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受到国内外高校的普遍重视,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尤为重要。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价、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基础研究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对其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专业案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以达到培养工科研究生综合应用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决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不一致、未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该文通过教学目标分层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结合重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对控制工程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初步的改革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检验高校教育成败等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商科人才.该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原子物理学》课程是高校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后续学习量子力学及固体物理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较多较杂,但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线上教学资源的蓬勃发展为此提供了教学改革方向,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  相似文献   

5.
刘亚 《社会工作》2023,(5):67-79+107-108
社会工作伦理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教学目标、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亟须改革。随着高校对创新教育的不断强调以及应用戏剧在教育界获得更多的关注,将应用戏剧与专业伦理教学相结合成为有意义的探索。本文基于专业伦理教学中的困惑所开展的行动研究,记录了教师借助应用戏剧理念和技术探索解放式教育过程。通过重新框定技术,聚焦于如何保持学生在剧场中自我的真实性,研究发现教师觉察学生的现实处境、更深入地理解剧场技术以完善教学设计和自身的去权威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谢颖 《社会工作》2009,(20):35-37
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核心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和培养必须安排有大量的实习内容。对广州地区高校社工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社会工作的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不高。而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因素中,学校老师或督导的指导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实习机构的影响力低于学校。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表示满意,而仅有一半的学生对实习中的专业技能成长表示满意。学校和实习机构亟需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实习的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建设相应的专业特色是应用型高校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的要求。该文以专业特色选择与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途径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环境专业特色建设的经验,提出实现专业特色建设与应用能力提高的途径,并指出专业特色的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永葆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地方综合性高校ICT类专业的办学实际,结合西昌学院ICT类专业在创新实践教育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分析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探索将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引入实践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革新。通过“赛教联动”,充分发挥学科竞赛资源的作用,形成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地方综合性高校ICT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核心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和培养必须安排有大量的实习内容。对广州地区高校社工学生的调查显示,当前社会工作的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不高。而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因素中,学校老师或督导的指导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实习机构的影响力低于学校。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表示满意,而仅有一半的学生对实习中的专业技能成长表示满意。学校和实习机构亟需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实习的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稳就业、促就业的大环境下,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效果浮于表面、学生学习过程投入低等问题,该文构建了通识与专业、时间与空间、个人与团队的“三元交互”教学模式。从专业培养方案为切入点,以通识教育助力专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发挥课程作用,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导师团队,实现学生—教师—校友—企业人员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