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冬梅 《社区》2005,(14):18-18
“家帮家、邻帮邻;遇纠纷、调解灵……”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上街街道4个社区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社区中上至60岁的老人,下至上小学的孩子,人人都知晓社区中的“三字歌”,有谁违背了“社规民约”,立刻有人编成“三字歌”加以批评,有人做了好事也会在“三字歌”中传送。久而久之,“三字歌”成了社区的一景。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弄堂里念起来。有的过路人听了,还专门抄了下来“,我们那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带回去给大家提个醒。”上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准备将“三字歌”印发到家家户户。“‘三字歌’共有34句,最早来源于蛟池街社区,现在已…  相似文献   

2.
“村改居”社区作为由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社区,它有别于传统的农村社区,又与现代城市社区存在一定差距。“村改居”社区的居民存在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知识技能不完备、个体政治诉求被忽视等问题。需要从培育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构建特色自治制度、协同立体政治参与管理、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来提高“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3.
杨国林  杨民权 《社区》2009,(25):49-49
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了破解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的难题,打出“组合拳”,念好“六字经”,高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六字经”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杜丽丽 《社区》2015,(15):8-10
2012年5月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后,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将开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在社区构建了以“枉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基本构架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了“党政力量主导、治理结构合理、居民立体自治、社会资源共聚、服务网络支撑”工作格局的形成,走出了一务“解放”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  相似文献   

5.
张民巍 《社区》2002,(11):5-9
当我们把一个社区称作是“文明社区”的时候,它可能具有这样一种涵义:“文明社区”是对一个社区的先进状态和先进水平的基本评价标准,它体现的往往是某种社区发展理想目标的共性和特征,它对于其他的社区富有本功能,从一开始就把特色文明社区划分成六大类型:以社区党建为基础培育风范社区、以社区教育为目标培育风雅社区、以社区文体活动为主主抓风华社区、以突出社区服务为根本促进温馨社区、以社区环境为依托培植绿色社区、以普遍的典范意义。杭州市的江干区,本来是浙江省的社区建设实验区,在经历了社区规模调整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工作以后,…  相似文献   

6.
奚正喜 《社区》2002,(17):18-19
芜湖市新芜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突出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他们根据各社区区域资源分布,结合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分别培育和建设了7个标志型社区,即:“社区治安标志区”、“社区文体教育标志区”、“社区党建标志区”、“社区服务标志区”、“社区保障标  相似文献   

7.
周林 《社区》2009,(19):33-33
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根据辖区资源配置实际,通过实施“精品+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打造文化生活品质社区。“精品+特色”模式的主要做法1.纵向联动,构建“114”社区教育组织领导网络。“1”即街道社区学校,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分管领导为主任,街道宣传、文化、工青妇残等职能科室与群团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朱瑛 《成才与就业》2013,(17):14-19
以往"一街一品"的含义,仅仅是指某一街道拥有一项独具特色、广受好评的教育活动,或是拥有一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在今天,"一街一品"四个字,已经有了新的内涵。比如,徐汇区辖区内的13个街道(镇)所打造的社区教育品牌,其中的"品"是街道(镇)将社区教育与辖区内的经济、文化发展充分对接起来,围绕街道的历史积淀、人文特点和发展思路培育特色品牌,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社区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呈献全方位、高水平的文化服务饕餮大餐。  相似文献   

