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共识。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其中占据"压舱石"的基础地位、扮演"推进器"的重要角色,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理应涵盖经济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经济关系,一要契合新时代世界经济新变局,包括新兴市场整体快速崛起、大国实力对比显著变化、全球经济治理赤字严重和地缘经济布局重大调整等主要趋向;二要契合新时代区域合作新棋局,即在欧美区域合作遭遇反动的背景下,东亚区域呈后来居上之势,中日作为东亚第一和第二经济大国,理应在推进东亚合作、再创区域合作的"东亚奇迹"层面携手共进;三要契合新时代中国开放新格局,包括"一带一路"统领大局、双向投资均衡格局、进出贸易并重布局、东西海陆联动全局和参与全球治理新局等重大趋向;四要契合新时代日本开放新布局,包括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从对外投资到引进外资、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从多边体系到区域框架、从美国中心到多元拓展等重大态势;五要契合新时代中日关系新开局,为此要进一步夯实政治互信的经济互利基础,顺应实力对比关系与相互依存地位的巨大变化,当前尤其要消解疫情冲击并引领疫后合作。  相似文献   

2.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民间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6,(1):8-12
进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东亚地区两个大国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缺乏象欧盟的“法、德”那样的紧密合作。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在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困境之时,中日民间交流无疑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进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恢复邦交,中日关系已走过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步入了知命之年。由于围绕中日关系的两国自身、地区和全球环境均已发生全面、深刻变化,导致步入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依然存有诸多事关重大、亟待重新认知的“未知”。本文主要从两国各自的基本发展态势、环绕周围的东亚地区秩序,以及身处其中的世界百年变局等三大层面,对步入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重新认知。在两国各自发展态势层面,主要分析了增长态势逆转、实力对比变化、依存位势转变、政经互动态势改变等产生的多重影响,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在东亚地区秩序层面,重点讨论了中日关系发展与东亚秩序演变之间的多重关联和高度互动,基于东亚“增长奇迹”和“合作奇迹”的“创造”与“再造”的地域视域,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观察;在世界百年变局层面,系统探究了世界百年变局快速变化和加速演进,尤其是新兴市场群体快速崛起、全球治理体系快速变革、大国实力对比快速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知命之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海洋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海洋领域既有矛盾分歧,也有合作空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已经明确提出要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构建建设性的、稳定的中日海洋关系无疑是题中之义。2023年4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海研究论坛”,邀请中日专家围绕“中日海洋关系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一主题,从历史發展、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前景等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找共识、形成合力,为两国关系的稳定發展提供具有启發性的思路与方案。本刊精选部分發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日关系逐步转寒回暖,无论政治交流氛围,还是经济合作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这离不开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及中日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对日政策,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对中日关系缓和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安倍首相访华及习近平主席出席大阪G20峰会之后,两国政府在努力建设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上达成多点共识。中日双方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平台,进一步致力于深化经济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共同培育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加速东北亚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是跌宕起伏的50年,经历了蜜月时期、结构变动时期和竞争加剧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对双边关系、区域发展及全球局势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历史证明,中日之间达成的四个政治文件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中日关系存在各种问题。中日战略竞争加剧是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既受中日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也受日本国内因素的影响,还受美国战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既有趋冷降温的动向,也有向暖升温的势头,基本特点是冷暖交织。“竞合共生”是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日两国应该避免恶性竞争,进行和平竞争和文明竞争,在政治领域增进互信,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在安保领域管控危机,在民间领域促进交流,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的升温回暖,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朝鲜于1986年底制定了科学技术长期计划,把1987年称为“科学技术长期计划的元年”,提出了所谓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的战略新转移,并野心勃勃地声称到2000年“要进入世界先进经济中心”,跨入“十大技术先进国行列”。为此,南朝鲜政府1986年以来一再修正科研经费投资计划,提出到2000年要使科学研究经费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修正了原订的2.5%和3.1%),从而将大大超过先进工业国的3%。《韩国经济新闻》曾在这几年组织过多次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一系列有关政策讨论会,并发表过许多文章,论述科技开发战略、科技发展方向和速度、科技体制和投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现摘要译介如下。(译文所引材料自1986年12月至1989年6月)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东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东亚须更有目标地和战略性地组织起来,但东亚区域架构的构建面临诸多挑战。中美关系是世界上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的最重要的关系,构建东亚区域合作架构应当乐于见到美国的参与。总之,关于东亚区域合作架构的安排的共识正在形成,包括四个要素:即10+3、10+6、东盟以及APEC。10+3应当成为东亚区域合作和东亚共同体建设的主导,10+6应当发展成为关于地区重要战略利益问题有效的领导人对话论坛,东盟则必须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APEC则在于推动亚太国家间的尤其是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区域主义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普 《日本研究》2004,3(2):48-57
伴随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兴起的区域合作,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潮流。  在这一潮流中,与已建EU和NAFTA的欧洲、北美相比,东亚虽稍为逊色,但其区域地位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已成为我国外交的重大课题。而要正确认识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必须了解  相似文献   

