分析领域的核心理论——性欲论、本能论、人格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儿童心理性欲发展必然性的产物,它的顺利解决将影响个体的性别认同及其对未来性对象的选择,因而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冯雪峰等革命文学家朋友的影响和催促下,戴望舒曾经在短时间内翻译了不少俄苏文学作品和有关俄苏及其文学的理论文字;但是后来,在翻译了纪德的《从苏联归来》一书后,受到纪德的深刻影响,他对苏联文学的价值产生怀疑,尤其是对革命文学的信念产生动摇,从而停止了俄苏文学的译介工作。不过,苏联文学或者说革命文学从质地、理念到措辞,都已经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印象,对他的手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小说中的俄底浦斯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主要人物昆丁和凯蒂兄妹之间所发生的畸恋及其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从中解读潜藏在他们身上的俄底浦斯情结,并探讨这种俄底浦斯情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学作品,但学界至今无人对之加以研究。蒋光慈翻译了俄苏诗歌、小说、文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论文,同时详细介绍了新俄的文学创作。其翻译在选材方面比较符合自身的文学创作理想和广大民众的文学审美需要,客观上传播了新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他本人乃至现代文学叙事方式的创新和创作方向的转变。今天对蒋光慈翻译的评价既要参考鲁迅等老一辈学者的意见,但也应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去发现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中上叶中国对俄苏文论的总体接受情况来看,中国在接受俄苏文论的过程中虽然有关怀现实、反思现实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其基本特征是接受者从自身现实语境、主观倾向与文化传统出发去接受俄苏文论,所带来的主导倾向是文学的意识形态化与工具化.跨文化理论如译介学、误读理论与接受学充分褒扬接受者的改写、误读与变异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但从中国接受外来文化与文学的这个案例来看,这样的态度似乎有失全面与客观.  相似文献   

8.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 50年来的苏 (俄 )中关系进行了回顾;对苏俄几任领导作了评价;论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苏联 (俄罗斯 )改革的看法和研究;中国哲学界对苏联 (俄罗斯 )哲学的研究以及哈尔滨俄国侨民的宗教生活和生活境况,反映出一个俄罗斯学者对俄中关系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降 ,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已有 80年的历史 ,它由最初的草创、流变、繁荣、沉寂 ,甚至倒退和复苏 ,到 2 0世纪的 90年代 ,已基本走入了自己的成熟期。在这 80年间 ,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现代诗对俄苏诗歌的吸收与扬弃便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现代诗与俄苏诗歌之间“一边倒”、全盘接受等倾向的产生和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代诗的成熟与诗人们成熟地对待外来影响是同步形成的 ,而以一个开放的姿态吸纳世界文学的营养 ,将为我们的文学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