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治理是一个事关天下“公私之交”、社稷“存亡之本”的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诸如“治理”“治术”“治具”“治法”“治政”等思想一以贯之,形成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治理思维,这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特的。对于中国传统政治而言,治理本身就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政道和治道。中国历代诸子也大都将治道或政道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加以探讨和实践。纵观中国传统,所谓治道或政道,就是“因循而治、杂采诸术、阳儒阴法、以道御之”。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诸如轻重、刑名、礼乐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的中国治术或政术。  相似文献   

2.
<正> 经过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之后,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企业中厂长的“中心”地位将被党委的“核心”地位代替了,甚至怀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小说起源的诸多学术观念存在起源绝对化的问题,原因是忽略了对小说发生过程的研究。“采”对于“诗”具有发生的意义,古小说早期之“缀”、“采”与“采诗”之“求诸野”其发生相通,故“采”对于古小说也具有发生的意义。考察古小说发生过程,从其产生就与“采”相始终,“采”成为古小说的一个“观念”。采录也成为古小说最主要的写作姿态,这决定了古小说的民族特征及文化成因:内容上“博”、“杂”;在结构上崇尚“小”;创作时持非正统心态。  相似文献   

4.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明清时期 ,是其发生演变并最后终结的时期。虽然从形式上看 ,中外海上交通的道路并未如古代陆上的“丝绸之路”那样因阻断而荒废 ,反而借着西人的东来殖民而更趋畅达和兴盛 ,然而中西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却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传统模式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日渐让位于隶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中西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国际反动势力始终没有中断对社会主义各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随着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东欧国家的变化,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大有高潮迭起的势头,以致帝国主义的吹鼓手们狂妄的预言,在根据历史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共产主义最终将寿终正  相似文献   

6.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1988年秋冬与1989年春夏之交,一些人以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为名,写文章,做报告,出《新启蒙》丛书,煞有介事地大讲“救亡中断了‘五四’启蒙运动”,致使“五四”反封建的斗争任务至今未完成,因而需要再来进行一次反封建的“新启蒙”运动。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带有很大的蛊惑性和欺骗性,有必要予以辨析,以澄清是非。  相似文献   

7.
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大,孩子感冒发烧成了年轻父母的一大心病。如何看待孩子发烧?怎样应对才算科学?且看本文为你解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到1989年春夏之交,文艺界一些人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歪曲攻击达到高峰,其文章之多,声势之大,语言之恶毒为解放后所仅见。而在这片鼓噪谩骂声中,其攻击的焦点又集中在他们所咬定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核,即所谓“政治实用功能”“政治工具论”及其“反美学倾向”上。有人说:“《讲话》(指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从“世妇”之称谓看今古文经说之异同陈建(香港中文大学)“世妇”一词,颇见于先秦文献之所载,其中以《礼记》、《左传》、《周礼》三书出现较多;从此词结合古代之史实及官制,正可窥见我国自先秦以来即有颇为完备之“后妃”制度。可是古代学术上素有今古文经学之争,...  相似文献   

10.
保定,在明清时期素有“三辅之长城”、“京师之股肱”的称号,是京南人文荟萃的重要城市。市内有著名的“上谷八景”。在八景之中,诗情画意融合的最好的,还得说是“莲漪清艳”。莲漪清艳即是现在的保定古莲池。它座落在保定市中心,全园占地130余亩,虽然规模不大,可是却有山水之胜,林壑之美。 保定古莲池的黄金时代是在乾隆时期,这是它成为宫廷园林的历史转折。但是它的创建历史可以说是很古老的 古代的保定,市区内多水,一亩泉和鸡距泉水贯串纵横,弥漫澄泓。金末元初时期,市区之内十分之四是水,元好问在《顺天府营建记》中,曾说保定“当夏伏之交,荷芰如绣,禽容与内,飞鸣上下,若有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网可得鱼,风雨鞍马间令人渺焉,有吴儿洲渚之想……。”可见保定在当时是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地方。元代学者郝经写的《横翠楼记》中,也说保定有“江湖之色”。 唐代是诗人、画家辈出,艺术独放异彩的时代,与诗画息息相关的园林艺术也甚为发达,所以泉流纵横的保定,就成了“腴家鼎族”修建离苑别馆的理想地方。据现有资料看,莲池的主要建筑临漪亭,就是在唐代上元年修建的,并独擅佳胜,以至名留千秋。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主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表现形态已经不再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性格典型",而是源于生命本体的"气质类型"。在传统西方文学叙事所带来的卡通式的人物世界,里面满是傀儡、木偶般的"英雄"、"巨人";在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中,"英雄"陨落了,"巨人"坍塌了。西方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现代演进,显然是从自然主义文学这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而展开的重要文学思想,即“自然”论文学观,这一文论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其中,钟嵘及其《诗品》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批判诗歌创作热衷“用事”、讲究“声病”之风,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崇尚“自然”而不废文采。其理论取向与刘勰颇为一致,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3,16(6):5-12
鲁迅先生首先提出了魏晋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后来的文学史界采信并发展之。考查中外各种文学史著。“文学的自觉”都是经过许多次。中国文学史在魏晋前后,至少还有四次“文学的自觉时代”,即先秦“摆脱巫文化束缚的时代”,中唐至宋金“摆脱文人垄断的时代”,明清之际“注入市民意识和市民精神的时代”,“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学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高玉 《河北学刊》2008,28(1):104-109
"懂"是现代文学理论范畴,是理性主义的产物。中国古代文学欣赏不以"懂"为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把"读"和"解"进行了区分,"读"和"解"都属于文学欣赏活动,但"读"比"解"更具有根本性,没有"解"仍然可以欣赏,并且不影响欣赏的性质,但如果只有"解"而没有"读",即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体味,那就构不成欣赏。中国古代的"解"主要是文意上的,它与现代文学理论中的"懂"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古人的论述和今人的研究中 ,述评了六种“意境”说。指出这六种“意境”说的合理性和缺憾。本文认为意境是人的生命力开辟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是在有读者参与下创造出来的。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生命力”的活跃是意境的基本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的呼声源于对历史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思维模式的不满。当前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整合与转型意味着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 ,确立文学史写作的现代理性精神 ,从而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者与批评者揭谜@李雪菲$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西安710065~~~~  相似文献   

18.
李树榕 《阴山学刊》2007,20(4):27-30
"草原情结"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种强烈的带有自豪感和责任意识的"文化认同"。里快的长篇新作《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通过草原英雄的倾心打造,草原文明的自觉认同,草原景观的审美再现,草原风俗的历史回顾,草原民族的心理展示,呈现出挑战自我的文学勇气和文化自觉,更重要的是在表现"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的草原文化精髓时,讴歌了坚持正义的"大原则"、天人合一的"大秩序",以及草原文化充分的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延展性和鲜明的时代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古船》的人学蕴涵在其思想意义的诸多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中的人物形象不但是作品形式构成的主角,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意义构成的主角,是作者极力思考的核心内容。作品文以载人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自身上。《古船》的人学蕴含是其区别于同期作品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