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理论界关于劳动的各种定义和界说,从哲学认识论层面来看,劳动主要是指作为劳动主体的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依据客观规律和主体需要而确立的合理目的制约下,按照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利用人自身的劳动力和已掌握的劳动资料对特定劳动客体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改造或服务,从而既创造出具有某种效用性的有形或无形产品又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实质上是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转化、变换并发挥效应的过程。劳动的这一规定,内在地包含了劳动的主体、劳动的客体、劳动的中介、劳动的环境、劳动的内控因素和劳动的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和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精神产物,集中反映了劳动者的整体面貌和心理态度,包含了对劳动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行为品格、德行操守方面的要求,其核心要义在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劳动精神的生成遵循着"环境熏陶、教育引导、文化陶冶"的外生逻辑和个体"知、情、意、信、行"辩证运动的内生逻辑,并最终落脚于实践逻辑。从思想引领、环境熏陶、实践铸就、自我涵育维度出发,探索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是对劳动精神生成三重逻辑的应有遵循。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理论和劳动教育都重视身体和环境在人的认知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劳动教育实现了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本质是满足学生“身体的需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简单的体力劳动已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复杂、抽象的脑力劳动在学生劳动生活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传统认知心理学主导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忽视学生身体劳动,教育途径缺乏专业性,评价制度陈旧和劳动教育被虚化、软化、边缘化等问题,而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高校劳动教育应回归大学生“身体主体”本位,调适劳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身体的基础作用,通过不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改进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文化程度较高、就业观念转变、生活方式差异化的特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人员流动大、工资待遇低、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差、休息休假不能保障等。改善其劳动现状的重要路径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体应该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努力,以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的波动性是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改进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探讨中国环境污染波动性问题。研究发现:一是中国环境污染的波动性是高度顺周期,与产出波动相关性较强;二是技术进步、环境规制、投资专有技术、消费偏好和劳动供给冲击可以解释大部分中国环境污染的周期波动;三是技术进步和投资专有技术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持续的正向冲击,而环境规制、消费偏好和劳动供给对环境污染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环境规制冲击的持续时间较短,消费偏好的冲击仅在期初为正,长期为负,劳动供给冲击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在环境污染波动下,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引导绿色消费、增加劳动人口供给等是抑制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基本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中国的整体劳动用工机制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劳动合同问题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事件不断增加。企业内部关于员工的管理环境也更加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新出现的两大社会阶层,农民工与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劳动关系实质是阶层利益关系。选取劳动报酬、劳动环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以及权益维护等与两大阶层利益紧密关联的四大劳动关系要素,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发现:劳动报酬、劳动环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以及权益维护因素中的纠纷调解因子对农民工与私营企业主阶层利益关系和谐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其影响大小存在差异,其中劳动报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环境、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障,最后是纠纷调解。提高农民工劳动报酬,改善农民工劳动环境,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资纠纷化解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企业中劳动的雇佣方和被雇佣方之间.就劳动的使用而发生的关系,它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的总和。在建设“平安开发区”、“和谐开发区”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工作.密切关注民生问题.规范用工行为,做好事前防范.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营造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和谐园区建设。促进开发区“三个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劳动关系是就业组织中由于雇用行为而产生的关系。劳动力市场越发达,劳动关系问题就越重要。如何从制度安排上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适应现代工作环境的变革,是世界范围内劳动关系调整面临的共同难题。从总体上讲,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发展是从对立向对话、从冲突向合作、从无序向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合作、劳资双赢的实践证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顺畅高效、制度化、法律化的劳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评价是环境经济学中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认为,在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劳动耗费,是社会产品总价值中的一部分必要的价值量,它只凝聚在产品价值中,而不物化在自然环境资源中。环境经济评价中的价值量,是依据商品化的“环境资源价格”对环境保护活动进行的价值计量,而不是量度环境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 ,商品、劳动、交换、价值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一定的变化 ,特别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形态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向创新劳动转变 ,因此 ,创新劳动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这些新认识 ,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第二个问题:是从劳动实践出发还是从人本身出发 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马克思对人和人的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中,人的环境作为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虽然是必要的、必需的,但是,真实的环境是人通过他自己的劳动和实践创造的。这种真实的人的环境,从静态看,是人的劳动和实践的对象化、外化和物化;从动态看,就是人的劳动和实践本身。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要充分强调把事物、现实、感性当着人的活动,当作人的实践来看待的主要根据。是他为调对事物、现实、感性不仅要从客观方面、而且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基本理由。也是他为什么辛辣地讽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要回归原生态的马克思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辩证法,而是在劳动哲学中通过对黑格尔的劳动理论和辩证法扬弃确立的劳动辩证法。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劳动的哲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劳动辩证法强调主客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真理与价值、历史和逻辑的对立统一。劳动辩证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是为劳动者提供方法论,其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劳动者创造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各地政府自上而下实施了农村环境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农村居民的改造意愿和自身行动力被边缘化等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本体论转向突出了“劳动”的价值,认为融入了劳动的环境才能够从自然转向“景观”,使之更加宜居。依据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人与环境存在互为主体、彼此嵌入的关系,在人-劳动-景观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中,以案例呈现乡村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从自觉到自为的行动过程,包括通过协会建设组织劳动激发村民参与热情;通过合作社建设搭建按劳分配机制保障村民劳有所得,使劳动参与可持续,环境治理以村民为主体,将政府、政策、农民、组织、景观等带入治理任务网络,各主体相互协商,实现良性互动,多方依托环境治理行动实现多元目标达成。提出通过劳动动员激发农民主体活动,使农村居民在改造工作中变“客体”为“主体”,变“边缘”为“中心”,搭建共治共享共建平台,在环境提升过程中实现人文与自然和谐相依,以劳动为纽带,发挥人作为生产力关键因素的价值,实现环境整治与社区治理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群体社会心理气氛是制约和形成人们在劳动群体中的相互关系的环境的总和。它是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状态、群体的情绪、群体成员间相互关系、领导的风格、群体成员对劳动、对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等的现实态度的综合反映。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企业群体社会心理气氛的水平如何,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一般地说,社会心理气氛好的群体,既使使用陈旧的机器设备,或处在不利的环境之中,也可以创造奇迹,而  相似文献   

16.
劳动组织管理,是油田企业多年来常抓不懈的工作,《劳动合同法》的实行,是人事用工制度的突破和进步,其影响和意义非常深远。面对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用工环境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如何控制机构编制、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和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部教育活动与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劳动教育实践,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思想: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和长期性;主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提倡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社会环境的探究,进行了对改善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思考,认为必须要关注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和创建安全的劳动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及其构建农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民工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实现农民工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作为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进入市场谋求和选择职业,以体现价值的最大化;而用人单位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保障低成本、高效益,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不一致、不协调,导致了劳动争议的频频暴发,而且一直呈上升趋势发展,这就给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那么,究竟是法治社会下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的结果,还是劳动环境恶化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20.
省域体面劳动水平测量,有助于指导政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体面劳动水平。基于已有研究和可获得的数据,围绕实现体面劳动的四大战略目标选取了24个体面劳动测量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就业环境、就业机会、收入、权利、劳动关系等五个综合因子,并运用因子分析的相关结论对31个省的体面劳动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各地的体面劳动水平整体不高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体面劳动水平并不完全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制约各地区体面劳动水平提升的因素各不相同;就业环境、就业机会、劳动收入是影响我国体面劳动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体面劳动水平,需注重体面劳动各要素的均衡发展与协同提升,并关注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