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民初是"学术史研究勃兴"的时期,《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一书对这一时期三位重要学者的清学史研究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书对三人的清学史著述进行了辨章学术和考镜源流的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注意从多维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在对三人清学史著述的具体研究中注重对不同历史"语境"的辩明.该书是一部在近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很有价值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发展伦理与西方中心论——发展伦理学的一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身份并不是西方中心论的必然条件,但目前的西方发展伦理学在本质上仍是西方中心论的."神圣古希腊"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作为一种自我中心论、种族中心论,作为西方历史、精神和逻辑优势论的统一,西方中心论是对东西方关系、西方文化自信的扭曲反映.没有对西方中心论、种族中心论的超越,也就没有发展伦理学的真正合理化.对"发展"本身、"伦理"本质及"学科"建构方法进行深层反思,是发展伦理学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重要知识基础.确立全球视野、推进感性交往、加快自身发展,是应对西方中心论的重要实践路径.在批判西方中心论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走向东方中心论或其他类型的自我中心论、种族中心论.  相似文献   

3.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之争一直是生命伦理学的热点话题。本文深刻分析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产生伦理争议的理论基础,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和分裂;"人类中心论"与"反人类中心论"的伦理观冲突;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科学的不同认识等。主要阐明这些理论观点的对立和冲突,既是引发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之争的深厚理论基础,又是其伦理争议在碰撞、融合、认同过程中寻求解决方式的理论规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认为"欧洲中心论"产生于对资本主义起源的认识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商业化模式无法解释资本主义的起源,反而成为"欧洲中心论"的理论依据;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不仅扩大了"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而且为反"欧洲中心论"留下了陷阱。要超越"欧洲中心论"就要揭示资本主义的真正起源、帝国主义的实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特殊性。伍德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有利于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今的生态美学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中,在价值立场上存在着“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的根本分歧。然而这两种价值立场未必是根本对立的。对“人类中心论”应当进行历史的反思与辩证的分析,绝对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反人类中心论”都是不可取的;对“生态中心论”同样有必要加以辨析,绝对化的“生态中心主义”立场也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还是需要回到马克思的立场上来,即寻求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或实践活动的基本价值立场,也应当是当今生态美学研究的基本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6.
汉宋分争是清学史的大关节,在前人论述中,江藩撰汉、宋学二记及方东树撰《汉学商兑》作为回应一事,是汉宋分争确立的关键。揆诸事实,《汉学商兑》的撰写实非激于江藩的所谓汉宋门户之见。前人认识出现误差,主要缘于眼光多注意成书后的《汉学商兑》,未能考证其发轫、创意、成书的过程,导致诸多联系不能贯通,以此入手分析,自然无法全面认识其旨趣。而考辨其发轫、创意之经过,可确证方东树撰写此书之缘起,进而知其旨趣,明了商兑之所以然。探明此案,不仅可资认识方东树及相关学人在清学史脉络中之位置,更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所谓汉宋分争之发生、演化的过程,体会其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7.
陈金美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 6期撰文认为 ,后现代哲学特别是罗蒂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具有“反中心”特征。这个特征是通过反主客二分、反“人类中心主义”、反“自我中心论”的思想倾向体现出来的。在后现代哲学家看来 ,要超越现代就必须跨越主体 ,消解主客二分 ,消解主体性。这成为后现代哲学反中心的理解前提和出发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就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主张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就是反对“自我中心论” ,主张重建人与人的关系。他们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益 ,…  相似文献   

8.
