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的离婚制度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中婚姻自由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婚姻自由包括两个方面,即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婚姻法中有关离婚的各项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一、保证离婚自由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和模式受到了冲击,离婚指数在逐年递增。这不能不引起一些社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包办婚姻是主要的择偶方式。华中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婚姻政策、法令,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和再婚自由,使根据地的择偶方式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开始出现,离婚案件增多,寡妇再婚得到社会认可。但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也遭遇了革命整体利益、传统习俗及性别矛盾的制约,自主择偶并没有成为根据地民众主要的择偶方式。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近代新因素的出现 ,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启蒙、近代妇女运动的推动和进步政权的提倡三股力量作用下 ,妇女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由原来的“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转为追求恋爱自主 ,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必然     
自由一词使用非常广泛,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学科、不同生活领域中各有不同含义。如婚姻自由仅指婚姻的自主权受法律的保护,与创作自由、言论自由的含义不相同。婚姻自出、创作自由、言论自由与意志自由的含义又不一样。至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自由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就不一一细说了。因此,若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领域里的自由含义完全混淆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今天,有些人分不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本主义自由观的界限,要求抽象的、绝对的自由,导致在言论上和行动上出现错误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5.
1940年后,由于华北各根据地陆续颁布婚姻条例及妇女动员的广泛开展,以女性主动提出为特征的"妻休夫"离婚现象急剧增加。从公私两个领域和传统、革命、性别三个视阈切入,可以窥见这一婚姻变革现象的曲折过程及其与民族战争、政治变革、性别解放等相互纠缠的复杂关系。"妻休夫"现象所呈现的婚姻自由诉求、抗战需要与乡村习俗、家庭与社会稳定需求间的颉颃,使各地中共政权在实际操作中陆续调整女性婚姻政策,从支持"妻休夫"重新转变为以维护稳定为主的婚姻政策,以适应情与法冲突下乡村社会实态和军心稳定需要。通过跳出传统的"压迫-解放"框架,将各根据地乡村女性的存在、婚姻、情感的多重考察与乡村传统、民族战争、革命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能够客观阐释战时华北各根据地女性婚姻变革及妇女解放的实态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维新思想家关注婚姻问题的一个共同切入点是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讨,然而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个人因素的不同,观点也各有殊异。宋恕的妇女解放思想异常鲜明,他被称为是"近代改良派中系统批判‘夫为妻纲’的第一人,对封建婚姻旧俗的批判及改造是他女权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的婚姻家庭思想主要包括:要求给予妇女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禁止早婚等。宋恕婚姻家庭思想的出发点主要在于对妇女的同情上,这与时人讨论妇女解放时立足于种族的强弱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中共在敌后建立了包括晋冀鲁豫在内的十余块抗日根据地并陆续颁布了新婚姻法规,进行了婚姻改革,使婚姻自由成为了晋冀鲁豫地区处理婚姻问题的原则。但该地区之河南省部分闭塞落后,民众传统夫权意识根深蒂固,经济困顿,基层机构人员执法素质不高,加之政治斗争、抗战大局等因素的牵绊,新婚姻法规在制定、执行以及落实方面和现实执行之间产生了矛盾和裂痕。  相似文献   

8.
