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蔡元培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周恩来追悼蔡元培的挽联高度评价说:“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然而,委身教育事业,更是蔡元培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最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和伦理思想,内容丰富,具有时代特色,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他的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即他的德育论的特色,作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蔡元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漱溟先生评价说,“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这话道出了蔡元培先生平生伟大之所在。如今,蔡元培先生逝世已经50余年。作为第四、第五代门人的杨向奎先生在本文中对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颇多创发,特此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倡导和实践"兼容并包"理念的一个最佳典范,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则被人视为实行"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一个不可企及的范本.本文以蔡元培为中心,从史料出发,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兼容并包思想的形成过程作了梳理,对他在担任教育总长与北大校长期间所实施的教育方针及采取的变革措施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文章认为: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的价值理念,并以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揭橥的"思想自由之通则"作为包容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其一生行事来看,他既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也有很不宽容的男一面--这在他作为利益之争的当事者一方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多元冲突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除了思想上的包容和人格上的容人之量以外,还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容纳、协调和整合彼此之间有着各种矛盾的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机制,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系统地掌握各种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考证,对光复会成立的经过以及它与其他革命团体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并订正了以往各种说法的疏误.文章认为,光复会是由蔡元培与龚宝铨等人在1904年农历十月间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新的组织,其主体即为蔡元培当时掌控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校的部分成员.光复会不是在所谓“浙学会”或“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的基础上成立的,与蔡元培此前加入的爱国协会也没有组织上的关联.蔡元培等人之所以要创立光复会,主要是为了整合浙江各地的会党,建立一个以浙籍志士为主体的革命组织.这正是他当初力邀陶成章、徐锡麟等人加入光复会的动机,也是他后来将光复会的成立时间放在他与陶成章、徐锡麟的聚会之后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国的教育分为四大块和一大片,戏称“四菜一汤”,所谓“四菜”那就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一汤”就是指扫盲教育。这几种教育与“吃饭”主题最相关的是职业教育,人称:“吃饭的教育”。早在清末张之洞等人在教育宗旨中提出的尚实,到1912年蔡元培提出的实利主义教育方针,都是提倡发展实业教育,以解决人民的“吃饭”(生计)问题。后来,黄炎培于1913年在《学校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中提倡“实用主义”教育,他认为以前的教育都是“虚名的教育”,是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教育。于是,黄炎培积极沟通教育与…  相似文献   

6.
郝柳 《唐都学刊》2001,17(3):115-11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美育教育思想,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及其理论依据。他一生中身体力行,倡导美育,实践美育,为近代中国新文化建设和美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1、蔡元培的思想基础清末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方法最终总要发展成为政治问题,即对清朝是要改革还是要打倒的问题。蔡元培作为科举及第的进士之所以能和“革命”事业发生关系,原因盖出于此。他在革命活动时期曾有过主张暗杀的过激思想,然而他的实际活动主要是通过教育来鼓吹革命。他不久“放弃”革命,更加关心起改变社会的伦理、教育方面。1907年,他作为翰林院的41岁的在职编修员赴德国柏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校长任内,倡导“兼容并包”,并坚决贯彻,成效卓著①。“兼容并包”并非无所不容和无所不包,它在兼容中有所不容,并包中有所不包。概略言之,其内容含有;对不同学派,即使主张各异,只要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又没有被自然淘汰,能自成一家之言,虽彼此相反,仍允许在校内自由发展。许德珩在《吊吾师蔡子民先生》一文中说:(蔡师)“站在学术的立场,只要你是科学的,他都可以很民主、很理智的来接受、来包容。”②对教员不问资历,只要学术上确有造诣,即加罗致。他走马上任,即登门礼聘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一事,成为教育史上的佳话。胡适、李大钊等也是他邀聘来的。他也留下或邀请了一些学有专长的遗老遗少如刘师培、辜鸿铭等到校讲学。杨晦在谈到《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时说过:蔡元培“请的各方面人物都有,但是,其中主要的还是当时认为有进步思想的学者”,“皆新世界饱学之士”③。  相似文献   

9.
今年 7月 5日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范洪才和我在参加悉尼国际书展后途径香港时拜会了香港文化界名人范止安先生。去年 9月 ,范先生出资在我院兴建景范教育培训中心 ,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范先生虚龄 87岁 ,但是 ,精神矍铄 ,谈锋甚建 ,言谈之中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好客的性格。我虽然是与范先生初次见面 ,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范先生最喜欢的三句话。“人 ,生于有事做 ,死于无事做。”范先生生于江苏如皋市 ,童年偏爱传记。德国俾斯麦名言“人 ,生于有事做 ,死于无事做”启迪了他的新思维 ,决定了他一生的人生态度 ,人…  相似文献   