"欧洲中心论"这个词语在20世纪才被杜撰出来,然而这一概念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学者率先从政治、气候、环境等方面将古希腊罗马同其他地方区分开来。16、17世纪欧洲各派思想家则把欧洲视为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已具有用他们的文明去征服世界的思想意识,经过18世纪西欧各派思想家的研究和论述,欧洲中心论初步成型,成为一个包括政治制度、民俗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形态等各方面特点的复杂的概念。到19世纪,通过历史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社会科学家"的"科学论证",欧洲中心论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科学"术语,其理论内涵显得更为系统、更加规范。20世纪反欧洲中心论讨论中赋予了这一概念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心论,是指英语教学过程中两个主要因素之一,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在英语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ness),上课老师“满堂灌”,学生拼命记笔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受到了很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批评。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 由于交际法教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学生中心论(student-centeredness)很快就流行开来。学生中心论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取代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参与并决定课堂活动和设计,课堂以学生的交际活动为主。实践证明, 这两种中心论在英语教学中都是行不通的。近年来,不少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另外一种教学中心论——学习中心论(learning- centeredness)。学习中心论指出,虽然教无定法,但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中心论点明了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作用,可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每个民族处理"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关系的理论话语之一,是与文化哲学传统的创造相伴而生的、在批判文化进化论的过程中展开、在批判西方以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是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某种校正与纠偏,是发展中国家对抗"文化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重要武器.在文化相对主义视阈下,发展中国家应该调整文化心态,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文化的多元性与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方针,提高民族文化的吸纳、整合能力;实行反霸权全球文化战略,促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论紧急权的法律性质及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为维护社会秩序可以行使紧急权.关于紧急权的法律性质,国家中心论与宪法中心论对之作了不同界定.笔者赞成宪法中心论,认为国家应当在宪政法治轨道内行使紧急权,在维护社会秩序与防范紧急权滥用、保障人权两个向度寻求平衡,从法律上对国家行使紧急权予以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时代面临的一个难题.对这一问题,无论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都没能完满的解答.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对此问题我们只能从人的生活出发,通过解剖人的生活来揭开人与自然关系的奥秘.但人的生活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生存,它需要进行合理的构建.这有一个由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而保证生存、限制享受、合理发展则是人类应该的生活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主导性:大众传播的灵魂--对"受者中心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贤 《学术论坛》2005,(10):178-180
文章通过对"受者中心论"的辨析和对当下国内媒介种种失范现象的透视,指出了"受者中心论"在理论上存在的偏颇及其对大众传播实践的消极影响;并着重分析了积极弘扬传播主导性的现实意义,呼吁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切实担负起正确引导受众和舆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4.
晚清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是在反传统的文化批判与激进的政治实践追求中得以逐渐彰显,其在催化国家政治命运现代转型的同时却也圈定了以政治价值取向为终极目标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其结果是政治色彩的过度浓厚极度地干扰了文化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学术架构的建设,缘此又导致了群体文化失重感的产生.最终在中西文明较量中一度代表了激进阶层的知识群体沦为保守的一族.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过程中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和教 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始终是教育过程中主动参加者。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但是,由于受“教师中心论”、“教材中心论”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普遍形成一种依赖教师迷信教材 的心理,根本不懂主动学习的真正含义。如果说所谓的主动学习,那也是“认真”的听课,“勤奋”地作笔记,“苦苦”的背教材,一旦面临问题,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时代的现实关怀,20世纪上半期的清学史论述亦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范式:清末章太炎和刘师培分别以汉代和明代两种汉人统治下发展出的学术形态为标准讨论清代学术,以彰显其在异族统治下的畸形发展,具有明显的反满革命色彩。民国时钱穆又将这一研究取向发展为从宋学角度考察清代学术,进而发展为余英时从儒学发展史角度讨论清代学术。同样,清末梁启超以西学为背景考察清代学术的研究取向,民国时也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时代要求,或发掘其科学精神,或强调其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心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它的兴起与欧洲认同的建构密切相关,是欧洲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为论证欧洲优越而想象的一套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其影响波及全世界.从古代到17世纪"欧洲"对自我和他者的界定中,寻求欧洲中心思想的最初迹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环境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社会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对环境伦理学的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采取整合态度 ,因而能够超越这两派 ,成为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备的理论 ,并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类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姿姿 《学术界》2008,144(1):270-277
经历了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之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新时期,相继提出了"国家在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共治"、"国家嵌入社会"等理论,重新思考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表明人们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走出了零和博弈的传统观念,标志着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对加深人们对社会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教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教育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这场讨论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并且还在继续。本文拟对这场论争的起因背景和已有观点做些探讨、评述,并进一步提出我们的意见。一、论争的起因背景教育主体问题的讨论,是由来已久的“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之争的继续,是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有其社会历史背景。“文革”中,否定教师的作用,表面上搞尊重“工农兵”学生,实际上是政治斗争中心,所以学生的发展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