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萨满是满———通古斯语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是萨满教崇信观念的基础。萨满祭祀仪式中的法器、服饰、歌、舞等 ,构成萨满文化的一体。受这一原始宗教的影响 ,鄂伦春族游猎文化艺术中 ,包含了部分萨满教意识的内容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 ,对鄂伦春族远古文化艺术的传承、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东北作家迟子建深受萨满文化影响,于作品中叙述鄂温克族苦难历史的同时展示了神秘而又丰富的萨满民俗世界。萨满跳神仪式、多神崇拜民俗、“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等观念在文中得到了艺术渗透与升华,作品充满浓郁的萨满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陈永春博士的专著《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之一,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科尔沁萨满文化以其原始性和活态化而闻名于世,其萨满神歌更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一直唱响在科尔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一书,在广泛收集蒙古族科尔沁萨满神歌资料的基础上,注重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对于一些仍然活跃在草原上的萨满及其仪式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而从文学审美视角对科尔沁萨满神歌进行了研究。本书将  相似文献   

4.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萨满调是萨满教中歌的形式,是体现萨满宗教意识的主要手段。从萨满产生的那一刻起,“歌”在萨满活动中便被孕育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喃喃之语到放声歌唱,它历经了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陶冶,组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结构。本文的探析在于确立其重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赫哲语已经是极度濒危语言。《希尔达鲁莫日根》是赫哲族"伊玛堪"经典口传语篇,用赫哲语叙事。本文通过分析口传语篇中保留的萨满神、萨满神具、多神信仰、萨满仪式方面的词语,描述和阐释其中所蕴含的赫哲族的萨满文化现象和涵义。  相似文献   

7.
满族的代表性萨满祭祀神歌,如吉林九台石姓、清代宫廷、舒舒觉罗氏、沈阳法库县陈汉军旗等,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文学性之强弱,展现了萨满文化因地域、阶层、来源、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所产生的阶梯性发展轨迹。本文从神灵形象的塑造、祈愿目的之表现、祭祀过程之叙述等三方面,考察了上述满族萨满祭祀神歌之差异,旨在准确把握其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萨满造型艺术融汇了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信仰与装饰审美,蕴含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北方民族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从萨满造型语言直观的阐释方式、有意蕴的视觉修辞、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丰富的象征性视觉语言以及装饰性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分析萨满造型艺术的语言特征,通过造型艺术形式内涵的发展演变,可以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探究北方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的精神导向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9.
萨满面具是北方多个民族所信奉的萨满教祭祀时所用的面具,有着广泛的文化蕴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涉及祭祀、民俗、艺术多个领域.其中萨满面具的雕刻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值得我们后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曾经在漫长的历史上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相比,布里亚特的萨满教形态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布里亚特人的神灵观和灵魂观、萨满的入门仪式、萨满服和萨满器具,以及萨满医疗的表现都很有特色。18世纪和19世纪,佛教和基督教开始在布里亚特地区传播,使得布里亚特萨满教中混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要素,进而影响了该地萨满教的变化与发展。在苏联时期,无神论和反萨满教运动的冲击,使布里亚特萨满教实践和传承逐渐衰落。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人的萨满信仰开始复兴,萨满教复兴嵌合在布里亚特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当中,一方面表现为萨满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体现为新创造的萨满教形式。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教受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演变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科尔沁草原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交融地带。17世纪藏传佛教开始深入草原,佛教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科尔沁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游牧、农耕和藏传佛教文化都渗透到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使科尔沁萨满神歌带有鲜明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台神”是吉林乌拉陈汉军旗人入门萨满、正规学习“察玛”的一种萨满仪式。例行仪式的原因在于“因病许愿”、“病愈还愿”;公示正名、神化身份。其萨满仪式过程主有:听神鼓、经迷恫、坐马褥、聆听神谕、择师深入不辍地学习等几个部分。通过此仪式的举行可使人达到心理解脱、凝聚人心、心理警示及终身神前效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科尔沁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原始萨满仪式音乐文化显得较为突出。由于相近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生活方式,博文化呈现出既有自身特点又有共同文化的特征,在举行博仪式过程中,仪式的内容、形式及使用法器(乐器)、神偶都有密切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域、不同的国界对相同的原始萨满宗教仪式所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价值取向,应当是探索异地存在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现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多数美国苗族仍然坚守传统的萨满信仰。灵魂信仰是美国苗族萨满信仰的核心所在,以萨满师傅主持的各类通灵仪式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萨满仪式,灵魂与个体肉身结合、和谐共居并最终分离,达到灵魂再生并永恒存在的目的。美国苗族传统的萨满信仰,是苗族流散到美国后在文化冲突与适应过程中所确立的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为美国苗族的精神与心理健康提供了保障,为彼此间相互帮助与依存提供了路径,在美国苗族社区重建与维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满族萨满祭祀仪式至今沿用族内传承体制,具有不传外姓的特征。其仪式主要以音乐来展演。本文以田野考察所获一手资料为素材,选取九台胡家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仪式为例,探究祭祀仪式中的结构要素及其音乐文化内涵,进而揭示满族萨满祭祀仪式传承与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7.
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是人与神界的沟通媒介。蒙古族的萨满称为"博",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地区的"博"在历史发展中保留着丰富的博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脚本。本文以田野考察为基础,采用民族音乐学中仪式的分析手段,记述了博的祭祀仪式。另外,本文更意在捕捉博的文化内涵:郭尔罗斯博在分类、神偶、法器、神服上有着许多特点和迷人的神话,凸显出这块土地的古老文明,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这种宗教仪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戏剧是从仪式中发展出来的,仪式中的程式化、表演化、性格化的特征,已孕育着未来戏剧的萌芽.最早的戏剧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它是艺术尚未分化时的产物.中国早期的戏剧形态是三位一体的,是诗、歌、舞等部分组成的.不仅戏剧起源于仪式活动,诗、歌、舞也与仪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一些宗教舞蹈,特别是那些以述说神的故事或图腾祖先及氏族历史的舞蹈.仪式培养了人类幻想的形象性、艺术的想像力,陶冶了人类激越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人类用象征的、隐喻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渴望和理想.当神话时代渐渐消去,艺术渐趋成熟,仪式就被艺术戏剧所代替.  相似文献   

19.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殊的文化功能和传播特点决定了其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在传播范围的拓展性、传播时间的延续性方面均不能与娱乐歌辞相比,人们对仪式歌辞的接受,也主要是从其内容的“象征图式”和“意象结构”出发的,是否美听悦耳不是接受重点。  相似文献   

20.
侗族大歌是南侗地区的侗家人至今仍然保持和传承着的一种古老的多声部民歌演唱形式。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音乐的展演方式具有浓厚的仪式化色彩。大歌的仪式精神在侗族村寨社区中起着凝聚族群、整合社会文化的功能。从文化传承来看,也是侗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美育方式获得社会化的过程。大歌仪式在侗族文化中有一种超越了具体的现实诉求而将人提升到一种诗意的、审美的纯然忘我的澄明境界之中的力量。这种奇妙的声音艺术显示出侗族人对声音形式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