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南五指山地区。这里四季繁花似锦。勤劳智慧的黎族人民在这个富饶的海岛上劳动生息,为祖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黎族妇女的服饰工艺,就是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 黎族服饰工艺绚丽多彩,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过去,黎族人民素以“男猎女织”著称,即男以猎获多少比英雄;女以织绣优劣论勤智。 黎族的工艺美术,突出表现于纺织工艺。黎族妇女的特长是精于纺、织、绣、染,并  相似文献   

2.
浅谈海南岛黎族妇女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3.
论黎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黎族服饰是黎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其绚丽多姿的服饰纹路中,从天上到人间、从花草到动物的图案几乎囊括在内。这些图案、花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宗教意蕴,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信息都可以在其服饰中去找寻。本文试图从黎族五支系的服饰图案特征入手,探讨黎族服饰图案中的宗教情怀和深藏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藏黎族服饰为研究对象,揭示黎族五个支系的服饰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其历史进程有着密切关系,各支系的服装款式有一定的前后历史顺序关联。  相似文献   

5.
王梦 《山西老年》2014,(9):50-50
黎锦,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制作精美,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多样,黎锦的服饰主要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等,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珠宝、云母片、贝壳片等装饰,堪称绝美。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工艺分为四大类:纺——主要工具有手捻纺轮和脚踏纺车。手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这种工艺使用的工具为纺轮。黎族聚居区有极为丰富的木棉、野麻等纺织原料。  相似文献   

6.
白龙江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特别是藏族妇女服饰,形成了"十里不同装"的靓丽风景。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服饰大致分为上迭服、下迭及舟曲上河服、舟曲山后服及博峪服四种类型。这些服饰总体特征与其他藏区服饰有所不同,体现了鲜明的区域个性。丰富多彩的白龙江流域藏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透视了该地区藏民族的审美价值观,也体现了藏族区域服饰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聚居在海南岛的黎族,有八十一万人。黎族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妇女文身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损害妇女容貌的习俗,在解放后不久已被革除。但是它作为黎族历史上的一种文化习俗,对于民族学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所以笔者将在本民族中耳闻目睹到的有关情况向读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贵州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当代人称为明代“活化石”的贵州安顺屯堡妇女传统服饰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刺绣艺术,从屯堡妇女服饰的领口、大襟、袖口到鞋子、袜底、鞋垫、帽子,以及供小孩用的背扇、肚兜和口水兜都布满了独特的刺绣,这些刺绣构图完美,内容寓意深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我们今天来了解、研究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与发展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让屯堡妇女服饰中的刺绣艺术这一枝服饰艺术奇葩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解读了黎族双面绣的起源、研究现状、刺绣流程和含义,并从纹样图案和色彩运用两方面分析提取了双面绣的艺术元素,结合现代审美与流行趋势,将双面绣创新设计运用于服饰设计中,给传统的黎族双面绣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这种创新设计给服饰品带来消费新时尚,并为传统民族文化提供新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10.
解读了黎族双面绣的起源、研究现状、刺绣流程和含义,并从纹样图案和色彩运用两方面分析提取了双面绣的艺术元素,结合现代审美与流行趋势,将双面绣创新设计运用于服饰设计中,给传统的黎族双面绣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这种创新设计给服饰品带来消费新时尚,并为传统民族文化提供新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11.
黎族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杨鹤书黎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约110多万人(1992年),主要聚居在以五指山区为中心的海南岛中南部。由于方言、地域、风俗、服饰等方面的差异,内部又分为“捧”、“粑”、“润”(也称“本地”)、“美李”、“赛”等五个支系。黎族...  相似文献   

12.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在开发和建设海南岛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织锦文化。黎族妇女通过弹、纺、染、织、绣等纺织技艺,织造出丰富多彩的织绣品,不但满足了黎族人民衣饰和美化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我国棉纺织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是苗族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色彩关系丰富而有序。服饰色彩与材料肌理交相辉映,色彩与声音互为烘托,使苗族妇女的服装动感十足,别具一格,是苗族妇女智慧的象征,其错落有致的色彩配置,既有古韵,又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藏族妇女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鲜明而直观地显示了其服饰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特征。藏族妇女服饰的流变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客家妇女的传统服饰为大襟衫、大裆裤、草鞋及围裙、帽子、银饰。客家妇女服饰的款式造型、面料、色彩、构图等外在特征,体现了客家妇女纯朴保守、勤劳节俭、坚忍刻苦、外柔内刚、心灵手巧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对500户黎族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黎族的社会阶层分布呈明显的倒丁字形结构。尽管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收入不满,但仅有12.8%的人有流动经历。黎族的代内流动以低阶层间流动为主,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者流动率越低。其中上升流动率仅为29.7%,半数以上为下降流动。黎族的代际流动渠道严重不畅,主要原因在于子辈中接受高中以上教育者比例与父辈相比不升反降。提高黎族的受教育水平,改善就业环境,增强其不断流动与向上发展的愿望和进取心,是提高黎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苏州东部水乡妇女的穿戴习俗与规范,现在作为一种文化遗留物则处于残存状态。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变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功能性这一内在因素的变化,是推动其变迁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保护其活态,可以通过开发旅游纪念品,建立生态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以及结合特殊时空等方式,进行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20.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具有独特的家屋模式和社会结构特征。文章借鉴"中间派群岛"家屋社会建构模式理论,通过对黎族家屋及其三角灶的文化象征、家屋与亲属关系以及家屋在社会交往中所建立的网络关系三个方面的讨论,提出黎族是以家族长为向心力的"中心型"家屋社会,在与家族关系并重的横向社会延续中,以好客习俗与互惠机制发展出由家屋到家族外的圈层结构和多种互惠形式并存的内在整合机制,进而实现了无文字黎族特有的家屋社会秩序及其文化延续,展现出海南黎族家屋社会的文化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