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以我校学生为例,调查分析高职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现状、依赖及对个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现场访谈与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调查问卷、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访谈自评问卷.结果受访高职医学生每天累计使用手机一半的时间花费在社交媒体App和娱乐上,100%使用微信、QQ,在睡前、醒后、课间、课上等重要的时间段,手机-社交媒体使用占用大量时间,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检出率为20.9%,若将其手机剥夺、或其连续长时间使用手机后相当部分学生在身心多方面有不适症状,"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题严重,这在性别、年级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息化时代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过度依赖则影响其身心理健康、正常社交,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亟待尽快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媒体奇观现象在人类社会与历史渐进过程中的一种凸显.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相关研究也印证和辉映了这一发展轨迹.媒体奇观现象的相关研究源起于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象",在"视觉中心主义"传统下建立起来的"视界政体"中,表象在技术的助推下成为一种"全视机器",成为以蒙蔽和诱惑等方式束缚和压迫人类的新的枷锁,对其抵制、反叛、颠覆与重建就变得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转向的过程中,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理论表征了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叛逆的激发.凯尔纳和他的媒体奇观研究,是在德波的悲情沉淀后将这一理论引向更理性、更具建构意义的一种新的出发.这一理论体系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媒体奇观研究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3.
禹红 《学术交流》2005,(6):172-174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媒体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因此,挖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价值,使新闻价值实现最大化,已成为各路媒体记者的立身之本.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走"三贴近"的路线是一条重要途径.媒体新闻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被受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4.
应慎用"幸福指数"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在媒体和各级官员的话语中,频频出现"幸福指数"或类似的表达.其实,作为"舶来品"的"幸福指数",相当程度上正被众多的媒体和官员误读.幸福指数不可能替代GDP,幸福指数不等同于幸福感.为了避免幸福指数的运用走向异化,必须审慎看待幸福指数.幸福指数不应成为政绩指数,走向形式化和庸俗化.科学发展观是对唯GDP是重的片面发展观的胜利,应成为各级官员自觉的行动指导.  相似文献   

5.
大众话语中的母职与性别议题是研究者把握母职意识形态、了解女性生存现状的重要语料。运用母职与性别分析框架,通过对有关丧偶式育儿的学术文献、大众报刊、新闻报道以及公众在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中的讨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在"替母亲发声"的表象之下,丧偶式育儿不仅蕴含着精细育儿、育儿责任内卷化的母职困境,还隐藏着矮化女性气质、对相关困境进行性别化归责与归咎的性别焦虑。导致这一话语陷阱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当下育儿社会支持的不足与性别刻板印象的桎梏。  相似文献   

6.
在后疫情时代中,虽然情况趋于稳定,但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的复杂多变还是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也在变化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通过综合讨论辅导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临的工作挑战和高校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辅导员在"后疫情时代"学生正常返校后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为"后疫情时代"辅导员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蔓延的"污"文化,人们的意见莫衷一是.它是对立于官方文化的民间文化狂欢?还是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堕落?由这两种声音延伸出大为欣赏并听之任之,抑或是惊恐不已而力主管制的差异姿态.然从景观批判维度而言,市场机制及媒介宣扬潜移默化中塑形的身体景观引动了欲望阀门的松懈与下调,乃是"污"文化的总污头,网民在私人媒体中自发的污词创造与传播则成为推波助澜的重要浊支.鉴于源头的媚俗及支流的浅薄,推行去"污"文化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包括学生主观兴趣不足,还包括课堂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该文在行动学习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专业目标和创新创业目标,发挥项目驱动教学与行动学习各自的优势,将一种新的整合式情境教学方法——"项目+行动学习法"(Project Action Learning)应用到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并对应用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对于探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就其本质而言,女山人与女帮闲均可归于职业妇女.若细加比较,两者则又稍显差异:前者凭藉自己的文学或绘画才艺,在大家闰秀的闺房或官宦夫人的内室作伴;后者则凭藉自己的辩捷之口,或者说依靠自己特殊的职业,出入于官宦家庭的内室,从中帮闲.有才女子的山人化,以及"三姑六婆"的帮闲化,显然是明代妇女社会的特殊现象.丫环、三姑六婆、篦头汉子是明代妇女对外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一至晚明,女山人、女帮闲的出现,并进而取代丫环、篦头汉子,成为妇女社交的主要媒介群体,形成了更为新型的妇女社交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且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按照同一模式进行培养,无法满足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前8%的学生组成拔尖人才班,开展"专创融合"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12.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就厨川白村研究而言,目前中国和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用"现象"与"本体"来加以归纳.一般认为前者的研究与比较文学有关,后者的研究与国别文学有关.在我看来尽管它们研究的内容不同,但背后都有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而且是可以融合打通的.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王露璐 《唐都学刊》2013,29(5):6-10
“政策性离婚”是指因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出现的离婚现象,其实质是通过假离婚等非常规方式规避政策的限制,以实现个人或家庭利益的最大化。诱发“政策性离婚”的伦理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至上导致的婚姻伦理关系的淡化、道德监督缺失带来的婚姻主体道德责任的弱化以及制度伦理失范引发的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化。为了减少“政策性离婚”等类似社会现象的发生,必须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坚守婚姻的道德底线;健全道德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生活的规范化;推进制度伦理建设,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钱大军 《求是学刊》2013,40(5):94-100
权利本位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即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也备受质疑。权利本位理论中的权利主要是作为"类"存在的普通的民众个体的权利。因此,权利本位理论是为个体权利保障而构建的理论。权利本位理论不仅包含普通民众或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包含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造成权利话语恶果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权利本位理论,而在于没有适格的人或者说是没有恰当权利文化的人。权利本位理论与实践并非脱节,而且与刚性维权没有必然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新经济”的讨论不绝于耳。赞成者称之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者新的“经济时代”;反对者称之为“伪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认为是媒体炒作的产物,严肃的学者大多不屑置喙。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经济”?是弃之如敝屣?还是通过认真的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它所隐藏的丰富内涵?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潘昌龙 《日本学刊》2001,(4):112-123
一1 8 74年 1月 (明治七年 ) ,福泽谕吉在《明六杂志》第 2号上发表《学者职分论》一文 ,同期还发表了加藤弘之、津田真道、西周和森有礼的同一内容的文章。从行文意思来看 ,明显是福泽的观点在前 ,而其他人则是针对福泽的文章来反驳的。看起来 ,这一题目在“明六社”内已先有讨论 ,付诸文字只是公开化而已。福泽的文章是收入《劝学篇》中的一篇 ,是有体系、有系统的论述 ,其他人当然也不是仓促应战。这场文字之争 ,其意义绝非几个文人在争辩一个学术问题 ,它事关日本维新事业的大局。这场“论争”为后人观察和研判日本的启蒙思想或思想的近…  相似文献   

20.
黎业明 《唐都学刊》2005,21(2):61-64
<孟子>"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颇难理解,历代注解<孟子>的学者对此多采取回避态度.在已有的解释中,以王夫之的解释为最具启发性.不妨试着将"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句的"终"读为"众",则其意可分别解释为"乐岁则众得以身饱"、"乐岁众依然身受其苦",上下句文也就自然贯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