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Fillmore的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理论以及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都有语境因素的参与。Goldberg认为构式意义相对于动词意义有一定强制作用。本文支持另一种看法,认为动词意义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语境因素,构式突显了包括语境因素在内的动词意义的某些方面,形成不同的论元结构。因此,论元结构的产生跟语境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句式配价(construction valence)角度分析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考察被动表述式各种论元的语义类型,指出被动表述式因论元结构的不同,语义结构也随着产生变化,说明语义结构与论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生成语法文献认为动词的词汇-语义信息明确了论元的数量及论元结构。但是动词可以出现在若干个次范畴化 框架中而保持其核心意思不变的论元结构交替现象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从致使交替、双及物交替以及处所交替等三种论 元结构交替现象出发探讨论元结构交替现象对论元允准研究所带来的影响。以往关于论元结构交替现象的基本处理方法是 通过语义来对动词进行分类,并试图弄清楚论元结构交替来源于何种语义类别。如果论元的句法实现真的只是动词词汇信息 完全的直接的反映,那么动词词汇信息就会限制论元以少数特定的句法形式表征出来。但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此,在多大 程度上论元的句法实现来自词条中所包含的词汇-语义信息便是论元允准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与英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放置动词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并且具有何种论元结构与句子所带的时态标记有关。基于事件性谓词假设,本文提出"事件性特征"的概念,解释了汉语放置动词的双论元结构现象,以及论元结构和时态的关系,并指出了汉英放置动词在论元结构上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语动结句的论元结构取决于动词事件和结构事件的次论元结构.一般情况下,两个事件各有的论元必须在动结句中得到全部实现;两个次论元结构中的语义角色若有重叠,则共享同一个有语义标记的位置;句尾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介词短语可作宾语补足语或主语补足语,或描述运动实体的终态,或描述运动的路径.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分属于两个事件的不同论元争夺同一语义角色,这时须隐藏其中一个论元,使每一个语义角色分且仅分给一个论元;而当动词意为"体物(液)外排"或"外物内纳"时,作为运动实体的论元因为不言自明也常被隐去,留下一个语义角色空位.  相似文献   

6.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罗宾提出,这一理论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从认知角度解释语言结构,其中在对介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事实上,这一理论也可被用来解释很多其他的语言现象,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一理论对论元转换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论元一般指的是谓词联系的实体 (名物性成分 ) ,论元位置体现在句法结构上只有三个 ,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事实上 ,谓词的语义决定了论元的数目、论元的语义角色和分布位置 ,进而在句子结构中体现出来。在句子中 ,有些状语和补语位置也可以看作论元位置 ,只要该位置上的成分是谓词语义的强制性成分 ,那么 ,该成分也就是谓词的论元 ,它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就是论元位置。论元位置由原先的三个增容为现在的五个。  相似文献   

8.
从论元构架的视角,基于论元构架特有的认知优点,如完型整体性、形义配对及隐喻延伸性等,分析了英汉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了中动结构主语、动词和附属语选择限制的认知理据,使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得到了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心理问题己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但任何心理问题的形成,都不是“一朝突变”的结果,而是由“简单”起因经“频繁”而累积的有层次的推进过程。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层次性研究,并探索不同层次心理问题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和疏导策略,将有助于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矫治中模式化、公式化的做法的缺陷,从而使教育与矫治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主位结构的层次性与语篇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位结构发生在小句层面和语篇层面,具有层次性特点。小句层面的主位结构突出信息的出发点,语篇层面上的主位结构是语篇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语篇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组织结构,语篇的生成是语篇从主位出发将信息层层推进的结果。主位结构分析在语篇的生成和解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类思维的反思特性使思维对象从物理对象不断扩展到思维本身以及表达思维的语言,这一方面使得各种思维工具不断地被自觉地创造出来;另一方面则是创造了思维对象的无限层次。但是人类越是对自身的知识加以反思,对这种反思引发的各种混乱也越急需清理。这些混乱大多由两种混淆引起,即混淆思维对象的不同层次以及混淆思维对象与思维工具。本文力图理清思维对象间的层次关系,并论证这种层次关系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语言的层次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语言可以而且应该划分出不同层次。本文分别具体论述了教学语言的 3个层次的主要标准和要求 ,并指出了划分层次的意义和之所以划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Liina Pylkkfinen(2008)研究表明,允许添加非核心论元这一论元结构变体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因此,人们容易假设,允许这一变异的语法成分在不同的语言中应该一样。但是,通过引证英语和文达语(Venda)中一系列引导非核心论元的动词的差异,Liina Pylkkgnen发现这一假设很难成立。Liina Pylkkfinen称,要么,非核心论元由具有不同分布的不同成分引导,要么,引导成分都一样,另有其他因素导致了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 ,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 ,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 ,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 ,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 ,注重两者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 ,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走向整合视域中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多层次地开展期刊情报服务,是当前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中心问题。通过对期刊读者的情报需求分析,提出期刊的过期检索和现期通报两种服务方式。进而提出多层次的期刊情报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对我国市场化职业技术人力需求的层次性分析入手,深入剖析我国高职教育与市场人力需求脱节的现实矛盾及深层背景,立足于教育与人力培养相结合的目标,从建立高职教育长效机制出发,提出高职教育双向互动模式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致使构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意义配对体,其多样化的句法表达形式一直是描写语言学派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试用认知语言视角下的构式语法重新解读致使构式形式与语义之间的联接方式。通过对致使构式论元多寡的动态考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在句法、语义、语用的相互牵制和作用下,构式能够左右致使句的形成,对论元的实现具有强制性作用,致使构式论元实现的方式可以划分为论元一致、论元蕴涵和论元增容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西方修辞学中对修辞情景、受众和演讲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后者为我们理解前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篇互动性的研究彰显了西方修辞学对现代语言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认知分析的层次性是指语言的产生或理解过程中 ,人脑神经网络所进行的认知操作上的一系列过程和阶段。以语言认知分析层次性的观点来看现有的语言认知研究 ,可以勾画出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大致轮廓。一个语言现象的认知分析不应局限于一个层次性的研究 ,应该从各个层次上考察该语言行为的认知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