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中期以后,在"苗疆"地域的部分"苗种"的族群社会中,其群体意识中出现了强烈否认自身为"苗"的所谓的"非苗化"现象①**。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解读,具体分析了导致出现这一现象背后的政治及社会文化等原因。并对前近代时期,由"王化"与"教化"所象征的中华帝国的双重"华夷体系"结构下的政治及文化边界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清朝中后期各"苗种"社会在汉化过程中,其内部形成的差异导致的新的族群边界和认同的产生,其实是一种"结构重现"的现象,它与近代以后的"民族"形成与认同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现代设计艺术概念作了阐述,结合国际上发达国家对设计学科的新定位、新发展,以及近几年日本在地域文化设计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在中国民族地区开展地域文化设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地域文化设计活动中创造“人—物—环境”体系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社会语言学将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在特定区城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拟对蒲城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展示蒲城的文化内涵和淳朴、豪放的民风.  相似文献   

4.
民族方言,地域文化之镜与灯——以恩施州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它所包孕的各种文化内涵也不断流失。要研究、保护、挽救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方言成为不可忽视的资源。因为,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秘密所在,是探究地域文化之镜与灯。  相似文献   

5.
黄河入海口方言词语及其沿海地域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征,必然会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拟就黄河入海口地域文化对当地方言词语的产生及其应用的影响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目的是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研究提供一点实际的方言资料。 一、关于亲属称谓词语 方言亲属称谓词语的使用往往与本民族及本地域群体的伦理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西方民族相比,汉民族亲属称谓词语分类  相似文献   

6.
地域色彩是沈从文小说的主要特征,他对湘西世界的创造,不仅为20世纪中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一章,而且使其成为湘西地方民族叙事的代言人。沈从文小说地域色彩的形成,经历了个人叙事和民族叙事两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认同了"乡下人"的身份,而且在摆脱早期个人叙事圈子的同时也把个体敏锐的感性认识与湘西地方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湘西民族叙事。  相似文献   

7.
“濒危土话”与“抢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湘南土话"的现状出发,我们发现:"濒危土话"既有作为"濒危方言"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种类多、混合程度大、方言属性未定、方言演变现象丰富、消亡时间相对快等一些特殊性。对"濒危土话"的"抢救性"研究在"濒危方言"的研究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研究队伍有待加强、研究手段和方法有待出新等问题。我们有必要重视并加以落实"濒危土话"的"抢救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城市化,必须考虑其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我国民族聚居区的分布可以分为城镇聚居区和乡村聚居区,这一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特征以乡村农业经济为主要特征,文化特征可以归结为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笔者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分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存在“与汉族切割”现象。这种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思路,会对我国民族团结局面造成深刻伤害,会强化民族关系领域业已存在的“二元结构”,引发激进民粹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合流,也很容易被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利用以达成其撕裂中国社会、分裂中国国家的目的。在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过程中,要防范和纠正这种做法,着重强调各民族的融合而非敌对,注重共性研究而不是差异研究,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同时,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话语体系,与敌对势力争夺“民族问题”话语权,向国内外民众讲好中国民族故事。  相似文献   

10.
民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欲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使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促成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而能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服务三方面都获益。走富有自我特色的、与他校有差异性的办学之路,这既是图存之本、又是发展之需。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其内容与方法等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打开“山门”,融进全国范围的大生产、大流通,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因此民族地区必须推广普通话。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鉴于普通话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特定地位,是推进我国经济生产和科技文化现代化所必具的工具。这是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最直接、现实的社会原因。但本文所提的“深层思考”,是指超越单纯的语音现象,而探讨推普工作对于改变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现状的深层意义。黔东南汉语方言是一种隐性的夹苗夹侗汉语,正是方言习惯的顽固性构成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程中强大的负面影响。只有认识到一点,我们才能把握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程中语言混乱的症结,才能理解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地的语言使用情况复杂, 方言差异明显。多样性的方言也正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优质载体。地域文化借助方言词语得以凝聚, 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发展轨迹也通过方言得以体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方言受到挤压趋于式微, 地域文化也不断萎缩。方言和地域文化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方言的式微, 折射出的是一种对传统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 也将导致精神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的缺失。面对方言和地域文化, 既不能“文化自负”, 也不能“文化自卑”, 而应树立“文化自信”, 不忘根本, 立足现在, 着眼未来。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现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提高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分关注其经济效益,忽略了它的社会文化效益,从而给民族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对民族旅游本身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重视以及实现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并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与地域性文化一起构成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民族成分,因而有着十分独特的语言特色及丰富的旅游文化。云南方言和它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一起成为云南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云南方言在旅游文化中的积淀主要通过特殊的地域词汇、多民族地名及典型的地方文艺等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涵和地域文化特征。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民间艺术的发祥地,其独具的地域特色表现在其悠久历史与农业文明的渊源、原创性的地域特征中。中原民间艺术造型中的文化意涵、中原民间艺术中的民俗意蕴以及中原传统民间技艺中传达的情感展示则表现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社会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与文学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一个民族的早期文化,都受区域环境所制约,而表现出区域性特点。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区域性必然影响到文学。这种影响涉及到某地域的自然环境、传统风习和社会历史诸方面。中国早期文学,如《诗经》、《楚辞》具有浓郁地地域文化色彩。在秦汉统一、地域文化融合之后,地域文化与文学仍然有着某种联系,只是其存在形式及其表现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健全的人性或人生形式为文学的目标,而使我国著名苗族作家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然而,对湘西民族地域生活的描写,对民族地域风情的渲染,以及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开掘,却是沈从文建构文学理想的坚实基石,并使他的文学作品显示出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以及民族学、文化学与人类学方面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大众文化学视角,分析"黑撒"歌词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社会与时代内涵,认为"黑撒"作为一种新的方言艺术样式和地域摇滚样式,有利于扩大陕西方言与地域文化的传播,为提升陕西方言的生存空间、地域文化认同以及我国摇滚歌曲的民族性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方言影视剧创作的语言因素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普通话为创作主流的今天,方言影视剧的创作,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当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现状,必然会影响到影视剧创作语言的多元化.方言作为某一地区的通用语言,为当地的人民服务,在一定时期内,还必然与普通话共存.其次,语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方言现象是地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文特征,有其独特的韵味和信息含量.语言作为文化的窗口,体现着地域文化环境,并参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构建.常常被艺术家用来构成作品意蕴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