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美学包含着古典主义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思想以及反讽人类中心主义的意识,庄子主张生命形式的平等,认为生命的和谐自由和平等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成玄英重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玄英双遣双非的重玄美学以“空”代“无”,解决了老庄滞“无”在美学思维方式上造成的偏颇,他所构造的重玄妙境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了修道者的终极追求,而圣人的“妙契重玄”更是大道"圆融无碍"之美的具体展现。作为宗教学家,成玄英在他的美育思想中也始终贯彻了重玄之思。重玄美学不仅是对传统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对后来道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泽厚的晚期美学思想发生了转向,在美学理论方面,他由早期的“自然人化”和“工具本体”转向了晚期的“人的自然化”和“情本体”;在思想史研究方面,李泽厚则提出了“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与“儒道互补”等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重要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以杨春时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阵营依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泽厚晚期美学思想的矛盾性与缺陷性,从而引发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这便是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学热”浪潮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美学论争.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中趋于成熟与完善,同时,这场美学论争也促进了中国美学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界长期有一种观念认为吴宓的艺术思想是芜杂且悖论丛生。本文从吴宓非系统性的论述中归纳出了他的思想路径,看其如何架起了中西古今文化的桥梁。他在诸多文章中所介绍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只是他思考的起点,即艺术门类之间存在性质区隔。他的思想成果真正体现于他结合中国文化思想所创造的"三境"和"音律"两个概念。与传统保守的古典主义不同,其艺术美学的思想核心是坚守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孔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基础和本质差异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仁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基础则是理念论。就美学的本质而言,孔子的美学是一种生命美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则是知识美学。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状况乃至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叶嘉莹的生命美学思想与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阐述是融为一体的。她以深厚的学养和跨中西文化的视野,在词学研究中渗透着生命美学思想。叶嘉莹对花间词美学特质的探索是她真正从美学角度出发阐述诗词。她提出的"弱德之美"丰富了中国生命美学范畴。词之特质迥异于表达显意识的诗文,在表达美好爱情的长短句中流露出真挚的心灵之美,蕴含着文人忧国的情怀之美以及精微多姿的生命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7.
封孝伦,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其中1部获省社科一等奖,1部获省文艺奖·理论二等奖;主编高校教材2部,副主编高校教材3部:曾讲授“写作”、“中国当代文学”、“美学”、“西方美学史”、“文艺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是以"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更强调生命及生命意志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毛泽东生命美学的模式是:个体生命、生命意志、社会价值三者的共生互动。其生命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生命意志与历史、宇宙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转型期的代表人物,尼采把"生命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其"生命美学"的思想表现在:以"梦"和"醉"的审美状态拯救生命,以"人"本位的艺术再现生命和以"超人"的审美理想扩张生命。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充分表现了他对人之欲望的尊重,对人之能力的重视,其思想因其"生命"的内涵有着更加强悍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老子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本文只就老子美学思想中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笔者细读《老子》文本,发现老子对生和身这两个字使用频率很高,分别出现29次和23次,一共52次,仅次于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73次,老子52次反复论述身与生,概括起来老子表达的思想就是贵身、重身思想。本文就是从老子生命美学思想探源、生命美学思想具体体现、老子生命美学思想的当下意义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老子美学思想,以期老子美学思想的当代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美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美学的非理性转向、批判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后现代转向等一阵密锣紧鼓的译介热之后,到90年代陷于冷寂的低谷。那种模拟西方对立二分的哲学美学,那种本质论、认识论、实践论和伦理学的概念推演已经走向终结。一些中青年美学学者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思考。他们试图超越在意识形态笼罩下主流、反主流的对立二分,在传统美学的边缘地带进行着当代非主流美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述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简单对比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传统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分野。总体趋势表现为,西方美学以美的方式再现美,中国美学强调得意忘形;西方美学讲究以个性为美,中国美学重视以和为美。  相似文献   

14.
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是 2 0世纪中国美学界自 5 0~ 6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 80年代“美学热”以来出现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对此次论争的情况和意义的梳理是迫切而必须的。作者首先提出并论述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理论资源 ,然后选取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两个典型代表——李泽厚和潘知常 ,以他们为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情况 ,在历史和逻辑的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它们由于与世界性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相呼应尚习 ,且向上接续了中国古典人学美学的这一脉传统而成为中国人学美学的两种当代形态 ,并在对话和互补中实现了历史性的汇流的结论。最后 ,作者初步指出了建构当代人学美学学科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命美学以生命这一更具本源性的范畴为审美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注重生命、注重精神家园的美学,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课堂教学是追求自由、观照意义世界的过程,是感悟生命之美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相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齐美尔的美学思想在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对死亡的洞见、对生命个性的倡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中包蕴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命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和张扬,齐美尔把生命高扬到世界终极本体的高度,以生命作为其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进行现代性思考和批判的美学维度,并以此来建构其哲学与美学理论体系。齐美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生命,生命的本质在于超越,死亡是生命的创造者,主张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根源于生命,是生命的形式。只有根据个体生命内部的精神需求来建设文化,美和艺术才能成为生命的意义依靠。面对现代性的困境,齐美尔提出了审美化生存的救赎方式,并认为根源于生命的艺术的完成也是生命意义的完成和实现,生命性的艺术是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丁纯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40-43,53
《野草》生命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多维的生命感怀,爱与哀愁的交响,荒诞的生命主题、生与死的绞缠对抗。本文旨在论述《野草》的生命意识,探导鲁迅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中国文化之祖,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强调生,所谓生生之谓易。生,是生生不息之意,生命的生息之道,即生命美学之道。《易经》成书于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之际,却体现了忧乐圆融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何在?这是中国美学史研究中没有详尽而明确解决的问题。西周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时代,有西周的文化的昌明,才会有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隆盛。可以说,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和范畴都是在西周萌芽和成形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敬天保民的社会观念,宗教礼仪的文化制度,所彰显的理性、人文精神,是孕育中国美学的胚基。形成了中国美学以德为美、重视人格、推崇生命精神的审美取向。这是中国美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美学观念的独特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