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陈礼忠拿着一块石头,仔细斟酌,借色借形,施展想象,大肆写意时,似乎那块石头其中就有荷,有鹰,有山川树木,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以为自己是一只鸡。鸡笼里的幼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  相似文献   

3.
弱智“鸡”     
我从大青树上的鹰窝里,偷了两只鹰蛋, 下树时不小心压碎一只,还剩一只。完全是出于一种少年的淘气与好奇,我把那只鹰蛋塞进正在孵蛋的芦花鸡的鸡窝里。 21天后,其它小鸡都破壳而出了,可那只鹰蛋还没有动静。母芦花十分犯难,望望窝外  相似文献   

4.
南京向西看     
《金陵瞭望》2009,(15):9-9
在俄罗斯国徽的红色唇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这只坐拥欧亚太陆的“双头鹰”威严地同时俯瞰羞东西方:一头紧盯着发达的欧洲.另一头关注着沉睡的亚洲。恰巧的是这只“双头鹰”栖落在俄罗斯国国徽上的15世纪末.也正是俄罗斯崛起为世界超级强国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鹰和云雀     
纪伯伦  吴岩 《可乐》2011,(3):52-53
一只鹰和一只云雀在高山的岩石上相遇。云雀说:"祝您早安,先生。"鹰鄙夷地瞧着云雀,有气无力地说:"早晨好。"云雀说:"祝愿您万事大吉,先生。""是啊,"鹰说,"我们是万事大吉大利。可你要知道,我们是众鸟之王,我们还没开口,你就不应该先招呼我们。"云雀说:"我以为咱们是同一个家族的。"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乡下老人在山里打柴时,拾到一只很小的样子怪怪的鸟,就把这只怪鸟带回家给小孙子玩耍。老人的小孙子将怪鸟放在小鸡群里,让母鸡养育着。后来发现那只怪鸟竟是一只鹰,人们担心鹰再长大一些会吃鸡。然而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那只鹰始终和鸡相处得很和睦。  相似文献   

7.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这时,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但由于能力不够,结果反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这是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I卷的题目。有评价说,"不如我们那年的活泼",那年即1999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相似文献   

8.
许永礼 《金陵瞭望》2006,(10):62-62
一个养鸡场的主人,在狩猎时拾到一只幼鹰。他不知该如何安顿它,索性就将它同鸡养在一起。幼鹰与鸡一同吃食、饮水,慢慢的就长大了。  相似文献   

9.
众鸟论鹰     
一只鹰也许飞累了,停在一棵枯树的枝头上歇息。下面的枝头上,还停着带孩子练飞的燕子妈妈和它的小燕子。枯树旁的一棵矮松上,停着一群唧唧喳喳的麻雀。它们看到枯树上的鹰,纷纷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野水 《百姓生活》2012,(10):42-42
有一个人捡到一只小鸟,就将小鸟带回家。慢慢地,小鸟长大了,人们才发现这是只鹰,但它不会飞。  相似文献   

12.
如火如荼     
亚马逊草原上有一种鹰,当幼鹰长到一定年龄时,母鹰就会对小鹰实施折翅飞翔的训练,翅膀折断的小鹰从妈妈那里得不到任何救助,因为妈妈只会教给它战胜痛苦超越自我的方法。最终这种鹰成为天空的王者。相比之下,成人又该如何给跌倒在成长路上的青少年以重新站起的力量呢?  相似文献   

13.
别人的教训     
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质地非常好的大理石。他觉得它非常适合雕刻一个人像。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用力过猛,只那么一凿,他就敲下了一大块碎屑。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9,(1)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乌孜别里地区,生活着一种极其强悍凶猛的巨鹰。这种鹰专门以狼为猎取对象,俗称"食狼鹰"。它们动作迅捷,一旦在高空锁定目标,就箭一般俯冲下来,用一只钢钩似的利爪抓住狼的后腰。狼感到疼痛,条件反射地回头,欲与  相似文献   

15.
鹰的翅膀平展开来,迎着山口强烈的气流,运动成一个呼风唤雨的形象。 当阿来用《尘埃落定》把空气扇动得呼呼作响时,我看到了鹰、看到了飞翔的翅膀: 《尘埃落定》获中国文学至高荣誉。中国文学史册上,多了一只翱翔的雄鹰。  相似文献   

16.
哨鹿     
张港 《可乐》2010,(7):70-71
哨鹿是老满族的习俗,就是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围猎群鹿。哨鹿的秘诀全在哨子上,一只鹰骨哨,又叫人哨,是指挥猎人的;一只桦皮哨,又叫鹿哨,能模仿出鹿的种种叫声,引导鹿进入预定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主持语:"褶曲的时间"——2012陈彧凡新作展在ayegallery展出,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再一次向读者表达着他的艺术主张:艺术没界别,一切皆可能。陈彧凡的创作方式和一些艺术家有所不同,被人们视为充斥着玄学气氛的中国抽象艺术家,是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试验性。木材、石头、煤块、水晶、丙烯以及油画布这些媒介成为了雕塑家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意象,鹰多次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这其中有喻人之鹰,有自况之鹰,也有运用典故中的鹰,更有狩猎场上上下翻飞的雄鹰。不同的鹰意象代表了诗人不同的思想意蕴。鹰已经成为诗人自我的外化。  相似文献   

19.
两尊雕像     
美国纳尔逊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那只鹰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这只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它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就饿死了。那匹马也不是什么千里驹,而是一匹剥了皮的驹。开始的时候它嫌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后来它又嫌农夫给它的饲料少。最后它到了一位皮匠手里,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了下来。两尊…  相似文献   

20.
康家林 《老友》2015,(3):6-8
雕塑艺术被人们称为无字歌、石头书、立体诗。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是其他艺术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有人说雕塑是"时代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文化的标识。1937年,朱照林出生在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萍乡安源。他怀着对革命领袖无比热爱和崇敬的情怀,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地投入雕塑艺术创作,塑造了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光辉形象的近百件作品,成为我国著名的雕塑家。雕塑青年毛泽东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