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经堂教育的产生 元、明时期,以伊斯兰为纽带的回族先民逐渐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格局,其居住形式也以“绕坊而居”固定下来。这里的坊就是今天的清真寺。据史书记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到明初,回族更是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运河两岸,长江南北,回坊遍布,清真寺相继而建,其中,西北尤甚。这一时期,回族先民已在明初朱元璋禁止“说胡语、穿胡服、严禁自相嫁娶”的旨令下,失去了各自的母语,采用汉语文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回族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信仰的传承维系显得尤为紧迫,绝大部分回族先民已不懂以阿拉伯语、波斯语为主的伊斯兰经典。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回族目前普遍使用汉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一些波斯语词汇。我们从研究回族先民语言到现代回族汉语代演变历程,来探讨回族语言和波斯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捷 《回族研究》2007,(4):67-69
针对语言发音特点中鼻音的前后位置问题,通过对同心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发现同心方言不但有将前鼻音读为后鼻音的情况,同时还有将后鼻音读为前鼻音的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特殊的发音特点与回族先民的母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以同心方言为代表的回族的鼻音特点是受其先民母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回族为何马姓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为什么回族人姓“马”的多呢? 回族不是“外来民族”,但血统中有某些“海外关系”.回回人在形成民族之前,他们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但有名而无姓.回回人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姓氏方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回族"小经"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经"的产生、发展、使用现状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逐步分析"小经"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并归纳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而在剖析其存在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小经"文字保护的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文中强调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进一步阐释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回回馆译语>是明代"四夷馆"和"会同馆"编纂的波斯语文教材.四夷馆所编<回回馆译语>有"杂字"和"来文"两部分,"杂字"部分就是<回回馆杂字>,而"会同馆本"<回回馆译语>只有"杂字"部分….<回回馆杂字><回回馆译语>就其编纂方法和性质而言,相当于汉语一波斯语分类词典.作为明代中国官办波斯语教学遗留至今的代表性资料,<回回馆杂字><回回馆译语>在18世纪后流传到海外,为一些著名图书馆和私人所收藏,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回回'民族的文化认同"为主题,探讨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对于汉民族以及伊斯兰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望对这一民族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族的社会地位始终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经济生活的变迁为载体充分展现出来。唐宋时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回族先民在中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元代回回人经济的多元化和特殊重要性,使其社会地位得以空前提高,并促进了回族共同体的逐步形成。到了明清以后,随着回族经济的变迁和衰退,造成回族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和民族危机感的日益增长。历史证明,回族商业经济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并同回族的荣辱成败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0.
历史概述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它与缅、泰、老、越为邻,有长达40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很久以来就与邻国形成了友好往来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回族先民700年前从中亚、阿拉伯和波斯进入云南,除了服从军事任务戍边屯田外,还因着传统的擅长经商的才干及长期的历史培育、造就出的艰苦创业、富于冒险、勇于开拓的民族性格而敢闯“蛮烟瘴气”、虎豹出没、土匪多、无人敢走的“夷方”,到边疆和泰国从事马帮贸易。回族先民从元代落籍云南后,就开始了经缅甸仰光出海到沙特阿拉伯麦加的朝觐活动,也相应产生了回回人与邻国的民间商业贸易活动。但回族先民较大规模组织马帮到缅、泰、老、越等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正式见于记载始于明代而盛于清代,经历了明代和清初、清中期、杜文秀起义时期、清末至民初、抗日战争及解放前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虎隆 《回族研究》2007,(1):119-123
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伊斯兰教和“消经”的学者对广泛流传于西北穆斯林社区的伊斯兰教法经“消经”《开以达尼》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着历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持之有理的原则,根据“消经”《开以达尼》塔什干原版本和调查资料,对它的作者、著述时间、印书地点、内容、翻译和版本等相关性的问题,以及它与回族穆斯林创造的拼音文字———“消经”的关系和意义进行考证和阐释,以期澄清此经典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世纪波斯语成为在中国生根的一种外语、一种少数民族(即回回人)的族内共同语言,也是中国对外交往,特别是与伊斯兰文化圈的国际交际语言。明朝建立之后,承续元朝传统,波斯语不仅继续成为明朝与外国交流的语言,而且在国内政治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于是兼通汉回两种语言的回回人受到重视。①波斯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成为书写《荐福图》的五种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回族古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主要以汉语、阿拉伯文、波斯文、"小经"等记录的各类文字和口碑等文献资料。本文从历史角度,探讨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回族古籍收集、整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有助于对回族古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16.
1931年至1937年间,经考试选拔,我国35位回回穆斯林青年分六批先后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回回穆斯林"有组织的留学",这批留埃学生学成后都成为了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栋梁。重温这段历史,我们对当时中国的回回穆斯林学术界、宗教界、教育界的先贤们更加崇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亦剌思、阿都儿火者等人为例,探讨明朝对入附的撒马儿罕回回的安置及这些入附人员在明政府中的作用。入附明朝的撒马儿罕回回人有十多批,明廷多将他们安置在南京、北京、甘州等地。这些入附的回回人大体上享有与故元归附人员同等的待遇。他们与西域其他各地入附的回回人一道成为明代回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大城市回族社区承担着如下一些社会文化功能 :为回族群众提供清真食品和伊斯兰文化空间 ,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城市文化资本 ,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为全国穆斯林提供城市化、现代化的支撑和基地 ,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和中国穆斯林的“桥梁” ,等等。但是 ,大城市回族社区却普遍存在着回民人口减少、伊斯兰文化后继乏人、面临拆迁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这使得城市回族社区难以承担它本身应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