10.
l965年12月,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推进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终生教育论。他认为,几百年来,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划分为学习期与工作期,把少年、青年期用于学习,把成人期用于劳动、工作,是不合理的,也是沒有科学根据的。教育应该是从搖篮到坟墓、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不断学习的进程。他主张,人的一生要把教育同生活联系起来,把所有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他一生治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著述丰厚,社会影响也很大.他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又鼎新革故的时代:国家危亡、西学东渐,新的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新的社会思潮日新月异.这一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顾颉刚先生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代表".本文欲以他对边疆史地的实践和研究为线索,来探讨其学术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一生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之相互启发。从历史上看,人类学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而这也是马克思风华正茂的时期。马克思诞生时,这个学科还仅仅是一般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他去世时,它已经宣布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了。此外,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也是沿着一条同样的轨迹变化的,即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走向对人类有一种实证的和“科学的”看法。早在学生时期,马克思就选读了人类学的课程。他早期发表的一些作品也直接或间接地与这种理论人类学有关。他一直以不同方式保持着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而在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董秋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老一辈翻译家、著作家、鲁迅研究家董秋芳先生,已经逝世十周年了。他的一生,是辛勤耕耘,不倦创作,努力追求进步的一生。董秋芳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丰碑式的宏篇巨制,但他战斗的笔,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每一个战役中,始终没有停止过。他和我国新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艺术家笔下,李清照形象常常被描画成只知感风吟月、惜春悲秋,常常长吁短叹、掩面而泣的样子,应该指出,这种印象是十分片面的。鲁迅先生在论陶渊明时曾指出: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的太久了”,其实,除了“悠然见南山”之外,他还有“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因而,鲁迅先生,每见近人唯以飘飘然论陶渊明,便“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同样的,人们对李清照也有了一个了解其“全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段虹 《求是学刊》2007,34(6):135-138
蔡元培美学思想作为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吸收了康德、席勒等西方先进美学思想,并加以创新的产物。他以审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为理论依据,将其美学思想结合到培养完善健全人格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09,(8):F0002-F0002
晏阳初自称的“3C”影响了他的一生,即孔夫子(C0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我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奥古斯丁说:‘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人类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  相似文献   

17.
论《留书》     
数年以前,一度失传的黄宗羲《留书》残本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由吴光先生发现了。之后, 骆兆平先生在宁波天一阁也发现了完整的清抄本。《留书》是由“文质”、“封建”、“卫所”、“朋党”“史”五篇构成的,一共有五千字左右。和黄宗羲的好多著作相比,是很简单的。但是,这本书的发现使我们对黄宗羲的评价要有所变化,而这无疑会在今后的思想史或者史学史上增写新的一页。因为黄宗羲在该书里表露了他在其他的著作中从未有过的民族感情。去年秋天,我有机会到太原去,在各位先生的协助下看到了山西省文物局收藏的又一个《留书》的清  相似文献   

18.
姜立的名字,在认识他的人们心中,是一个完美的“概念”.人的一生,把一件事做好不容易.姜立的非凡之处,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出彩.先看看他的头衔:辽宁传媒学院的创始人、首任校长;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民革中山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老校长靳尚谊先生的博士;世界绘画大师尼古拉·菲钦研究专家;艺术品收藏家——这些角色,每一个拿出来,可能都够许多人忙活一辈子的,但是,姜立将它们一一收归在自己名下,游刃有余.我想起了胡兰成赞美张爱玲的句子:“她的每一步都踩在钢琴上”.除了大众所认可的事业与地位的成功标准,我认为姜立的最大成功,是能够一辈子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前,一九○四年十一月,在上海成立的重要革命团体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这是颇为蹊跷的。但从当时的客观形势与蔡本人的条件来分析,会长一职实非蔡元培属莫。一九○三年拒俄运动开展以来,上海日益出现革命形势成为内地各省与东京留学生中革命志士较为关注的地方。孙中山曾多次表示“务望在沪同志,亦逼作声援”。上海成为国内外革命者联络的枢纽,而这联络中心就是由蔡元培为会长的“隐然为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故印度人尊称他为“诗哲”。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他还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 ,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 ,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思想 ,源于三个方面 :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 ,奥义书与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