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艺术创作中的“变形”是指艺术家在一定地审 美情趣的观照下,根据艺术描绘对象的特点,创作 主体内在情绪状态与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客观事物 或社会现象的固有形态作有意或无意的改变。“变形”是艺 术创作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的艺术现象,并非如有的人所理解 的,只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所独有。 亚里士多德虽然主张艺术是客观现实的模仿,但他还清 楚地指出:“艺术家应该对原物范本有所改进”①。丹纳在 《艺术哲学》中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主要特征’, 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的主…  相似文献   

2.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精神创造实践活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理解、评价经过艺术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艺术的表现生活。艺术创作应该在自己熟知的文化层面、历史背景下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重在积累,一定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来汲取养分,这样才可以创作出不朽的画作。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艺术创作讲求个性,个性的存在形成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有风格的作品才能有其生命力,风格越鲜明其作品的生命力就越强,风格的特性越经久,艺术“永恒性”的程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在提到“艺术”这个词的时候,不论指的是被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对象,还是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有一点是肯定的: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社会现实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家既是社会的一员,他就不可避免地要表现他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总的观念,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不存在与社会生活全然无关的艺术和艺术创作。艺术家的生活经验——直接的和间接的,过去的和现在的,以及这些经验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大地关系到他的创作的内容和创作的成败。但是艺术家创作时,并不是被动地、不加选择地记录生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识的表现,虽然这意识不能不受到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民族、阶级等方面的限制,而艺术家的自我的个性的作用却是最值得注意的。正是这自我的个性,使艺术家创作  相似文献   

4.
由艺术创作过程的本质特征所决定,艺术创作过程是以艺术家为审美主体、以客观生活中的审美客体为审美对象、由艺术家的艺术(审美)实践所构成的审美过程。“真正的审美括动,应该建立在创作过程、或艺术欣赏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应该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来考察审美过程的各种中介联系。”①本文将从艺术家(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入手,大略地考察艺术创作过程必经的各个阶段和中介环节,以及在此过程中艺术家的审美感觉、知  相似文献   

5.
<正>金秋十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时代华章——黑龙江美术创作研究院美术作品特展",是创作研究院艺术家们给祖国生日的献礼,也是几年来创作成果集中汇报。黑龙江省美术馆拥有一支艺术门类齐全、创作实力雄厚的艺术家队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专门的美术创作机构。几十年来,它一直是黑龙江省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艺术  相似文献   

6.
艺术本体论     
一切创作论都有其本体论的根据,因此对于创作论的研究必须同时转向本体论的研究。艺术本体世界是由艺术家的内外世界构成的一体化世界。如果排除了艺术家的内部世界及其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所谓的外部世界就成了陌生的自在世界。艺术本体可以界定为:以实践为基础,趋向审美自由的人的感性整体的生命活动。这一界定标明艺术本体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系统结构。人的审美精神活动在这一系统结构中处于制约和支配其他层次的中心地位。作者对此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论述。研究艺术本体是为了促进创作。要摆好创作与艺术本体的关系,一是应该很好地把握艺术本体世界的特性;二是应该注意内外世界的同时开掘;三是创作应是整个生命的运动,整个心灵的燃烧;四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应是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盛唐时代的王维,是一位诗画兼长的艺术家。在绘画方面,他是南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被誉为“画家右丞,如书家右军。”(《容台集》)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方面,他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可谓前人未有企及、后人未能逾越。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赞美,除了王维,无人可以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艺术生产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依据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建构理论去考察,艺术生产是由社会生活反映到艺术家头脑中“由外向内”和艺术家把思想感情表现出“由内向外”的同步逆向作用的过程。作者运用现代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更深的层次上证实了艺术生产是一个人和自然变换物质的同步逆向过程。这一过程除了发生在人脑第三机能联合区外,还发生在精神性艺术形象的物化阶段,发生在作家艺术家身上自然力运动的过程中。并指出:物化阶段是艺术生产必具的阶段,物化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物质变换”的延伸,艺术产品也是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9.
在《列·尼·托尔斯泰》一文中,列宁指出:“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列宁全集》第16卷第321页。以下几引此书,只在引文后标明卷数和页码,不重注) 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托尔斯泰研究界在引用这句话时,常常是简单从事,断章取义,径直把托尔斯泰的创作看成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苏联托尔斯泰研究界也是这种情况。例如。卡普斯京说:“托尔斯泰的创作被列宁评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列宁的这一论点说明了天才的语言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结构进行理论划分时,对“形式”这个概念似乎很难给予确切的界定并确定其内涵。通常,人们也把一切与“内容”沾边的东西都放到了“形式”的对立面。事实上,作家的美学情趣等在被传达出来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体现在所谓“形式”之中。我们把作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美学情趣、思想、情感等统称为审美体验,它们是艺术家创造的一股信息。传达这股信息的负载物,我们则称之为艺术符号。在一部文艺作品中,艺术符号不但传达艺术家直接表现的艺术信息,而且体现艺术家怎样表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艺术信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 “艺术…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届艺术硕士学术邀请展由中国画创作研究院主办,中国画美术馆、德宝堂联合承办的"艺路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届艺术硕士学术邀请展"在中国画美术馆举行。展览共展出20位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80余幅,题材广泛,涉及花鸟、人物、山水,多角度展示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参展艺术家与在场的书画界朋友和艺术爱好者交流了各自的创作心得。  相似文献   

