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营销是营销发展的必经之路。河套是内蒙古著名的农业产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搞好农产品绿色营销对河套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河套农产品产业与绿色营销相结合,提出河套农产品的绿色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自元光六年到元狩四年这十年间,对北方匈奴的征战连连,主将卫青是位常胜将军,以沙场上战绩流芳百世;他一生出击匈奴七次,杀死及俘获匈奴共五万人。  相似文献   

3.
四两拨千斤     
在双方的对局中,要善于观察形势,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关键环节找到了,从容发力,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西汉初年,刘邦的军队被匈奴大军包围在白登山,欲退无路,欲战不能胜,形势十分危急。最后,陈平不费一兵一卒,只是“搞定”了一个女人,就巧妙地解了汉军之围。他是怎样解围的呢?情况是这样的。西汉初期,匈奴仍不断侵扰北方边境。刚刚做了皇帝不久的刘邦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问题。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冒顿率师南下,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不想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中了匈奴兵的埋伏,被30万匈奴骑兵包围。当时,匈奴兵的阵势十分…  相似文献   

4.
李慧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348-34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阴山、贺兰山、乌兰察布草原等曾经是匈奴人活动的主要范围内发现了许许多多反映游牧、狩猎生活的岩画,因其数量多、分布集中而闻名国内外。本文分析了阴山匈奴岩画的分布、制作方式和内容,提出了对阴山匈奴岩画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秦朝末年,群雄并起,楚汉相争。骁勇善战的偶像型领袖项羽最后输给喜欢耍无赖的刘邦,被迫乌江自刎。他在地理学上的失误,注定他失败的命运。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坑杀20万秦卒,俨然成为各路反秦军的首领。他把天下划分成18个王国,想方设法铲除竞争者,培植忠于自己的力量。劲敌刘邦被排挤到偏僻的西南,分给巴、蜀和汉中三郡。项羽是这样想的:巴蜀为旧秦流放罪人之地,其开化程度应该低于关中及东部地区。而且,刘邦的部下都是江苏人,一定不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中之国,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在中国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秦军团为何如此强大?或许,从长平战役中,我们可以洞悉这支恐怖军团的秘密。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正>错误是一块试金头汉高祖刘邦一生征战,打了无数的败仗,平城之围可说是最令他尴尬的一次失败了。他被匈奴人布下的奇兵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七夜,最后靠贿赂匈奴单于的皇后才得以脱身。当他快马加鞭地逃回广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监狱里把一个叫娄敬的人放出来,然后满怀懊悔地当面向他道歉:"我不听先生的话,以致被困于平城,惭愧啊!"随后封他为关内侯。原来汉高祖七年,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准备联手进攻汉朝。刘邦震怒,派人出使匈奴,以察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时,和匈奴间数度为战,尤其边疆地区,情势持续紧绷,除需要卫青、霍去病等总大将的人才外,更需有多位实际负责边境防卫及攻击先锋之将军,以负责实际作战之工作。 李广和程不识 这些大汉帝国分公司的经理,在对抗外敌、维持边境安全的贡献上,常常更大于卫、霍两位大将。其中尤以李广最有名气,连匈奴均以汉之“飞将军”尊称  相似文献   

9.
朱鸿 《领导文萃》2006,(12):89-92
站在公元前206年项羽设宴的鸿门,那年刘邦五十而知天命,项羽才二十六岁。一个老者向一个青年表示臣服,其中的虚假很是显然。事实是:秦政府灭亡之前,各路诸侯在楚怀王那里盟约,先破秦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以此为目标,避实就虚,绕道进入关中,率兵驻扎霸上,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随之开到咸阳。他采纳樊哙和张良的建议要成就大业,遂向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退回霸上,等待其他诸侯。此时此刻,项羽远在巨鹿一带血战秦军,他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他没有料到,是刘邦先入文萃领导关中。项羽年轻气盛,为刘邦的狡猾而恼怒,遂率四十万大军,旋…  相似文献   

10.
将才与帅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历史上西汉时期的李广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将军,然而他又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与匈奴70余战,为二千石吏40余年,但却至死未得封候,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嗟叹。 平心而论,李广的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这既有时代的背景,更有其个人的因素。 李广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一改汉高祖以来在匈奴和战问题上的消极防御的国策,对匈奴的侵扰,采取积极主动的反击。李广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主要是来自北方地区的匈奴族。因此,秦汉王朝继承了战国时期的做法,一方面在北方边境地区修建长城,另一方面在长城沿线设立一批军事性质较强的城市。秦汉时期的古城,大部分位于秦汉长城沿线内侧,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包头地域内沿长城内侧修建的大大小小的城池比比皆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西汉的刘邦和东汉的袁绍,彼此相隔两个朝代,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他们各有一次经历,前半截如出一辙,后半截大相径庭,这种前同后异的戏剧性变化,可以给人一些启示。他俩的相同,在各有一次征战的经历。公元前200年,刘邦根据不确切的情报,作出了匈奴汗国不堪一击的错误判断,并亲率32万大军北征。行至今山西大同一带,与麾下刚从匈奴侦察到真实敌情而归的娄敬相遇。  相似文献   

13.
毛遂与马谡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际遇是很不相同的。毛遂因为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自荐,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联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他的大名与妇幼皆知的成语连在一起,流芳千古。而马谡则因丢了街亭,不仅小命……  相似文献   

14.
<正>秦汉时代对外关系,应该可以分成两层:一个是抵御强大的北方游牧帝国——匈奴;另一个则是,秦汉中国如何与其他具有各自背景的族群相处。长城沿线族群的混合和重组匈奴本来只是北方草原上许多游牧民族之一。秦汉统一中国,在相当于今天内蒙古的高纬度,游牧和农业两大帝国长久对峙。秦始皇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秦  相似文献   

15.
郭开毁赵     
郭开,战国末期赵国的一个小小嬖臣。此人官儿不大,可是本事却不小,所于的头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便是成功地阻止了赵王复用廉颇。 廉颇,赵之良将,威震诸侯,他在任时,秦军屡战屡败。于是秦人便运用反间计,把廉颇搞下了台。廉颇下台后,赵国数困于秦,赵王有所醒悟,想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想乘机兴兵,偷袭郑国。蹇叔劝阻说:千里迢迢地兴师动众,进攻人家,人家早有准备,千万不要蛮干。穆公拒谏,一意孤行。军队出发的时候,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视,我看到你们出去却看不到你们回来了。果不出蹇叔所料,秦军在觳山中了晋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灭。  相似文献   

17.
《史记.平准书》载,桑弘羊系洛阳贾人子,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可称为一名精干的技术型官员。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打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理财之功连对之十分  相似文献   

18.
正《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魏武帝曹操欲接待匈奴使者,自认相貌丑陋不威武,便令手下假扮自己,自己则操刀站于一侧。事后,曹操曾派人打听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结果对方回答:"魏王雅量无比,但魏王背后那个操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使者是真有眼光,即便曹操披上个麻袋片,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看出曹操那光彩照人的英雄风度。风度,语出《后汉书·列传·窦融列传》:"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  相似文献   

19.
李广,西汉名将,人称飞将军。他14岁从军,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浴血奋战达40年之久,参加大小战役70多次。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中均立下卓著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的灵渠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炳 《决策与信息》2005,(1):124-12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开发五岭以南,使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印度支那半岛的北部这广袤的地域归入当时的秦帝国版图,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这一战略决策能够实现,关键一环是凿通灵渠,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联为一体,使秦军能够沿着这个水系长驱南下。所以,灵渠本身,又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