10.
宋均营 《社科纵横》2011,(12):57-58,81
2011年8月30日,野田佳彦就任日本新首相。野田的执政环境较前任更为严峻,他将面临如何开展灾后重建、如何刺激经济应对危机、如何稳定政局实现长期执政、如何重整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内外难题。同时,在全球权力加速转移、中国影响力持续上升、东亚区域合作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野田如何定位中日关系、如何开展对华外交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在简单概括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关系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探讨野田的对华认识及其初步展开的对华外交,最后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展望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乃至国际格局及秩序变动的重大因素。2020年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等国内专事日本研究的七家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  相似文献   

12.
东亚合作要受到美国、中日关系、东盟等因素影响;针对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 各个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构想;亚洲区域经贸合作的加强以及最后实现4 10的构想,将是亚 洲国家在21世纪上半期势必实现的宏愿。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研究》杂志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是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并深受读者欢迎的外国问题研究学术期刊。《日本研究》的办刊特色主要表现出五个突出:学术性、综合性、先导性、现实性、交流性。稿件的研究领域涉及日本政治、经济、历史、中日关系、社会问题,与日本相关的国际关系、区域合作等国际问题。欢迎投稿。一、本刊栏目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日本经济”、“日本政治”、“日本历史”、“中日关系”、“区域合作”、“海外日本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发展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的发展与中日经济关系、中日政治关系、中日在地区合作中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的发展对中日关系发展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对东亚国际关系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日关系不断前进.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东亚之际,不仅中日两国内部处于一个经济、政治的转型期,而且中日关系亦处于一个如何进一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转折期。"两强并立"的中日两国,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改变既有思路,厉行改革,实现从重视经济关系到重视政治互信、重视传统文化,从官方主导到加强民间合作的转变,改变经济"独轮车"踽踽独行的现实,打造一个结实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的"四轮车",让中日关系在新世纪中平稳前行,向着汤因比先生多年前提出的目标——"东亚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合作是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展开和演进的,两者之间形成密切关联和高度互动关系。新兴市场整体崛起、大国实力对比调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成世界大变局的主要变化趋向,中日韩合作与世界大变局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主要体现在这四大层面。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日韩引领的,也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多层面的全新机遇;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快速调整,集中体现在中美和中日韩之间,也对中日韩合作产生了多层面的重大影响;世界经济中心向东亚的快速转移,中日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也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快速变革,充分体现着中日韩三国的共同诉求,也成为中日韩合作的主要领域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陆建人 《创新》2007,2(2):5-9
作为由中小弱国家组成的集团,经济一体化是东盟赖以生存、发展、壮大实力和应对外部威胁的惟一选择。东盟共同体规划的出台,从根本上看,是东盟应对外部世界巨变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同时,东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才能牢固地保持住自己的“特性”。从这一点出发,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是:首先,建立东盟共同体强化自己,继而以此为核心,推动东亚共同体和东亚峰会,确保东盟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中日关系的特征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 ,中日关系正进一步趋向均衡、对等和相互依存 ,中日间的政策互动正从具体论争转向战略对话。 2 1世纪中日关系的理想目标是逐步走向战略和解与合作。在人们描绘的各类前景中 ,中日共筑东亚共同体的模式最能实现中日双赢和东亚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未来蓝图。  相似文献   

19.
和解是中日关系稳定的基础所在,但中日关系存在和解难题。中日和解经历了启动、巩固和反复的过程,虽然取得了邦交正常化、达成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开展历史问题共同研究等进展,但尚未实现真正彻底的和解,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领土争端等不时突显。当前,中日和解既受到历史认识问题反复发作的困扰,又面临着领土主权问题的爆发和凸显,更有彼此认知负面、国民感情低位徘徊的阻碍;中日实力地位转换和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则将两国推向战略竞争的轨道,导致新老问题交织凸显,中日关系呈现出脆弱性、不稳定性。推动中日和解、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需要做到: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与精神,维护中日和解的政治法律基础;加强共同历史研究,防止历史问题阻挠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管控矛盾分歧,妥善处理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等敏感问题;深化人文交流,厚植中日和解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本“东亚经济圈构想”初析论日本经济的国际化日本建筑业的新动向 一一EC化、国际化及其他简论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农村工业思想下村治的经济思想 一一如何评价“悲观派”日本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和新问题21世纪亚太经济圈的国际环境关于战后日本财政的几个问题论国债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本称雄世界市场之谜日本科技实力的增长趋势论日本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一兼谈对我国的启示日本经济21世纪展望日本的储蓄与经济发展论日本的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与日欧关系日元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