12.
正纤维艺术是用柔软而亲和的媒材创作表现的艺术形式,虽然这一名词产生于当代艺术,却与传统编织、工业纺织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此特殊的艺术门类,自1962年在瑞士洛桑举办的传统与现代国际壁毯双年展之时,就已经将欧、美、亚等不同国家艺术家的壁毯创作汇聚一起,进行展示、交流,从而实现发展、共进。作为洛桑双年展的参展者之一,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壁毯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Givi Kandareli)1993年提出在中国举办国际壁毯艺术研讨会及  相似文献   

13.
艺术直觉与艺术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社 《唐都学刊》2005,21(1):151-155
艺术直觉就是主体不借助于逻辑思维程序和经验积累 ,直接洞察某一现象的社会涵义、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能力。艺术家具有这种特别敏锐的生活洞察力。艺术直觉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感性性和情感性、模糊性和转化性、直接性和整体性。艺术直觉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在艺术创造的实施阶段 ,艺术直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艺术活动过程中 ,艺术直觉是在隐存状态中协助艺术家进行理性认识的。艺术直觉能够以“思维的感觉”帮助艺术家迅速准确地把握审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 ,并能够以“直接领悟”审美客体本质 ,帮助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4.
王武威 《社科纵横》2005,20(4):189-190
中国艺术在它的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中;无论是在内涵与形式、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上,都有异于西方艺术所重视的剖析与摹写实体的忠实,而比较强调艺术家的心灵感觉和生命意兴的表达。整体来说就是所谓重表现、重传神、重写意,从而发展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追求,更讲究一种意境、一种文人情结,于是就有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指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13页)。神话是艺术家涉取创作灵泉的宝库,而艺术家亦通过创作的媒介为神话的传播沟通渠道, 从表象看,神话颇似荒诞无稽之谈,但就其实质而论,它却包含人对大自然及人类自身深沉的思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流变的探索、解释、畏惧、敬爱;反映了古代人征服自然,征服自我,超越生死的想象、愿望和膜拜。故神话的发生和机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以“艺术”来深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值此墨西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45周年之际,以“墨西哥艺术三部曲”的展览方式向中国观众展示墨西哥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墨友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墨西哥艺术三部曲”同时呈现了三位墨西哥艺术家的作品。这三位艺术家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并分别经历了墨西哥不同的历史时刻。艺术家布兰达·弗朗戈作为此次  相似文献   

17.
探索沈从文的创作心态,不仅可以弄清创作主体与作品之间的深层联系,而且有助于总结这位作家创作得失的心理缘由。联系中篇小说《边城》,便于我们分析这一问题。一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作为沈从文成就最高、堪称其代表作的《边城》,正是这一特定的创作主体,在其最适宜的创作心态之下写出的作品。所谓“最适宜的创作心态”,就是对于特定的艺术家说来,最能发挥其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的心态。具体地说,就是主体的心理诸要素通过能量分配使心理处于一种平衡、合谐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过这样的意见,认为不要人为地表现性格的单一性,要按照生活本来的复杂面貌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来,作家在塑造他的人物时也不要把“好人写得完全的好,坏人写得完全的坏”。这里实际说的是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要做到这点,大概就要象歌德说的那样,“艺术家应是自然的奴隶与自然的主宰两者的统一”。这些有关艺术真实规律的意见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应该说是仍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如果谁违反了艺术真实规律,那么在他的创作面前将是荆棘满地,作家往往是捉襟见肘,他笔下的形象也不可能生辉,不可能感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理论界中.对艺术特性的阐述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的情感性。’另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的特性在于它的形象性。 、情感说”认为:艺术的基本特性是感情。它基于这样两条理由。第一,能够概括一切艺术门类的特征就是感情.否则,就会把一些着重于“表现”顺艺术品种,诸如音乐、舞蹈等“排斥在艺术的殿堂之外”①。第二,即使就再现艺术来说,感情也是重要的。因为在再现艺术中“不仅由于艺术家只有带着自已的情感去体察,”才能表现出对象的生命和心灵状态,而且因为艺术在再现现实的同时,还要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倾…  相似文献   

20.
无意识、性本能、梦和文学创作在文艺理论中,创作动因常常是引起争论的问题。自弗洛伊德等人的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说引入文学创作、艺术理论研究后,那种把文学创作视为无意识本能冲动的结果的说法,颇为流行。文学创作中的理性因素、认识因素、自觉意识,不仅遭到贬抑,而且受尽嘲弄;创作中的非自觉因素、无意识现象,由于过去极少触及,现在被无限的夸大,个人的行为,心理形态中的社会因素和作用被否定了,艺术家的主要任务被说成是表现他的“心理无意识”和“内在世界的深处的冲突”等等。于是在一些人的主张中,一面说人对文艺特征的认识加深了,一面却又在创作的动因上,贬低和否定意识与理性,而提出创作的自然本能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