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战后日本现代儿童文学出发期发生的一场深刻而重大的变革——“童话传统批判”。本文认为造成日本战后儿童文学危机的既有来自出版资本家的外部压力的原因,也有儿童文学作家主体性上的内部原因。为打破这一危机,“少年文学宣言”派和“儿童与文学”派不约而同地对以小川未明的童话为代表的日本童话传统进行了批判。这一从创作方法上作出的批判与同时期的创作儿童文学出现的转机一起,成为日本儿童文学走向“现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对“童话传统批判”的评述,给中国儿童文学的探索以某种借鉴是本文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
巴蜀儿童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上一世纪 2 0年代起 ,郭沫若、巴金不但以童话的创作与翻译震动了巴蜀 ,而且以其独到而充满个性的理论研究影响了全国儿童文苑。在他们的带动下 ,从 3 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巴蜀大地一直不乏为孩子创作的文学新人产生。历经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断层之后 ,与孩子久违了的巴蜀儿童文学得到复苏。儿童诗作为巴蜀儿童文苑的龙头 ,全方位带动了童话、小说和科学文艺、幼年文学的创作。巴蜀儿童文苑呈现出一片灿烂夺目的迷人景观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①具有浓厚幻想色彩是童话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最重要的特征,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和其它文学样式相比,童话的幻想性质已经大致规定了它不擅长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不增长如实精细地描绘让会生活事件和情景。如果非要如此不可,童话就不是童话,就失去了童话那特有灼神奇的就力。童话所具有的幻想特色,使得童话逻辑成为儿童文学理论上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幻想和现实的关系。这个问题本身是极易回答的。虽然幻想是一种特殊的想象,更多地超越物我的界限、时空的界限,更…  相似文献   

4.
八九十年代的新潮儿童文学回归“五四”,继承了“五四”儿童文学“以孩子为本位”的传统精神;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的儿童文学的分类,直接激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重建人的意识、塑造未来民族性格,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与作家的人文担当。这三方面的合力,直接促进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童话是打破中国儿童精神藩篱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体裁,其鲜明的儿童性赋予了儿童以灵性和人性之美.浪漫的幻想氛围凸显自由奔放的儿童精神与意志.呈现出诗意化的美学品格,从而完成了中国从古代童话到现代童话的历史嬗变,标志着中国文学童话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7.
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与童话的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童话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最理想的文学载体 ,二者有先验地相通之处。他反对艺术模仿现实 ,以想象和虚构构筑其叙事文学 ,这正是童话的灵魂。他极力渲染美与丑、灵与肉的尖锐对立和冲突 ,正好契合了儿童二元对立的观念世界。他极力营造浪漫、富有诗意的氛围 ,与童话文体风格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玄发朱颜吟断肠之曲──五四后期悲剧文学论张晓明纵使具有几干年的文化底蕴,从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角度观照五四文学,它依然处于文学发展的幼年阶段。幼年儿童理应该是幸福的,拥有一个充满阳光与鲜花的生长环境。然而,五四文学面对的却是满目疮痍的现实,浪漫与温情转瞬...  相似文献   

9.
童话本身就是真善美的文学,它传递着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特征。童话以其幻想的特征及独特的表现手法,接近儿童的心灵,吻合儿童的思维特征,有助于儿童的人格培养、情感教育,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儿童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童话,当它开始在文学部门中出现的时候,它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儿童读物中,从来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儿童们热烈的欢迎。现代的作家们,在继续整理民间童话的基础上,发展了童话的各种新的形式:艺术童话、科学幻想童话等。把童话的整理、改写、创作,作为繁荣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文学的任务和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童话,扩大了儿童的社会的眼界,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异,发生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所倡导的主旋律,而学前儿童是创造潜能和创造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把文学和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儿童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从儿童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和快乐情绪三个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但也要注意讲述童话的环境创设、语言和幼儿的表象积累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70年代末迄今将近20年间的艺术发展是格外引人注目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中,中国儿童文学创造了自己富于激情和想象力的艺术岁月。很显然,对于这些岁月的回顾和考察可以借助很多不同的视角——其中,当我们从文学分类学的角度来分析近2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迁移轨迹或创作发展大势时,我们会发现,少年文学的艺术探寻和美学创造的萌动与活跃,少年文学作为儿童文学艺术家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部族之身份意识的明晰与自觉,几乎构成了串连这些文学岁月和发展断片的最基本的历史线索。作为大体上可算是这一历…  相似文献   

13.
近年儿童小说的又一个显著变化,便是突破了儿童小说封闭的框架格局,努力向整个文学大潮靠拢,从儿童文学的审美特性出发,广泛吸收了包括西方文学在内的许多新颖的艺术表现方法,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魔幻手法在儿童小说中的运用便格外引人注目。假如按传统的观念,魔幻手法本是神话和童话的专利品,因为魔幻手法本身就意味着神奇、变幻无穷,自然为从属于幻想文学的神话和童话所青睐。那么,魔幻手法如何会出现在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与审美     
逻辑并不枯燥。逻辑能够造就美。文学中有着逻辑美的鲜花。不符合语言逻辑和生活逻辑的作品难以称之为文学。逻辑推理在文学创作中往往是作为美妙的思维程式出现的。逻辑并不意味着枯燥的概念和乏味的推理 ,它在整个艺术世界中时时闪耀着美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童话文学翻译是他文学翻译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鲁迅文学翻译的方式还是主导思想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童话翻译的方式和主导思想.鲁迅的童话翻译活动中,有不同于他翻译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直译与硬译中兼顾顺迟、适应儿童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语言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文学总是违反自然逻辑,而遵循“心理逻辑”。本文论述了文学写作在性格逻辑、艺术真实,情节巧合和怪诞等方面的心理逻辑的规律,即服从于审美心理的情感趋向、意愿趋向和“本我”趋向。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的领域里,再没有另一种文学样式会比儿童文学更具有明确的读者规定性;儿童文学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从接受者这个角度来对文学进行规定的。在此文范围内讨论的儿童文学,是指儿童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之后,为儿童创作的供儿童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传统的民间童话和传说,文学领域内最初并非为儿童创作而后来被儿童据为已有的文学名著,仅作为成功的例证而被引用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鲁迅认为“《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后来我们大都把这条路理解成为现实主义的道路,有人甚至将其命名为“稻草人主义”。无论是从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还是从《稻草人》这部童话集内在特性来看,都可以衍生出这种说法。惟其如此,我们不能将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稻草人》当作童话来看待,因为它所遵循的是事理逻辑而非情感逻辑,并且缺乏童话中的必要的行动性因素。对“稻草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童话创作想象力的伸展,我们今天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图文缝合”作为文学生产与接受的基本方法论,是以提升文学接受效度为目标的理论探索。文章立足于系统科学认识观,以接受美学思想为理论框架,探究从“语图互文”“期待视域”到“图文缝合”这一文学生产与接受系统效应的发生逻辑、内在理路与研究价值。本文意在突破单一学科逻辑囿限,对文学接受展开跨学科的理论推绎,以期获得更为宽阔的时代研究视野,引发更多有益于促进当代文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童话创作走出困境,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是5月21日至23日的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的全国童话理论研讨会上的中心议题。这次会议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韶关市文联联合主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校蒋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14省、市的5O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