婚姻习俗的变革是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互动的结果,婚姻自由政策推行过程中伴随着革命、性别与传统的复杂纠葛。华中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婚姻自由政策与法令,但新政的推行遇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婚姻自由与革命整体利益的矛盾,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乡村习俗的制约,代际、性别矛盾等。婚姻自由政策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革命、传统、性别之间存在激烈的博弈与互动。面对种种制约,根据地将妇女权利的提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尊重旧习惯,利用旧形式,使革命政策尽量与传统习俗相适应;在婚姻变革实践中发挥上层阶级与宗族势力的作用。革命既为妇女带来了婚姻自由的契机,同时也借重于女性的力量;革命既改造着传统婚俗,又受到传统习俗的严重制约。妇女在稍许挣脱传统婚姻陋俗的同时,又不得不服从于革命整体利益。根据地婚俗变革的措施,对当今农村的婚姻、妇女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看作近代新与旧的分水岭,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而婚姻文化作为关系到个人生活幸福与自由的大事,又一次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试从婚姻自由这一侧面分析其表现、悲剧性的命运的原因,进一步阐述虽然传统习惯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并且对人思想解放起着一定程度阻碍作用,但新风气、新思想仍在新与旧、中与西的交糅中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并步履维艰的朝着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争取婚姻自主权为线索,利用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第一手资料,考察了近代妇女从否定、批判封建婚姻,到争取婚姻自主权和实施恋爱婚姻的历史过程。文章提出,戊戌维新时期是妇女反对封建婚姻的起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是妇女批判封建婚姻和呼喊婚姻自由的高潮;五四运动后,妇女从行动上开始了争取婚姻自主权的斗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从法律上确认了妇女的婚姻自由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这两个方面。结婚自由是指建立婚姻关系的自由,离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离婚是夫妻双方依照法律的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正确行使离婚自由的权利,又遵守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规范,使两者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是每个离婚当事者和法律工作者应郑重考虑的问题。对此我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封建政权极为重视婚姻立法建设。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加剧的背景下,国家法定的合法婚姻和民间社会的习惯婚姻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冲突,诸如婚姻论财问题、非法强娶和典卖妻子等行为,都严重违反了国家的婚姻立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明清封建政权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采取了向民间习惯让步的方式,着手对婚姻立法中部分不合时宜的条款,进行了某些调整。同时,民间社会也采取了向国家立法局部妥协的办法,从而实现了国家与民间社会的良性互动,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巩固了封建政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为使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中得到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0年《婚姻法》。该法律虽在内容上对妇女婚姻权益给予了充分保障,但妇女婚姻的真正解放则有待于《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在中央的指示下,各城市对《婚姻法》进行了贯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不少问题。为此,中共中央把1953年3月确定为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在改造干部和群众婚姻观念、加强《婚姻法》的宣传贯彻以及保障妇女婚姻权益等方面采取了多种举措,各城市也都积极响应和贯彻。最终,城市妇女的婚姻自由权益和人身权益得到了保障,新婚姻观也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在婚姻家庭变革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不甘于承受不幸婚姻的城市女性开始逐渐冲破传统的“从一而终”的思想束缚,当婚姻无法维系时,尝试选择以离婚的方式还自己自由之身。但在民国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城市女性自由离婚之路却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女性自由离婚的实现还需要其自身和社会做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析与对比的方法,对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日本历史上旧的婚姻习俗损害了人的尊严,否定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民主化,日本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恋爱取代了过去的包办婚烟。现在,日本人的婚姻又出现了多样化,这虽然标志着日本社会民主化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元代爱情婚姻类杂剧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这种爱情模式的出现与封建礼教文化严厉压制人性有着密切关联。封建礼教只能禁锢人的行动自由,却无法约束其正常生理发育与渴望自由的欲望的产生。另外,一些文化意象的频繁出现也有着其自身的象征意义,值得玩味;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也是"一见钟情"模式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源流》2012,(10):31-31
1927年11月28日是海丰学宫和"东仓埔"建筑功能和历史含义的分界岭。这一天,这一座建筑群易名红宫红场,成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1927年10月,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继4月和9月两次武装暴动后,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10月25日,彭湃发布起义命令:...  相似文献   

18.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领导下的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在政权体制上也由苏维埃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制。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体制,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形式设置上,基本仿行与衔接国民政府的相应政体。但在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的运行模式上,陕甘宁边区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苏维埃时期的体制。可以说,陕甘宁边区的政权体制融合了苏维埃体制、国民政府政体及西方议会制度的各种特点,从而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一种新的政体模式。陕甘宁边区的政体模式为新中国政权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原则和基本经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体制的雏形,并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实现民族独立、恢复国家主权成为国共两党和中间党派的共同诉求,各方在共同目标下,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在自身建设、政权建设及对中间党派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看似强大的政权下隐藏着党员素质下降和专制腐败的忧患;中共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的"三三制"是名副其实的民主政权。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运动(韩国)尹美英一、婚姻自由的要求在传统的宗法社会里,女子对于自身的婚姻大事无权决定,离婚更是男子的特权,女子唯一的义务只有“顺从”而已。清末以后,西方婚姻自由的观念传入中国,部分知识阶层人士颇受影响。因而对于婚姻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