9.
“汉语文教学法”的“汉”字,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实这个“汉”字非常重要,几乎可以说是它的“灵魂”。因为汉语文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语文的特色、个性,有关的教学理论、方法理应重视并体现这种特色、个性。汉语文教学法的特色、个性基于汉语文的特色、个性,然而近些年来我们却似乎比较注重“拿来”,“汉”字则被淡化甚至被抹煞了。由于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对于汉语文的人文精神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西化”的倾向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村改居”社区是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化的产物,社区内部公共空间、治理结构等在发生巨变后,社区治理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为落实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实现构建社区治理体系的政策目标,将辽宁省某市S“村改居”社区作为研究主体、具体化的公共性作为切入点,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精神、社区公共参与、社区公共交往、社区公共认同5个维度,阐述S村转变为S社区过程中社区公共性弱化的表现,社区公共性重构工作需要社区提供居民开展公共生活的公共空间、创造公共交往机会、保障居民公共参与的权利、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王辉 《社区》2014,(27):14-15
济南市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高规格组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立足济南实际,不断探索,创立了“以培育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以公共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为手段,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的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黄玉茹 《社区》2016,(18):35-35
为做好城乡祉区协商工作,让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领袖了解“协商什么、和谁协商、如何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问题,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近日开展了“协商议事共建社区”系列讲座第一讲:培育议事能力加强社区协商。  相似文献   

13.
夏宪忠 《社区》2009,(22):48-49
我是2006年通过参加上海市第八次居委换届选举走上社区岗位的,现担任浦东新区潍坊街道谢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职务。3年来的社区工作经历,使我感触很多,虽甜酸苦辣五味俱全,但要说实话,还是“甜”字当头,这也许就是支撑我坚持将社区工作进行下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向林 《社区》2013,(3):10-10
社区建设是循序渐进的,不可一蹴而就的,更离不开人的参与和人的发展。一个好的社区,往往都有那么几个“灵魂人物”或“精神领袖”,他们引导着社区价值体系的构建,影响着社区先进精神的培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组织开展寻访“社区达”活动,吸引了广大居民的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区建设关键是要增进社区和谐力:协调居民关系,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社区稳定,增进和谐。提升社区服务力: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社区自治力:培育自治意识,强化自治力,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形式。强化社区学习力:转变学习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搭设学习平台,构建学习体系。锤炼社区创新力:更新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打造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全面进入“治理时代”。新时代,在“国家-政党-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明确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各类主体的“多元共治”格局,展现“国家统合社会”的实践图景。新时代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定位与治理实践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政党治理的现实要求,以此适应中国特色社区建设,进而提供社区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区学派的突出特色是以“社区”作为具体载体来透视“社会”或“国家”,通过“小地方洞察大社会”的方法论,希冀从“有形村落”认识“无形中国”.研究社区、超越社区,“有形”过渡到“无形”的社区研究路径,既是学术场域的内在传承动力所致,又是中国学人的学术责任和国家情怀使然.中国社区研究可以通过渐进式的三个步骤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步认识“无形”中国.文章通过对中国社区研究史的回顾,试图回答社区研究从有形社区到无形国家之间的学术追求究竟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以及当前学人何以可为,并反思“有形”过渡到“无形”,究竟是“学人宿命”还是科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玉珍 《社区》2012,(28):14-14
创先争优要创出特色,争出水平,必须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党工委引领各社区党支部,以创建“排行榜”增动力、巧牵“五厅手”聚合力、打造“邻里情”添活力,暧心服务零距离,催开社区和谐花。  相似文献   

19.
胡跃忠  贾云  邓丽娜 《社区》2014,(12):15-15
“小桥流水人家”是姑苏古城的特色,但也是社区建设的瓶颈,因客观条件所限,江苏省苏州市17个街道171个社区中能在办公场所、硬件建设达到“三星”标准的委实风毛麟角。多年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居斗室而理万机,步陋巷而慰百姓”,但关注他们“小场所、大作为”的社区实践,也就解密了姑苏社区建设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2,(17):1-1
欣观社区建设今日之形势,已是热潮泛起,你追我赶。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遍布神州大地。典型之好,令国人赞叹,“洋人”惊叹。典型之花已飘香四溢。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社区建设如何从点到面?“星火”能否“燎原”?!社区建设需要“星火”,“星火”的作用在于“燎原”。如果将社区建设的典型比作“星火”,那么,社区建设从起始到发展,都需要这些“星火”引来“燎原”之势。这就是常讲的榜样的推动力量。事实也正是这样,社区建设之所以迅速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居民群众欢迎、全社会上下认同,一个重要原因,是透过典型,领导看到了社区建设在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