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舞蹈文化与“社会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舞蹈促进了民族间交往、融合以及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其资源可以被不同的公众以迥然不同的健身方式使用,这就涉及如何理性地认识民族舞蹈文化。从民族民间舞蹈概念的界定及社会价值、"社会舞蹈"的由来、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等方面讨论民间舞蹈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域民族文化是特定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体现了区域的自然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区域经济状况又影响地域民族文化的发展.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时代主流,文化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结合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经济滞后的现实,分析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杰姆逊是美国较早从事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不仅关注第一世界化和第三世界化的特性,而且多方面比较不同“地域”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杰姆逊对美国化给予深刻剖析和尖锐批判,对化的“整体性”和“世界学”的形成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具体地分析论述了台湾70年代“乡土文学”运动与大陆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运动在精神文化内涵方面所由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内容并最终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民族文化“异质性”赋予产品的差异化促进国际贸易的产生并形成强大竞争力,民族文化“同质性”形成的民族文化禀赋优势有利于国际贸易“网络效应”的形成并强化国际贸易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广西境内的11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属于"那文化"的范畴。广西的"那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社会的文化、自主创造的文化、开放兼容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下,做好民族文化传播工作,不仅有助于挖掘民族文化财富,还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但从实际来看,民族文化传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播积极性不足、采用方式较为落后单一、文化传播平台较为欠缺等,对民族文化传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新时期下要注重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采用极具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改进,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同时,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也能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鉴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三少”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以旗文化馆一镇文化站一村(嘎查)文化活动室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三少”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经费投入少、公共文化设施承载力不高、公共文化设施辐射半径小、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低、公共文化服务单一及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文就加快推进“三少”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对于宏扬和振兴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高层大政方针的制定、文化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同样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困境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青年亚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消费市场的制约等方面。基于此,建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文化交流,通过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来化解跨文化沟通心理学困境,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通过与时俱进推进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破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跨境民族的作用,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年轻化以破解青年亚文化问题,从而为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理论层面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面对西部民族地区出现的由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种种问题,一些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开始质疑西部大开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一种要采取措施使西部民族地区尽可能地保持原生态的发展观。笔者称这种发展观为“封闭式”发展观,并认为“封闭式”发展观背离了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发展愿望,其本质上是一种片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笔者相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合理解决民族地区出现的问题,保护民族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已不仅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话题,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文本简要梳理了“世居民族”与“原住民族”、“世居民族”与“土著”、“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的边界及其关系,指出“世居”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倘若一味强调民族世居,容易滋生地方民族中心主义和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在民族杂居聚居已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趋势的前提下,为了避免一个民族在此地为“世居民族”,到彼地又为“外来民族”的尴尬,真正体现各民族平等,必须淡化新、老地域人的界限,淡化民族世居身份和族群意识,慎用“世居民族”概念,启用“居住民族”称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代设计艺术概念作了阐述,结合国际上发达国家对设计学科的新定位、新发展,以及近几年日本在地域文化设计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在中国民族地区开展地域文化设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地域文化设计活动中创造“人—物—环境”体系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采用艾森克简易人格问卷分别对贵州山区的汉族、瑶族、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粤西山区的汉族等不同群体共542人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群体人格的民族、地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查研究的结果为:(1)在精神质、外倾性和掩饰维度上,存在极显著的民族差异,而在神经质维度上,民族差异不显著;(2)粤西山区和贵州山区两地的汉族群体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维度上差异极显著,但在外倾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与当地人均年纯收入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收入同比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华款是明代五开卫等地汉族移民效仿侗款而结成的民间武装组织。明中叶,华款的活动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遇命案按照侗款款约处理,二是联合侗款共同打击五开卫官员的腐败统治。明朝末年,随着地方叛乱的增长,官方比照侗款推广华款,使之成为整合地方各种武装力量的重要组织形式。侗款不仅是侗族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深刻影响到周边汉族社会。这对我们反思明代汉侗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在现代主流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冲突中,存在鲜有民族特色、文化单一性突出等问题.只有确立文化多元的理念,以多元文化情境下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需要为导向,在文化的特殊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推进多元文化的本土化,努力构建既反映现代主流文化需求,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学校文化,民族教育才能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儿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咏侠诗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为唐代咏侠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咏侠诗在北朝的生存与传播对于这一诗歌门类境界的开拓和格调的提高意义尤为重要。北朝咏侠诗总体风格不同于南朝的浮华轻艳,呈现出刚健劲直、粗犷豪放的风格,这与北朝的地域文化特性是分不开的。庾信、王褒由南入北后,带来了南朝咏侠诗成熟的艺术技巧;同时由于身世遭遇的巨大转变,北方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和审美追求的熏染,使他们逐渐洗去在南朝所形成的轻艳华靡诗风,一变而为刚健清新、悲凉深沉,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咏侠诗的审美境界,成为南北诗风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金代西京为辽金时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影响。西京又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区,既有少数民族性格纯朴豪放,又有中原家族重视读书教育的多元特征。西京刘氏家族秉持地域文化传统,耕读传家、崇儒重教,对金代科举文化、理学传播、史学传承、文学创作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刘氏联姻家族也表现出重科举、重文学、重操守、重吏能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金代士大夫阶层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可以在接触其他群体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或阐释自身的文化传统。自阔端开始,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贵族阶层,随着元朝的覆灭而渐渐衰落。16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俺答汗无疑是重要的"引入人"。经二百余年的传播与发展达到鼎盛,藏传佛教深入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之中,并成为蒙古族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家园。藏传佛教也成为蒙藏民族间相互认同的纽带和标帜。  相似文献   

20.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种雕塑多以孕妇特征突出,如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像,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本文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000—5000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卍"—"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