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通过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介绍,并结合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食品营养检测》实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在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超星学习通平台下《食品营养检测》实训课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文借助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运用线上教学环节与线下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隧道工程B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的各个环节,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价作用,也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助于实现培养合格工程管理高级人才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3.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实践性强、操作环节多等特点。“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后,不仅解决了以往教师授课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少、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解决了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学习全过程的问题。以打造“两性一度”“金课”为目标,对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重构,将微课、情景教学、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结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活动-评价与反馈”的联系,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文初步构建了由“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及“评价与反馈”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三级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混合式教学主要结合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是后疫情时代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该文以超星学习通在课程中的运用为例,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特征,并介绍了超星学习通;其次,深度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最后,从突破信息技术运用难关、摆脱传统教学管理束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方面论述混合式教学对传统教学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超星学习通智能移动教学平台通过将网络与传统教学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推动教学向前发展,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移动学习平台与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保险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教学理念引领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该文依托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围绕“教、学、做、评”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平台、两条路径、三个环节、四类课堂”多维度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探索新时期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线上教学平台,优化网络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全程知识点微课化;通过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和线下练习、分组讨论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式及探究性的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医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慕课资源作为一类互联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立足慕课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该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依托慕课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果蔬贮藏运销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食品科学专业的创新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果蔬贮藏运销学建设为依托,分析采用超星“农大伝”线上教学平台辅助线下互动式教学的优点,引入翻转课堂,探索结合科研案例进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运行模式,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学过程,为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回顾南京工程学院基于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实施教师培训的实践,以构建“研训用创”的进阶式教学能力提升体系为目标,通过利用“一平三端”和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实践和探索提升高校教师混合式培训实效的路径,并为持续优化改进教师培训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针对基础日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如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值得思考与尝试。该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化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生命科学教育与国际前沿接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积极依托现代化的信息工具,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基于超星学习通+QQ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式,开展生物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后疫情时代开展相关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线性代数课程特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该文基于智慧树线上教学平台,建立“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从智慧树功能模块设计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从创新教学模式、角色发生转变、数据分析等方面展现了实施效果。通过教学创新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借用学习通与BOPPPS模型,以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这一教学主题为例,对学习通+BOPPPS模型的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展开探讨。该文首先对学习通+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展开论述,随后以“货币时间价值”这一主题教学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对学习通+BOPPPS模型在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相关结果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将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医工交叉的复合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此,结合医学院校实际以《医学仪器原理》课程为试点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其与教学深度融合.利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构建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评价阶段全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课时减半,经过一...  相似文献   

17.
借助超星学习通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课前准备、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展、考核评价等环节中,既有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科院校幼儿园管理是推动幼儿园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课程。该文通过基于“实践取向”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二维三阶”混合式教学,运用学习任务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整合幼儿教育人力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展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确保幼儿园管理课程建设质量。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高校教师还需加强学习,提升数字素养,改进实践方式,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工程伦理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构建以概念与方法、规范与责任、社会治理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探索课下自学、课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场景叙事法对经典案例进行改编加工,建立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量化课程考核体系。这些有效教学方法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专注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该案例以混合式教学理论、项目式学习理论、表现性评价理论为依据,针对自主研发的"人机工程学"慕课教学资源和中国大学慕课SPOC平台,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表明,该教学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