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倦怠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视角,对职业倦怠的结构、影响要素等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以下观点:需求层次较低的员工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比,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更大;由于一些因素造成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公平感和激励强化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激励因素为主、兼顾保健因素、合理设置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等降低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子羽  范海洲 《学术界》2022,(7):200-20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基层公务员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对A省1338名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男性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感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感呈现波浪式上升;45岁以上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感最高;心理契约交易责任维度、关系责任维度、发展责任维度对职业倦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关系责任维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从优化队伍结构、学习培训、工作反馈、心理关怀等方面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是互成因果的链接,在辅导员自身发展过程中,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相互影响。借鉴自我效能理论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通过从个体创新学生工作模式、提升职业幸福感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可有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职业倦怠的危害表现为对个体生理、心理形成负性影响,对工作则表现为削减个体的积极性和投入。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因素。对民警职业倦怠的干预主要是引导其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他们的压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警察这一职业持合理期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50-256
通过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528名在岗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等三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并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间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心理资本既直接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也通过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并且这一过程会受到外界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现象已成为影响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的分析,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帮助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从引导辅导员构建积极人格、促进辅导员体验积极情绪、建立积极的辅导员工作制度、为辅导员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222-227
工作激情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冲突等某些心理体验间接影响职业倦怠,以帮助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使个体及组织获得积极效益。工作满意度及冲突在工作激情对职业倦怠影响中的作用机制表明:强迫激情引发工作冲突,导致职业倦怠;而和谐激情积极促进工作满意度,防止冲突,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心理归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往往伴随从业者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要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就要重视对职业倦怠的归因分析,大力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维护工作,构建完整的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不仅是避免员工受到职业倦怠困扰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而且有益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9.
职业自我效能感:辅导员职业化的心理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是辅导员对自已是否具备从事辅导员职业的能力,以及能否利用掌握的技能很、好完成本职工作的自信程度。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辅导员个人因素与组织管理因素。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将影响辅导员的专业承诺、内在工作动机、职业决策、工作绩效、身心健康等,进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可通过明确职责及降低强度、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合作交流榜样示范、合理宣泄加强疏导四个途径提升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出现各种职业倦怠问题,这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产生很大危害。通过分析可知:小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主要有社会、学生和教师三方面的因素。要缓解职业倦怠需要加强社会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教师调整工作模式,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被认为是高强度、高压力职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去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于增强高校教育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促进辅导员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织生涯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于部分高校辅导员中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着不良影响.文章对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组织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高校组织生涯管理对策,包括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设计合理考评和薪酬体系、给予人际支持、建立培训体系等组织支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璐  蒙柳  刘林 《南方论刊》2014,(6):87-87
职业倦怠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语,Maslach提出职业倦怠是情感精疲衰竭、去人格化和失效感的综合症,这三个成分代表了倦怠的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笔者对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的40多位馆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采取访谈的方式,从中探讨和剖析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路径依赖理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诠释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涵义和危害的基础上,立足于路径依赖理论,探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组织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伦理观影响、传统权威主义文化心理的影响、"坐班制"的影响、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冲突与模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而重构现时代健康的校园文化、汇集辅导员的智慧与能力,使其参与管理、采取激励政策,调动辅导员的激情则是消除高效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组织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医患信任是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关系,以往更多关注的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简称患者信任),忽视了医生对患者的信任(简称医生信任)。基于深圳市8个行政区共37家医院的抽样调查数据,呈现了医生信任的现状。研究发现:医生信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制度主义视角上,公立医院、越高等级医院的医生对患者拥有较高的信任水平;日均工作时长、职业倦怠对医生信任具有显著的消极效应。文化主义视角上,一般人际信任以及对媒体医患报道的信任均可提升医生信任水平;开放主义和自我超越价值观对医生信任也具有积极影响。这些发现意味着提升医生信任既要重视制度主义因素,如降低工作量、提升职业效能感等,也要重视文化主义因素的长期积累,如提升整体社会信任水平、提倡积极的文化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是客观社会因素变化影响下的产物,呈现出理想意志弱化、集体感不强、开放与闭锁并存、人际交往复杂以及盲从跟风等现象。这也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新的思想特征的变化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上作出新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首先消磨的是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成就感,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整体素质降低,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河南省科技人员的外语水平以及他们的对外交流意识和能力现状,发现科技人员对外交流能力与外语水平、专业文化素养以及对外交流意识等因素关系密切,科技人员中存在对外交流能力低的问题.科技人员可以从提高外语水平和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术实力和拓宽交流合作渠道等方面提高对外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革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工作压力以及职业倦怠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EAP是西方国家推行的一种员工福利项目,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在生活、经济、生理以及心理等多方面出现的问题。为此借鉴EAP的成功模式来建构教师心理福利以鼓舞教师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并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们利用对于福建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识别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务工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农民工是否能在务工地点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社会网络的性质将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同时,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安全性等衡量劳动权益保障的因素对这一群体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而传统的个人特征因素对于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所起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