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探索以提升工程能力为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开展数电实验.以一个小型数字系统为主线开展项目化实验教学,将数字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包含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关键知识点的单元电路,以一个单元电路为一个实验单元,在完成所有实验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组装联调,最后制成该数字系统.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构建数字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培养要求,探讨了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新的教学策略紧紧围绕分析化学"量"的概念,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探索了可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沉浸式教学情境,新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落到了实处,并借助文献阅读和问题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化工原理实验是辅助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秉承其"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结合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现状,设计了支撑毕业要求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课程目标.提出了采用SPOC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借助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完善考核制度等教学改革措施,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大化成长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化工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新建构主义和"井巷工程实验"的基础上,按照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七个关键词,通过教学情境构建、工作任务的写作与交流、成果创新与意义建构对"井巷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将思政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井巷工程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他相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为例,基于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4个方面探讨了在“双碳”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引入综合性虚拟仿真软件、增设碳减排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双碳”目标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仪器集成化程度高、缺乏自主操作和创新思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支撑等不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该文以工程热力学实验为例,基于现有仪器设备条件,开展任务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任务为主线组织和调控实验教学,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营造学生独立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场景。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对医学生的培养表现为注重传统知识教学,忽视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该文在不改变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施过程的优化,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契合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电子技术授课对象,遵循工程教育理念,在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模式、实验教学手段、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一套以多元化的教学培养目标、多维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多视角下的评价考核体系为指导思想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策略.实践证明,该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SPOC平台的优势,构建大型数据库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多元化教学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的革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时高效地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多个角度对教学进行实践改革,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华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深入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教学科研平台支撑体系,充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毕业目标达成,以期为其他地方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爱民 《学术交流》2006,8(6):133-13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其庞硕的学术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理念。他认为,剩余是交换的基础;垄断是智慧的象征;货币是国与国之间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所有致富方式中高利贷是最违背自然的;在孤立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有其比例问题;如果增加一较小的单位使整体的好处大大增加,就是一个较为合意的东西;行政当局要考虑普遍公平的规则和国家的福利。这些经济思想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货币理论、供求均衡、边际效用、效率与公平分别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雒莉 《唐都学刊》2000,16(4):90-92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的六首梅花词与历代男性诗人所写的梅花诗词的对照分析,指出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视角及独特的感受状写梅花,使词中所写之物与所抒之情水乳交融,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回顾,依据不同学者对空间理论内涵的不同理解及由此形成的在乡村空间研究取向上的差异,把相关研究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乡村空间变迁的机制与逻辑的研究;二是多元视角下的乡村空间研究.这两种类型的研究涵盖了当前乡村空间研究的基本范畴和领域,可为认识和研究乡村空间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多元化视角.同时需要看到,现有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无法从整体上构建乡村空间变迁逻辑的解释框架、对相关中层理论缺乏提炼等问题,这对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长期以来被美国广泛使用,许多研究经济制裁的美国学者对它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功能,以及对外经济制裁在美国未来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会继续把经济制裁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工具在国际事务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洪耀辉 《学术交流》2005,(2):172-176
由于沈从文推崇超政治文学观,人们都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位远离政治的追求纯艺术的作家.而事实上,身处特殊政治文化语境的沈从文,同样会不时地显露出与当局对立的政治倾向,他的文学观也并非一味排斥文学的政治功用,其平静冲淡的艺术文本中一样隐藏着作家的政治意识.所以说,沈从文并未真正超脱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16.
郝柳 《唐都学刊》2001,17(3):115-11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思想,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及其理论依据。他一生中身体力行,倡导美育,实践美育,为近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和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5,(5):142-145
从媒介文化发展的视角看,网络出现泛娱乐文化倾向,张扬感官满足,悬置人文理性,忽略历史与社会意识,使网络文化缺少应有的理性深度、历史维度及超越精神。网络媒介技术以主体感官为主宰对象的功能偏失,使网络主体对技术效果尤其是感官满足效果产生依赖与迷恋,从而削弱了其文化反思能力、否定能力及超越能力。网络传媒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集中体现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化。网络泛娱乐倾向中的文化偏失提醒我们,网络文化亟须加强人文理性建设,走出娱乐至上的文化误区。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是从价值上对教育的一种限定,使教育建立起对人性的依赖。人性假设的最大意义是使教育有一个人性的边界和稳定的基础。人性假设意味着教育确立了自己特殊价值立场,有了这个立场教育不会轻易受世俗压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干预。教育的人性假设必须以人的美善本质为前提。对人性的信任,这是教育人性假设的基本条件。没有对人性的关善假设,没有对人性的真诚和期待,教育就不可能把人性作为依靠的力量,从而也将最终失去自己内在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林定忠 《唐都学刊》2002,18(4):71-73
生活世界问题是胡塞尔后期哲学的中心问题 ,有关于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社会政治、历史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析胡塞尔生活世界观念的层级性的交互主体性建构特征 ,有必要澄清生活世界概念之内涵及其普遍哲学概念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